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江洛林場,甘肅 天水 741020)
山丹花(Lilium pumilum)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屬(Lilium)植物,又稱山丹百合、山丹丹、山丹丹花、山丹子、細葉百合等。耐寒,喜陽光充足,略耐陰,喜微酸性土,忌硬粘土,生于石質(zhì)山坡、草地、灌叢及疏林下。山丹花的抗病、抗熱、抗寒性及耐鹽堿能力強,可食用、觀賞和藥用。山丹花是百合屬中分布最廣,緯度偏北的一種。是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陜西、甘肅、青海等地著名的野生花卉。西南地區(qū)的四川、貴州也有分布。俄羅斯、朝鮮等國也有。為吉林省松原市市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其有著美好、熱淚、追求的化身。“山丹丹花開紅滿山,紅軍來了大發(fā)展”、“山丹丹開花隔溝溝紅,聽見你的聲音照不見你的人?!彪S著歌曲的流傳,山丹丹成為了紅遍天下的名花。
山丹花鱗莖卵形或圓錐形,高2.5~4.5cm,直徑2~3cm;鱗片矩圓形或長卵形,長2~3.5cm,寬1~1.5cm,白色。莖高15~60cm,有小乳頭狀突起,有的帶紫色條紋。葉散生于莖中部,條形,長3.5~9cm,寬1.5~3mm,中脈下面突出,邊緣有乳頭狀突起。花單生或數(shù)朵排成總狀花序,鮮紅色,通常無斑點,有時有少數(shù)斑點,下垂;花被片反卷,長4~4.5cm,寬0.8~1.1cm,蜜腺兩邊有乳頭狀突起;花絲長1.2~2.5cm,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長約1cm,黃色,花粉近紅色;子房圓柱形,長0.8~1cm;花柱稍長于子房或長1倍多,長1.2~1.6cm,柱頭膨大,徑5mm,3裂。蒴果矩圓形,長2cm,寬1.2~1.8cm?;ㄆ?~8月,果期9~10月。
產(chǎn)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山東、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遼寧和吉林均普遍分布。生山坡草地或林緣,海拔400~2600m。小隴山林區(qū)多有分布。
山丹花為耐寒性花卉-2℃亦能生存。選擇肥沃、土層深厚的砂質(zhì)壤上種植。山丹花宜深栽,因此要深翻土地至少30cm。栽植深度依品種與球莖大小而定,一般為鱗莖高度的5~6倍,壤土稍淺,砂土稍深。翻地前施農(nóng)家肥每350kg/hm2加過磷酸鈣50kg做基肥,新根發(fā)生后,芽開始萌動時(約4月中旬)可施1次追肥;開花初期再施1次追肥,可用腐熟人糞每200kg/hm2或5∶10∶10氮、磷、鉀液態(tài)復合化肥,濃度為100L水加250g氮磷鉀澆灌。山丹花忌連作,最好每隔2~3年與其他作物輪作,按鱗莖大小分區(qū)種植,便于管理。大球能開花的當年開花,當年不能開花的培養(yǎng)1~2年養(yǎng)成大球后就能開花。秋季不能栽種的應貯存在濕潤砂土中保持10%的濕度,到春季再種。種植株行距:大球30cm×40cm,次球20cm×30cm,小球可開溝撒播,溝深7~8cm,溝寬20cm,間距25cm,種后覆土3~4cm。幼苗期經(jīng)常中耕除草保持行間表土疏松,防止雜草孳生。后期部分植株地表已有根系發(fā)生,莖葉繁茂空隙度變小,為避免傷根,少中耕或不中耕,雜草可用手拔除。如為繁植種球應及時摘去花蕾,以便集中養(yǎng)分使鱗莖球膨大。山丹花性喜向陽干燥,根部適宜冷涼而忌酷熱,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罹病害。鱗莖秋植后萌發(fā)基生根,入冬前新芽萌發(fā),翌春方破土而出,并在表土下形成莖生根。4~5月地上部迅速生長,頂部形成花蕾。6~7月開花,8月地上部漸趨枯萎,9月地上部枯死留下休眠鱗莖。山丹花以鱗莖繁殖為主,也可用鱗莖瓣插播。繁殖器官不同,到達開花所需時間也不同。小鱗莖需l~2年、鱗片插播3年,珠芽繁殖2~3年,播種繁殖3~4年開花。
山丹花花大、形美,顏色清麗、鮮艷奪目,株形挺拔秀麗,莖稈高度適中、緊湊,質(zhì)樸自然,非常惹人喜愛。山丹花是常見的一種野生百合,可以不用馴化直接引種下山,栽植于庭院一隅,或成片配置于路邊、廣場或公園內(nèi),又可叢植點綴于園林花徑、林緣、草地、巖石園等位置。還可盆栽觀賞或作切花用??鼓嫘詮?病蟲害極少,繁殖容易,栽培技術(shù)簡單,容易形成規(guī)?;a(chǎn)。在城市園林應用中有廣闊的前景,是一種優(yōu)良的觀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