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2017年3月27日上午,天氣晴朗,筆者接到養(yǎng)魚戶包某電話,稱其魚塘中花鰱有死亡現(xiàn)象,請筆者去看看。筆者旋即趕到了包某的魚塘邊,養(yǎng)魚戶包某與其妻迎了上來,面露憂慮,旁邊還有三兩個幫助關心的或者是看熱鬧的人,我認得其中一個章姓養(yǎng)魚戶,救魚要緊,一聲招呼后筆者直奔主題,向塘邊走去。
只見塘中水色灰暗,透明度約25cm,魚池中央倒還平靜,魚池四周時不時有道道漣漪。魚池一角有一條水泥船,船中浸泡著餅粕,魚池的一邊有幾尾花鰱(約1-1.5kg/尾)上浮且行為異常,有的側躺于岸邊水中,只有嘴巴和鰭條在動;有的張大嘴巴往前一沖一沖地游動;有的游著游著便失去了平衡繼而肚皮朝上,總之都呈游動無力的躁動不安狀。
此種情況筆者前所未見,便繞池一周查看,池塘四周岸邊水中都有這種情況,而且只見花鰱,堤岸上見養(yǎng)殖戶撈上來的幾堆死魚,也只見花鰱,規(guī)格也都在1-1.5kg/尾之間。
筆者滿腹狐疑,詢之,知草魚吃草正常,而且岸邊水中未見小雜魚死亡或浮頭現(xiàn)象,雖覺蹊蹺但筆者知此種情況絕非泛塘,魚象是中毒的癥狀。
難道是水質出現(xiàn)了異常?筆者便檢查了水質的幾個常用指標——pH值、亞硝酸鹽、氨態(tài)氮,都很正常,若說是水質引起中毒的話為什么只見花鰱死亡?
筆者未理出頭緒,便撈上了幾尾在岸邊水中掙扎的魚細細觀察:只見魚體色正常,皮膚上未見寄生蟲叮咬的傷痕,肛門不紅不腫,撥開鰓蓋只見鰓絲有的鮮紅,有的暗紅,鰓絲邊緣有的見少許白色,有的見點狀糜爛,總之鰓上的情況也不至于到死魚的程度,難道是體內出現(xiàn)了寄生蟲或病毒、細菌?
解剖,仔細檢查血液及內臟情況,血液顏色正常呈鮮紅色,腹腔內也并無過多的腹水,腸中充滿餅粕,心臟及肝臟顏色皆正常,內臟臟器表面也不見什么寄生蟲的胞囊。
筆者心中納悶起來,便又細細向戶主問了前因后果,包某說開春以來塘中情況一直還好,平時先用黑麥草喂食草魚、鳊魚,待草魚、鳊魚吃得差不多了以后再喂浸泡過的餅粕類。這種浸泡過的餅粕類投下去以后,幾乎所有魚類都吃的,這種做法在我們當?shù)鼗祓B(yǎng)模式中是很常見的。既然一直以來都投喂了餅粕而且塘中魚都吃了餅粕,那為何又單單只死花鰱呢?
