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寧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恩良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鞍山 114100)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研究統(tǒng)計,育齡期女性此病的發(fā)生率高達17%~24%,是育齡期女性子宮切除的重要病因,而40~50歲的中年女性此病的發(fā)生率更是超過50%[1]。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式,但侵入性手術操作給身體素質差及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帶來了極大的身心損傷,因此非手術的藥物治療臨床上也必不可少。我科采用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科從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的67例通過小劑量治療子宮肌瘤的患者,年齡28~56歲,平均(41.6±4.2)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流血、腹部脹痛、月經不規(guī)律等癥狀,經彩超檢查確診為單發(fā)或者多發(fā)子宮肌瘤,其中黏膜下子宮肌瘤16例,黏膜下子宮肌瘤23例,肌壁間子宮肌瘤18例,多發(fā)子宮肌瘤10例。所有患者經內膜活檢或者診刮明確無子宮內膜惡性病變,自愿應用米非司酮治療,治療前3個月以上未服用過激素類藥物,排除妊娠、哺乳及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從月經第1~3天開始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10 mg,連續(xù)服用6個月。服藥前后通過彩超及婦科檢查測量并計算服藥前后最大子宮肌瘤的體積,同時檢測服藥前后患者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觀察服藥期間患者的不良反映。
1.3 療效評定。痊愈:患者月經正常規(guī)律,腹部脹痛、陰道流血癥狀消失,圍絕經期患者閉經,子宮肌瘤體積縮?。?0%;顯效:患者月經量明顯減少,腹部脹痛、陰道流血癥狀明顯好轉,子宮肌瘤體積縮小40%~80%;有效:患者月經量減少,腹部脹痛、陰道流血癥狀好轉,子宮肌瘤體積縮小20%~40%;無效:患者月經量無減少或者增多,腹部脹痛、陰道流血癥狀無緩解,子宮肌瘤體積縮小小于20%。
2.1 有效率:所有患者痊愈13例(19.4%),顯效20例(29.9%),有效28例(41.8%),無效6(9.0%)例,總有效率91.0%。
2.2 子宮肌瘤體積變化:治療前子宮肌瘤平均體積為(41.6±6.1)cm2,治療后子宮肌瘤平均體積為(25.2±4.9)cm2,子宮肌瘤體積減小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3例患者出現輕微頭痛,2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4例患者出現性欲減退,均未處理。2例患者服藥后出現輕度轉氨酶升高,口服保肝藥物后降至正常。
隨著環(huán)境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其中子宮出血是子宮肌瘤常見的癥狀,部分患者早期也可無癥狀。隨著子宮肌瘤的逐漸增大,患者子宮隨著增大,從而使患者產生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疼痛、痛經等。同時子宮肌瘤還影響排卵,較大的子宮肌瘤擠壓子宮變形,使胚胎著床和生長收到影響,嚴重者可出現不孕或者流產[2]。子宮進一步增大會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有研究表明,子宮肌瘤是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的水平影響子宮肌瘤的生長,黃體期子宮肌瘤有明顯的有絲分裂現象。另外中樞神經的活動影響卵巢及雌激素的代謝,對子宮肌瘤的生長也有一定影響[3-4]。子宮肌瘤手術方式很多,但不管哪種方式都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子宮肌瘤的激素依賴性提高了其藥物治療的效果。米非司酮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新型抗孕酮藥物,它與孕酮受體結合后,P體和熱休克蛋白的結合能力顯著提高,有效抑制孕酮水平,米非司酮還能使卵巢黃體溶解,有效降低患者體內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抑制了肌瘤的生長。同時米非司酮還能結合非競爭性抗雌激素機制,破壞下丘-垂體-靶腺軸,促使肌瘤萎縮[5]。也有學者表示,米非司酮引起閉經,增加子宮內血流阻力,降低子宮肌瘤內血流量,抑制肌瘤生長。另外閉經還能能改善患者盆腔的過度充血及貧血現象,因此手術前期也可應用米非司酮調整患者機體狀態(tài)[6]。本研究中,患者子宮肌瘤體積減小滿意,總有效率91.0%。米非司酮的用量存在一定爭議,但研究表明每日口服25 mg、12.5 mg、10 mg并沒有增加肌瘤的縮小體積,而小劑量長期口服能明顯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患者每日口服10 mg米非司酮,連用6個月,效果顯著,雖然有輕微不良反應,但未對患者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