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亮
(坂仔中心小學,福建漳州 363705)
引言:個性化閱讀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提升,也能讓他們在閱讀中加深對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獲得思想啟迪。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與珍視學生這種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與理解,要避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啟蒙教育,是指通過恰當?shù)慕虒W方法幫助學生去初步了解周圍事物的一種教育。啟蒙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就比較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為此就有了《百家姓》、《三字經(jīng)》以及《弟子規(guī)》等著作。啟蒙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所以,在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質疑,耐心幫助學生釋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而言,閱讀既是一種學習的手段,也有助于他們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所以,教師要重視啟蒙教育,讓學生可以在個性化閱讀學習中獲得特殊的體驗,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個體差異來指導他們的閱讀,提高閱讀的有效性[1]。
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他們對閱讀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仔細探究文本內容,為全面理解和掌握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要先把握好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對興趣愛好的利用來開展啟蒙教學。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雖然沒有豐富的詞匯量,寫作技巧的掌握也不是太多,但他們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去講故事,并設置相應的問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有,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可以向讀完兩本課外讀物的學生頒發(fā)“讀數(shù)小學士”的徽章;向讀完四本課外讀物的學生頒發(fā)“讀書小碩士”的徽章,通過這種措施來鼓勵學生進行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他們可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本身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好書推薦會”的活動,或者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目,如“戰(zhàn)爭”的學習單元中,教師就可以推薦給學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戰(zhàn)爭與和平》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段落、語句或者章節(jié)進行反復研讀,充分理解與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
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需要針對文本的內容對閱讀教學進行優(yōu)化,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興趣愛好來設計個性化的閱讀活動,并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進而提升閱讀的效果。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后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與交流,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討論與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理解與挖掘文本內容,并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提高閱讀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并進行有效引導。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完成初讀后,要求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魯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的愛戴?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文章內容中找出關于魯迅先生的幾件事,并一一列出來就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出:因為魯迅先生關心他人、學識淵博;或者平易近人、風趣幽默。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活動,魯迅先生的形象與具有的精神品質深深印在了學生們的腦海里,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也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結合生活實際來設計,接著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經(jīng)驗,去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以此來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演繹,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能讓他們在朗讀中可以有較強的代入感,去有效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3]。最后,經(jīng)過學生的反復閱讀與揣摩,學生對晏子形象的認識更加豐滿。再比如,進行《三峽之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展示長江三峽的景色,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視頻,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可以更加形象、具體來認識三峽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樣子,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接著,教師用生動、激昂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趣味以及魅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知識能力,站在學生的視角去看待,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到閱讀中來,使閱讀可以變成他們日常生活中一種習慣,促進其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從而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過,需要教師先要正確認識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并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和空間,營造以生為本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