筆者仍是一頭霧水,由于一時找不到原因,筆者只好說帶幾條魚回去鏡檢,待仔細鏡檢后再電話聯(lián)系。話音剛落,一旁的章姓養(yǎng)魚戶說:“劉師傅,請你把他喂的餅粕看看?!甭牭秸聨煾等绱苏f,筆者猛然想起可能是餅粕發(fā)霉或者是餅粕浸泡時間過長變質的緣故。
筆者一邊跳入水泥船艙一邊問包某,包某說他的餅粕在浸泡之前沒有結塊成團的現(xiàn)象,也沒有發(fā)霉的現(xiàn)象,筆者隨即在船艙中抓了一把浸泡過的餅粕看之:浸泡過的花生餅比浸泡前的顏色還要鮮艷些,餅粕碎末確實未見發(fā)霉發(fā)黑的現(xiàn)象。筆者嗅之:浸泡過的花生餅并無霉味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氣味,反倒有一股花生餅的微香。“這餅粕沒有問題呀?”筆者不解,遲疑中欲要向章師傅問個究竟,這時戶主開口解釋道,時間已是三月底了,氣溫水溫逐漸上升,包某認為該給魚殺殺菌消消毒了,所以前兩天包某在船艙浸泡餅粕(約50kg)的時候放了2kg食鹽(他取了食鹽外用浸泡消毒濃度的中間值)。
筆者暗忖:教科書和一些水產資料中都寫有用食鹽外用浸泡消毒的技術,這已經(jīng)是常用技術措施了,司空見慣,但食鹽到底能不能拌餌內服呢?若食鹽能拌餌內服的話安全劑量是多大呢?魚的種類和規(guī)格對內服食鹽的耐受力有區(qū)別嗎?這是新課題,以前沒經(jīng)歷過,也沒研究過,當時筆者沒有一點底氣,只好說:“就算是用鹽泡了餅粕喂食,那鹽到了水中就溶化無形了,魚也吃不到肚子里去?!边@時章師傅煞有其事地說:“劉師傅,請您把餅嘗嘗看?!?/p>
筆者愕然,這浸泡過的花生餅粘糊糊的一團,雖沒有發(fā)霉但畢竟喂魚之物難以入口。筆者遲疑中包某附和說:“是啊,書上寫的用食鹽消毒都是3%-5%的濃度,我放苗的時候用了好多年一直都很好啊,為什么照這個劑量先給餅粕消毒再喂魚就不行了呢?”“食鹽外用浸泡消毒可以,魚在鹽水中浸泡一般也就是3-5分鐘,最多半個小時。但你用3%-5%濃度的鹽泡了那么長時間,至少是一夜吧?你浸泡餅粕用的水又不多,剛好是那些干餅把水吸足了,那兩公斤鹽已完全被餅粕吸收了,一撒到水中馬上就被花鰱吃到肚中了。”章師傅分析說道。
事已至此,筆者只好嘗了一小口餅粕,一嘗不要緊,那餅粕果然是咸的!筆者咂巴了幾下嘴,感覺是一種中等程度的咸(以平時就餐吃菜的經(jīng)驗來說)。筆者頓時預感到這應該是食鹽中毒了,不過筆者心中還有一個疑慮未消,若說是食鹽中毒的話,那為何池中其它的魚不死呢?感到養(yǎng)魚戶章師傅很有經(jīng)驗,筆者反問他道?!半m然塘中各種魚都會吃餅粕,但花鰱吃得格外多些。草魚、鳊魚先吃了草懶得再與其它魚去爭食;餅粕撒入塘中后先是漂浮繼而很大一部分懸浮于水表層,鯽魚是底層魚且規(guī)格也小在水表層搶食根本無法與體型較大的花白鰱爭鋒,只是在少量餅粕沉入塘底后吃了一點;而他塘中的白鰱規(guī)格都還小,只在幾兩到斤把之間,塘中的花鰱原打算是去年底出售的,只是規(guī)格稍嫌小些沒有賣成,正準備用這批餅粕把這批花鰱催趕出來的,所以絕大部分的餅粕被花鰱吃了。”章師傅道出了其中玄機。筆者深感分析有理,不禁啞然失笑。聽到兩個人都贊成是食鹽中毒,戶主包某可能對自己這次的“創(chuàng)新”有所心虛,面現(xiàn)赧色,說道:“那我從現(xiàn)在開始,泡的這船餅也不喂了,再觀察看看。”眾人散去。
以后隨訪,果然死魚數(shù)量一天天減少,3天后便停止了死亡,不藥而愈,據(jù)他粗略計算這次死了500多kg花鰱。
此例雖然過去了一年多時間,但筆者印象深刻,至今未忘,畢竟經(jīng)驗難得,現(xiàn)記之成文以供業(yè)內同行借鑒,也希望廣大養(yǎng)殖戶引以為戒,謹慎用漁藥,不可冒險“創(chuàng)新”,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