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丹東市中醫(yī)院急診科,遼寧 丹東 118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屬于中醫(yī)“卒心痛”、“真心痛”、“心痛”、“胸痹”等范疇,該病的特點是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情重等,因此加強急診科的護理尤為關鍵[1]。辨證施護是以整體治療為指導,通過起居、飲食、中藥、情緒等施護,調暢氣血,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改善病癥的作用。筆者對本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施以中醫(yī)辨證施護,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隨機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丹東市中醫(yī)院急診科收治的96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分到觀察組(n=48例)和對照組(n=48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50~80歲,平均(65.53±5.7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50~80歲,平均(65.48±5.64)歲。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統(tǒng)計結果均顯示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急診科護理,及時為患者準備床位,并妥善安置患者。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24h出入量、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并做好病情記錄。觀察用藥后患者胸痛的緩解情況。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以及管道護理工作等。
觀察組患者施以中醫(yī)辨證施護,具體如下:①氣虛血瘀:該證型患者注意避免情志刺激,宜進食田七煲雞、山藥粥、黃芪粥等活血、益氣、化瘀之品。平時酌情飲用丹參酒、紅花酒或山楂酒等活血通絡,注意保持情緒穩(wěn)定,以使氣血運行通暢,寬胸達痹。②氣虛痰瘀:該證型患者注意進食應以祛痰養(yǎng)心、活血化瘀的食物為主,可配蘿卜、橘子等化痰、健脾之物,同時使用紅花酒、荷葉菖蒲飲等進行調理,禁止食用肥甘、厚膩之品。③寒凝心脈:該證型患者主要指導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宜進食散寒止痛、溫通心陽之品,忌食生冷之品,如需服用中藥應熱服。④氣陰兩虛:該證型患者應以休息為主,宜進食益氣、養(yǎng)陰之品,每日使用西洋參10 g或五味子、麥冬、太子參各10 g煎水代茶,同時可適當配以百合粥、黃芪粥、山藥羹調補,可食用芝麻、蜂蜜、大蕉等潤腸通便的食物,必要時使用緩泄劑,避免濃茶、煙酒。⑤心陽不振:該證型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同時將患者安排在向陽的病房內,并配以艾箱灸中脘或神闋穴位[2],飲食以高熱量、低脂、補氣、助陽、溫通心脈食物為主,例如可進食一些牛肉、羊肉、紫河車、洋蔥、狗肉等進行調理,勿過飽,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采用冠心病功能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自測量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SAQ共19個條目,主要涉及疾病認識程度、治療滿意程度、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軀體活動受限程度5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機體功能及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檢驗作為組間比較的統(tǒng)計方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及對照組的SAQ量表評分分別為(65.57±4.32)分、(65.51±4.42)分,經(jīng)t檢驗,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及對照組的SAQ量表評分分別為(90.68±9.94)分、(81.16±6.65)分,經(jīng)t檢驗,P<0.05。
西醫(yī)對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治療主要以擴冠、抗凝、抗聚等治療為主,雖具有一定的近期療效,但極易復發(fā)。因此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的證型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辨證日常自我保健、飲食護理、情志護理、艾灸及口服湯藥等辨證施護,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并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Q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中醫(yī)辨證施護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辨證施護基于“治未病”理論,實施“已病防變,未病先防”護理干預,體現(xiàn)了“緩則護其本、急則護其標”的中醫(yī)特色辨證施護理念[3]。在辨證施護過程中,針對冠心病的不同證型,結合患者的體質、情志、飲食、生活習性、睡眠情況等,及時預測患者的病情變化,采取針對性的辨證施護,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對急診科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施以中醫(yī)辨證施護,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