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兵 劉愛軍 章杭建 周彩琴 趙靈燕 桂平雄 徐輝
(浙江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11199)
我國作為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2016 年,我國的豬肉產量為5299 萬t,占全球豬肉總產量的48.2%;2017 年我國的豬肉消費量為5498 萬t,占全球豬肉總消費量的50.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豬肉的消費需求呈現(xiàn)持續(xù)增長的趨勢,如何保證豬肉供給是當前養(yǎng)豬業(yè)面臨的重要問題。哺乳仔豬階段作為生豬養(yǎng)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提高仔豬存活率對提升豬群出欄率和豬場經濟效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哺乳仔豬具有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健全、體內能量儲備有限的生理特點,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對低溫抵抗力很差。初生仔豬如果溫度過低會引起低血糖,導致豬抵抗力大大下降,成為易發(fā)病的豬群,甚至出現(xiàn)凍僵、凍死現(xiàn)象。哺乳仔豬如遇到低溫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仔豬腹瀉最主要的外界致病因素是寒冷、潮濕、不衛(wèi)生,其中低溫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仔豬體脂較少,相對散熱面積大,為應對低溫刺激會出現(xiàn)機體功能失調,胃腸蠕動減緩,導致消化不良和胃腸道受損,病原體入侵,引起嚴重腹瀉。低溫對斷奶仔豬影響更大,斷奶后減重和腹瀉是最常見的問題;一方面仔豬斷奶時應激因素太多,使豬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仔豬斷奶時往往采食食物量很少,只能消耗體組織,這樣對溫度要求會更高,因此,及時為仔豬提供局部供暖措施,對提高仔豬存活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
仔豬局部采暖保溫措施是指在環(huán)境溫度低于仔豬所需要溫度時,通過外界加熱保溫設備提高局部溫度,為仔豬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仔豬在出生后24h 內所需的溫度為34.5~35℃,2~4 日齡內為30~34.5℃,所以,當溫度低于30℃時,就應采取哺乳仔豬局部采暖保溫措施。
紅外線保溫燈是通過輻射熱提供輔助熱源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將保溫燈吊掛在仔豬躺臥區(qū)的護仔架上或保溫箱上部,與仔豬背部相距15cm 以上,實現(xiàn)自上而下為仔豬提供熱源的目的。這種燈外部一般都配有保護性金屬外殼,防止意外受損。目前紅外線保溫燈在豬場廣泛使用,安裝方便靈活,投資少,見效快,還可以預防仔豬皮膚病,加速仔豬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目前很多生產廠家已經研發(fā)出防水保溫燈,避免沾水易爆的缺點,且連續(xù)工作時間可達到5000h 以上,大大降低使用成本[2]。
保溫燈的缺點是普遍消耗功率較大,容易造成能源浪費,且可供選擇的型號比較少,當后期仔豬逐漸長大已不再需要過多熱量時,紅外線保溫燈就不能長期打開,需要人工定期開關以避免仔豬產生不適。
豬場地暖主要用于加熱仔豬休息區(qū),為豬仔提供一個環(huán)境適宜的溫床。其加熱原理是將發(fā)熱電纜置于仔豬休息區(qū)地下,自下而上向空氣中輻射熱量,為仔豬采暖提供熱源。但地暖主要是對空氣加熱,導致底層空氣溫度高,上層空氣溫度低,引起豬舍熱冷空氣對流,無法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小環(huán)境,不利于仔豬生長需求。目前地暖加熱的方式主要有水暖和電暖兩種。
1.2.1 水暖加熱
水暖是以熱水為熱源,在埋置于地面以下的加熱管內循環(huán)流動,通過地面以輻射和對流的熱傳遞方式向豬舍供熱的一種供暖方式。早年很多豬場采用燃煤對水進行加熱,禁煤令后,養(yǎng)豬場通常采用電加熱為水暖提供熱源。水暖加熱可提供比較穩(wěn)定的熱源,避免出現(xiàn)忽冷忽熱的現(xiàn)象,減少仔豬對溫度的應激。但水暖加熱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水暖管道前期投入成本過高,很多小型豬場難以負擔;水暖管道長時間使用后容易產生水垢,影響水暖熱傳導效率,增加能耗,需要定期清洗管道。
1.2.2 電暖加熱
該方式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仔豬取暖方式,主要通過發(fā)熱電纜將電能轉化為熱能,通常采用固定式混凝土電熱板和可移動式電熱板[3]。固定式混凝土電熱板是將發(fā)熱電纜鋪設在仔豬休息區(qū)的混凝土里,通過加熱發(fā)熱電纜加熱混凝土達到局部加熱的目的。其缺點是電纜因鋪設混凝土里容易腐蝕老化、不易維修和更換。可移動式電熱板可由加熱絲和絕緣板組成,通常下層的絕緣板會有保溫功能,防止熱量向地下傳導,加熱絲位于兩層絕緣板之間。通電后加熱絲產熱向地面散發(fā)熱量。可移動式電熱板在制作工藝上要求堅硬結實、易清洗,耐腐蝕、導熱性能好、升溫快、不漏電,上表面印制防滑紋路。目前銷售的電熱板大多配有高低檔開關,需要人工控制電熱板的溫度,無法實現(xiàn)智能溫控,給實際生產養(yǎng)殖帶來不便。
仔豬保溫箱是國內普遍使用的保溫設備,一般置于仔豬休息區(qū),可以減緩熱量散失,為仔豬營造適宜的局部小氣候,滿足仔豬和母豬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并且能防止母豬擠壓仔豬,有利于仔豬的生長發(fā)育。保溫箱的材質主要有塑料、復合樹脂、塑鋼等,尺寸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常見規(guī)格為1.05m×0.65m×0.65m,通常上蓋會預留燈泡及觀望窗口設計,一般情況下仔豬保溫箱并不能保障仔豬的溫度需求,需要配合其他采暖措施共同使用。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紅外線保溫燈主要通過從上向下的散熱方式,而地暖是通過自下而上的供暖方式,保溫箱是將前兩者產生的熱量匯聚在一個空間內,從而為仔豬生活休息提供適宜的局部環(huán)境溫度,因此,實際生產養(yǎng)殖過程中大部分豬場都采用地暖、紅外線保溫燈和保溫箱兩者或3 者相結合的方式來為仔豬采暖保溫。
隨著養(yǎng)殖企業(yè)對成本控制和節(jié)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將來智能溫控設備將會被大多養(yǎng)殖場青睞,主要通過溫度感應器和溫控器等功能將仔豬局部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0~40℃內隨意調節(jié)。根據不同周齡仔豬需要的溫度來設置不同的溫控方案。當溫度達到設置溫度值時,溫控器自動停止通電加熱,當溫度降到設定溫度值以下時,溫控器便會自動通電加加熱。通過這樣周而復始的智能化運行達到恒溫取暖的目的,經濟又節(jié)能是比較理想的供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