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民
(中共三門峽市委黨校,河南三門峽472000)
做官先做人,從政先立德。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一個地方、單位、部門,只有堅持做到正人正己,誠信為本,公正用權,實在厚道,才有利于取得各方面的信任,有利于領導班子的團結,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才能收獲更好的未來。
表里如一、說到做到,這是誠信的本義,也是誠信的力量?!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有詩曰:“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自覺講誠信、懂規(guī)矩、守紀律。美國學者庫澤斯對近千家行政部門和企業(yè)三次詳細調查后,指出成功領導者四大特質是誠信、有遠見、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把誠信放在了第一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1.1誠信是為官從政的根本。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政莫大于信”。誠信,是修身立業(yè)之根本、為官從政之綱要、文明社會之標志、發(fā)展穩(wěn)定之基石,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領導干部重德、修德首先要講誠信,誠信為政方能行穩(wěn)致遠。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對黨員干部而言,第一位的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所從事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并竭盡全力為之奮斗。要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最重要的是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上級黨委政府的決議指示,這體現(xiàn)并代表了國家的意志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離開這個大的原則去談忠誠,無疑是舍本逐末。
1.2誠信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信用是大家必須遵守的游戲規(guī)則,是個人和政府參與市場經濟的基本需要和通行證。一旦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信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有了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一旦人人遵守規(guī)則、互相信任,那么道德自然就會興起!如果為了獲得一點蠅頭小利而去肆意破壞游戲規(guī)則,勢必導致政府信用危機和官員人格危機,就可能丟掉更大的商機、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客戶與項目,給一個地方的發(fā)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失去發(fā)展的機遇。
1.3誠信是干好事業(yè)的基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雙向的,交心才能換來知心,知心才有共同語言,才有相互之間的信任。有了信任,才好溝通,才能形成共識,才能增進友誼、加強團結,從而成就一番事業(yè)。影響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一種心理就是猜疑,經常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去審視別人,從而影響溝通與交往。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如果處處設防、經常猶抱琵琶半遮面,對上、對下、對同事、對朋友“話到嘴邊留半句”,是難以打開別人心扉的,也是難以取得別人信任的,更不用說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了。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領導干部一定要培養(yǎng)誠信觀念,靠重誠立信凝聚人心、贏得好的名聲?,F(xiàn)實中,有極少數干部處處編圈、耍弄別人,好事都是自己的,得罪人的事都推到他人身上。但再高明的花招,再逼真的遮掩,也有被識破的時候,最終會威信掃地、名譽盡失。
講“官德”必須要講“公正”。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人財物等實權,還有制定政策、作出規(guī)定的權力,如果處事不公,外界約束力又比較少,機會又很多,造成的危害會相當嚴重,糾正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自古就有“治天下必先公”、“政者,正也”、“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等說法。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更是把“天下為公”作為畢生追求的信仰。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每日里要處理大量的事務,能否堅持公正原則,無論對事業(yè)的成功,對黨和政府的形象,還是對自身的人格影響都很大。哪個地方的領導講理講法,處事公正,哪個地方必然政通人和、人心思進,出政績、出經驗、出干部。反之,如果領導作風不正派,對人處事經常摻雜不公因素,按個人好惡行事,后果大都是政局不穩(wěn)定,經濟和社會事業(yè)難以發(fā)展,干部群眾怨聲載道。許多經驗教訓說明,領導干部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必須圍繞“公正”二字下些功夫,力求為人處事公道正派,這是穩(wěn)定的需要、人格的需要、事業(yè)的需要。
一要公正執(zhí)法。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法律不僅是社會治理的標尺,同時也是協(xié)調各方的輪盤。若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約束,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事,那么社會將會變得毫無秩序可言,若有了法律的規(guī)定,卻不嚴格執(zhí)行,那也會使他人不服,破壞了公平正義。領導是否公正,在干部群眾眼里,執(zhí)法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能否做到公正執(zhí)法,是對領導道德水平的最好檢驗。“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要使自己做一個公道正派的領導,必須秉公執(zhí)法,不因為某一人而放低標準,也不因為任何因素而改變條件,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執(zhí)行法律程序,將“暗箱操作”和“特權思想”通通擋在門外,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心服口服,才會使社會發(fā)展和諧穩(wěn)定。
二要公正用人。毛澤東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而用干部,最重要的是“公”。用人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干部群眾可以原諒我們在工作上一時失誤,但決不能容忍用人不公道。只要我們堅持公正,出以公心,做到思想上秉以公心、標準上同尺丈量、程序上公正透明、任用上尊重公議,以公開求公正、以公正促公信,事業(yè)必然興旺發(fā)達。反之,如果帶著私心雜念、個人感情去選人用人,勢必走向任人唯親、拉幫結伙、裙帶關系的邪路,其結果必然是搞亂了干部隊伍,影響了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要公正處事。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每件事都處理得十分得體,讓所有人滿意,那是很難的。但只要是能夠把心擺正,遇事從公心出發(fā),復雜的事情也會變得簡單;總是盤算小九九,簡單的問題也會變得復雜。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堅持公道公正的原則,一把尺子量人,一個標準對事,一碗水端平,是最簡單、最管用的處世方法,也是真正的有水平。沒有一顆至公至正之心,再多的“套路”,再好的待遇,也交不到人、管不好人、留不住人??v能贏得一時掌聲,也無法贏得同志們發(fā)自內心的尊敬和認同。
實在的含義是,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習近平總書記對實在為官有明確要求,他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隨后,又在全黨開展了三嚴三實學習教育活動。他還強調,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名領導干部,大力發(fā)揚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精神,堅持一是一、二是二,對自己表里如一,對他人以誠心相交,沉下身、摸實情、找對策,把功夫下到解決發(fā)展、民生、穩(wěn)定的突出問題上。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干部群眾的真心話,才不至于蒙在鼓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交上基層朋友,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感到不孤獨;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堅實的群眾基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有堅強的后盾。
黨員干部要為人厚道,必須常懷善念。共產黨的領導干部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理應常懷友善之心,對群眾的困難要能幫則幫、能助則助,堅決克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衙門習氣。為人厚道,需要換位思考,或者說是推已及人,將心比心,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用自己的處境去想像別人的處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于黨員干部修養(yǎng)的重要論述,把做人的過程作為完善自我人格、夯實從政基石的過程,把做官的過程作為提升政德境界、踐行為民宗旨的過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書寫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