葉一明
當今社會,若從信息技術角度而言,毋庸置疑是一個“深入骨髓”的信息社會,那么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必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教育,相應地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應該是“如饑似渴”。但事實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技術學科不是高考學科,學校不重視,學生不投入。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人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教師的教學引領態(tài)度、教學手段等不具有吸引力。下面我試著從教師自身學科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即“內(nèi)”“外”兩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 內(nèi)在素養(yǎng)提升學科認同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學習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被動性學習,一類是自主性學習。作為教師,我們都清楚被動性學習其效果遠不如自主性學習,但自主性學習的形成一般來說需要經(jīng)過一個培養(yǎng)過程,這就需要使學生先對學科價值產(chǎn)生認同,有了認同感,學習欲望被激發(fā),教師只要再稍加引導,課堂的效果就不成問題了。如何才能成功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認同感呢?正所謂“學高為師”,我認為教師“內(nèi)在學科素養(yǎng)的展現(xiàn)”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藥引子”。
展示一
高中課堂的第一節(jié)課,我在完成學科階段學習目標的介紹后,直接對學生說:“大部分學生對鍵盤的操作不過關?!贝嗽捯怀觯芏鄬W生難以置信,急不可耐地等著我的“驗證”。隨之我拋出了第一個“驗證”——如何刪除插入點后的字符?本“驗證”要考核的是學生對“DELETE”(刪除鍵)按鍵的使用及其與“BACKSPACE”(退格鍵)的區(qū)別。在學生“恍然大悟”后,我趁熱打鐵,教會他們使用鍵盤上的一些不起眼的利器,諸如“PRINTSCREEN”“TAB”“組合鍵的省心操作法”等。一系列“不起眼”的知識點傳授完成,學生開始反思自己——一塊小鍵盤都沒有掌握好,還能再說信息技術課沒什么可學的嗎?進而重新定位學科學習的必要性。
展示二
在信息技術的學法指導過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一把“傘”(如圖1),這把傘只需用普通的幾個“畫筆”工具就能完成。我讓學生模仿著畫同樣一把傘,但大部分學生一頭霧水,要么在“畫筆”工具里畫個“三不像”,要么還認為只有請出“PS”才能完成,有的則說只能手工畫好后再掃描到計算機里。學生折騰了幾分鐘后,我開始了“造傘”工作,只見我在Windows自帶的“畫筆”中只用了圓、直線、曲線、擦除工具,前后只花了約兩分鐘就完成了“作品”,學生嘖嘖稱羨,拍拍腦袋說:“我怎么就沒想到這樣呢?畫筆這道具還能這么用?”這種畫筆工具,可以說教師也都看不上吧!但它卻說服了學生。同類的工具只要我們熟練掌握一兩種就夠了,再小的工具都有其可用之處,學科的學習切忌龐而雜,多而不精。
展示三
如果說上面的兩個小案例有賣弄技術之嫌,那么接下來的就是真刀實槍的信息編程內(nèi)容了。結(jié)合思想教育,我給學生出示了一段實現(xiàn)“愛國對話”的VBS(如圖2),程序展示完畢后,下發(fā)給學生,讓他們試著去修改運行,身體力行當一名程序員,感受科技的奧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本程序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循環(huán)邏輯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一個“整蠱”程序,不論對方如何應答,程序均不可中斷,造成機器“中毒”的現(xiàn)象。當然這里要同時給予學生“信息安全教育”,為以后培養(yǎng)信息安全觀做好鋪墊,一舉兩得。
“內(nèi)在學科素養(yǎng)”的能力展示其實可以滲透到課堂的邊邊角角,只要我們自身能力足夠強大,同時善于發(fā)現(xiàn)機會、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充分展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學生一定會被我們所折服,進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 外在招式的修練——豐富的課堂教學手段持久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成不變的課堂最終會讓學生的學習欲望喪失,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手段一定要豐富,要有多樣化的課堂模式吸引學生的興趣,保持其學習熱情,促進課堂效率提升。
招式一:“七星陣”斗法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不可避免,如何讓他們都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呢?我們可以利用分組學習的方法來實現(xiàn),我這里就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七星陣”。例如,在一次手抄報課程中,我事先做了一定的能力調(diào)查與摸底,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來完成一份個性化的手抄報:鍵盤輸入速度快的做文字打字員,善于美工的做修飾插圖的工作及版面的美化設計,網(wǎng)絡技術好的上網(wǎng)搜索相關的內(nèi)容充實版面……學生們各盡其才,最終再合力利用所學將版面在PPT或FP中實現(xiàn)。最后把各小組提交的作品推送給其他小組進行統(tǒng)一評比,即所謂斗法。這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時激發(fā)斗志和團隊意識,提升學生的品質(zhì),實現(xiàn)寓教于學。
招式二:借助“隨機提問”功能,實現(xiàn)任務驅(qū)動
我校的網(wǎng)絡教室中有一個“隨機提問”功能,在我設定的1~N號中隨機抽取一位學生來完成作品演示,我會在適當?shù)臅r候借助它來驅(qū)動學生的任務學習,畢竟被抽中了如果沒辦法演示作品,對學生而言多少是一種“丟面子”的事,他們會在接到任務后不自覺地形成一種壓力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效果是相當?shù)暮谩?/p>
招式三:寓教于樂
教育心理學表明,中學階段的學生仍然熱衷于游戲,但如何在課堂上實現(xiàn)“玩中學”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市面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優(yōu)秀工具可以借用,如金山打字通的內(nèi)置游戲“打地鼠”“青蛙過河”“警察抓小偷”等都可以用于課堂中的指法訓練。再如我自己開發(fā)的“硬件整機組裝”過關小游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快樂地掌握了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相關知識,一舉兩得。
招式四:利用微課課件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微課課件的出現(xiàn),原本是為所有學習者提供一種精細化的知識梳理,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某一重難點知識的突破。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借助于網(wǎng)絡學習平臺,我們可以讓其發(fā)揮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功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個性化的教學。通過現(xiàn)在網(wǎng)絡教室中的下發(fā)功能,我們可以將微課課件再次下發(fā)給尚未完成知識構建的學生,讓其繼續(xù)自主觀看課件。當然,有條件的學??梢詫⑵浞旁谛?nèi)資源庫中讓學生在線學習。所以我會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下發(fā)給所有學生,讓其各取所需。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實際運用,我覺得微課課件的合理使用應該是信息技術學科的一大輔助方式,它既可以用于課前預習、課中質(zhì)疑,又可以作為課后復習利器,用于鞏固知識。
相信有了“內(nèi)”“外”結(jié)合,即內(nèi)練自身學科素養(yǎng),展示學科魅力,外有多樣化的科學的教育手段潛移默化地引導,信息技術學科必將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科,愿每位教師都能收獲更大的屬于自已的教育成果,展現(xiàn)信息技術的強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