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宜君縣太安國有生太林場,陜西 宜君 727299)
核桃營養(yǎng)豐富,備受人們喜歡。加強核桃栽培管理有利于保證核桃產(chǎn)量,提升質(zhì)量。本文深入工作實際,結合有效的技術研究,提出了核桃栽培管理策略,以期能夠為宜君縣核桃栽培管理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土壤是確保核桃樹體良好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而改善土壤條件的方式主要采取深翻,保持水土和中耕除草。每次深翻改土要間距一年或半年,目的是保持土壤的透氣性,增強土壤的蓄肥能力,促使根系分布更為牢固,吸收營養(yǎng)的能力更強,實現(xiàn)核桃樹良好發(fā)展的目標。
除草松土在幼樹生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除草松土一年需要進行多次。需要結合該年的降水量和生草量而定。除草應遵循“有草要除,雨后要除,灌水后除草”的原則。每年至少進行兩次除草活動,分別在核桃樹開花之后和入伏之前,而且只有深層次的除草,才能達到抑制草荒和疏松土壤的目的。
施肥量需要結合核桃樹的生長情況,土壤的客觀問題,從而確定肥料的品種和數(shù)量。肥料種類的正確選擇對于核桃樹的生長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選擇適宜適量的肥料品種對于提升核桃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管理工作一般是在核桃種植生長期進行,實時監(jiān)測核桃樹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從而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及時的管理措施。種植之前學習相應的種植技術、檢測技術以及防治護手段,從而促進核桃樹的良好生長。
核桃樹在生長階段中必須有水的參與,例如,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吸收養(yǎng)分等。核桃相對于其他作物抗旱性較好,一旦土壤的持水量低,核桃樹就會難以維持正常生長。
在每年3月上旬或者中旬,在嫁接口位置上20厘米左右,或者是在高于地面40厘米之上,截干進行新栽核桃品種樹苗。截干的目的就是將根部的養(yǎng)分集合到剪口下1~2個芽里。該年抽生較粗的枝丫,第二年發(fā)芽之前必須截干。至于干的高度需要以當時立地情況明確,平原地區(qū)普遍在1.5~2.0米。
一般定植后,1~2年會生樹,樹根部延伸不深,具有的抗旱能力比較弱,這時的核桃樹對水分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在6中旬~8月上旬是控水的時期,春梢停止之后,秋梢開始之前的時期需要將田地多余的水分排解出去,抑制新梢在后期的徒長。如果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秋天過后封凍之前澆灌一次凍水。而如果無法灌水的話,就可以在樹下用草覆蓋住地面來替代。
新栽幼樹定干之后的3~5年內(nèi),需要對主干和各層主枝進行修剪。中央主干剪留長度應該保持在80~100cm,各級層主枝從分支算起,與基部一起共60~70cm。將競爭枝剪除,留下其他枝條,最后形成母枝。
香玲、元豐、魯光、豐輝、元林、綠香、遼核等一般具有三年的空檔期,三年后結果,再過兩年進入初結果期。修剪期可以定在春季堅果收成后或秋季收成后。而這兩次修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母枝的勢力,對其他的競爭枝、重疊枝、交叉枝等要及時修剪,給普通枝留下充足的空間吸收養(yǎng)分,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幾率,促使質(zhì)量和產(chǎn)量得到切實保證。成齡大的核桃樹需要進行秋季修剪,一般在核桃采收之后。對于一些影響母枝生長,擋住其他普通枝接受光養(yǎng)分的密枝進行修剪。修剪一般2~3年進行一次。
一般在萌芽之前和雌開花之前進行噴射預防,石硫合劑對于核桃炭疽病以及細菌性黑斑病具有十分積極的功效。
選擇相適應的肥料為核桃樹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以抵抗病蟲害的侵害。發(fā)現(xiàn)帶有蟲菌的枝丫要及時修剪,如果樹體大部分被病蟲害感染,需立即進行無害化處理。
微生物之間會產(chǎn)生一種反應叫做拮抗作用,對于預防病原菌的擴散具有很大作用。而拮抗作用還被稱為寄生作用、抗生作用以及競爭作用。益菌和病菌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下生長,益菌為了爭取養(yǎng)分就會排擠病菌,從而很好地阻礙了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在核桃栽培管理過程中,應該以先進的技術為基礎,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作為相關技術人員,更要提高工作認識,通過有效的實踐推廣,不斷提升技術推廣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核桃種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