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強,王 悅,鄭康杰,楊興堂
視力不良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類的世界性問題,也已成為我國社會性問題。根據(jù)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顯示,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xù)上升,并呈現(xiàn)低齡化傾向。有調查顯示視力不良與青少年兒童的人群結構、學習壓力、生活習慣等方面有關,而屈光不正則是造成該人群視力不良的首要因素之一[1]。近年來,隨著寶山區(qū)常住人口激增,區(qū)內幼托機構及中小學校學生總數(shù)已達14萬,近視也成為本區(qū)一個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為了解本區(qū)學生視力不良及屈光狀態(tài)情況,分析影響視力不良的因素,本研究選取寶山區(qū)不同學習階段學生進行視力及屈光檢查,為有關部門制定本區(qū)學生防近工作提供依據(jù)。
1.1對象調查時間為2017-09-01/2018-08-31,選取2017學年在校學生,選擇雙眼視力及屈光度情況為研究對象。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將寶山區(qū)街鎮(zhèn)經(jīng)濟水平分為2層,每層隨機抽取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各1所,共調查6所學校。本著知情同意原則,本調查人群共計3002例,其中幼兒園學生378例(12.59%),小學生1159例(38.61%),初中生805例(26.82%),高中生660例(21.99%)。男1543例,占51.40%,女1459例,占48.60%,男女比例1∶0.95。
表12017學年寶山區(qū)不同學習階段男女學生視力不良情況
分組性別例數(shù)視力正常例數(shù)構成比(%)視力不良例數(shù)構成比(%)幼兒園男19015883.15(158/190)3216.85(32/190)女18815079.78(150/188)3820.22(38/188) 合計37830881.48(308/378)7018.52(70/378)小學男65034152.46(341/650)30947.54(309/650)女50924247.54(242/509)26752.43(267/509) 合計115958350.31(583/1159)57649.69(576/1159)初中男39513433.92(134/395)26166.08(261/395)女4109924.15(99/410)31175.85(311/410) 合計80523328.94(233/805)57271.06(572/805)高中男3085417.53(54/308)25482.47(254/308)女352318.81(31/352)32191.19(321/352) 合計6608512.88(85/660)57587.12(575/660) 合計3002120940.27(1209/3002)179359.73(1793/3002)
表22017學年寶山區(qū)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程度比例
分組輕度例數(shù)構成比(%)中度例數(shù)構成比(%)重度例數(shù)構成比(%)合計幼兒園5172.86(51/70)1420.00(14/70)57.14(5/70)70小學31554.69(315/576)19333.10(193/576)6811.81(68/576)576初中20135.14(201/572)27748.43(277/572)9416.43(94/572)572高中10718.61(107/575)29851.83(298/575)17029.56(170/575)575 合計67437.59(674/1793)78243.61(782/1793)33718.80(337/1793)1793
1.2方法
1.2.1視力檢查采用統(tǒng)一的燈箱E型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于距離被檢者5m處檢查。檢查人員統(tǒng)一培訓,要求學生檢查時不能瞇眼,左右眼分別記錄,診斷標準:裸眼視力≥5.0為正常,裸眼視力<5.0者為視力不良。視力4.9為輕度視力不良,4.6~4.8為中度視力不良,≤4.5為重度視力不良,凡雙眼視力不平衡者,以視力不良程度高者為準[2]。
1.2.2屈光不正檢查對視力不良學生使用RM8900自動驗光儀進行屈光度檢查,由專業(yè)驗光醫(yī)師操作儀器,每日用模擬眼對儀器進行校準。屈光不正類型分為近視、遠視及散光,評定標準為正視+0.25~-0.25DS, 遠視≥+0.50DS,散光≥0.5DC,近視>-0.25DS。單或雙眼為近視、遠視或散光即定義該學生為屈光不正[3]。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Epidata建立數(shù)據(jù)庫,所有樣本數(shù)據(jù)經(jīng)過邏輯核查并采用雙人雙錄入方法排除信息偏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同學習階段視力不良率、男女生視力不良率、屈光不正率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視力不良程度等級資料間的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視力不良發(fā)生情況本研究樣本數(shù)3002例,其中視力不良學生有1793例,檢出率59.73%。其中男892例,女901例,比例為1∶1.01。幼兒園至高中階段,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18.52%、49.69%、71.06%、87.12%,呈現(xiàn)逐步升高,見表1。
對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不良情況進行卡方分析,表明各階段視力不良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4.183,P<0.01)。從性別上看,男生視力不良檢查率57.81%(892/1543),女生61.75%(901/1459),女生較高于男生,進一步卡方分析,顯示不同性別視力不良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28,P<0.05)。進一步對各學習階段男女學生視力不良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男生視力不良率總體低于女生,幼兒園及小學男女學生視力不良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12、2.761,P>0.05),但初高中男女生視力不良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17、11.147,P=0.005、0.001)。
2.2視力不良程度分析對視力不良學生按程度分類,隨著學習階段增長,輕度視力不良比例逐步減少,幼兒園及小學輕度視力不良學生比例較高為72.86%及54.69%,初高中輕度視力不良學生比例已降至35.14%及18.61%。隨著學習階段增長中高度視力不良比例不斷增加,中度視力不良從幼兒園階段的20.00%升至高中階段的51.83%,重度視力不良從幼兒園階段的7.14%升至高中階段的29.56%。考慮視力不良程度為等級資料,對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程度比例進行Kruskal-WallisH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7.229,P<0.01),見表2。
2.3屈光類型分析對視力不良學生進行屈光度檢查,不同學習階段屈光不正類型構成不同,隨著學習階段升高近視比例不斷升高。幼兒園視力不良學生屈光類型遠視比例較多為50.0%,小學、初中及高中視力不良學生屈光類型主要為近視,比例分別為68.92%、76.92%及87.65%。對不同學習階段視力不良學生屈光類型比例進行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8.398,P<0.01),見表3。
表32017學年寶山區(qū)視力不良學生屈光類型分布
分組例數(shù)正視例數(shù)構成比(%)近視例數(shù)構成比(%)遠視例數(shù)構成比(%)散光例數(shù)構成比(%)幼兒園701014.29(10/70)1825.71(18/70)3550.00(35/70)710.00(7/70)小學576549.38(54/576)39768.92(397/576)6511.28(65/576)6010.42(60/576)初中572345.94(34/572)44076.92(440/572)305.25(30/572)6811.89(68/572)高中575101.74(10/575)50487.65(504/575)244.17(24/575)376.44(37/575) 合計17931086.02(108/1793)135975.79(1359/1793)1548.59(154/1793)1729.60(172/1793)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電子產(chǎn)品使用的普及,近年來視力不良逐漸呈現(xiàn)低齡化普遍化的趨勢[4]。此次調查通過對寶山區(qū)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不良檢出情況分析,顯示隨著學生學習階段升高,視力不良率逐漸增長,小學初中階段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高達49.69%、71.06%,上述結果可能與學生學業(yè)加重、戶外時間短有關聯(lián);從性別上來看,不同學習階段男生視力不良率均低于女生,這與周薇薇[5]、董曉鵬[6]研究類似,可能與女生偏安靜,學習更為用功,學習時間較長、戶外運動較少有關。
通過對不同程度的視力不良情況分析,輕度、中度、重度視力不良檢出率比較具有差異性,說明各個學習階段均存在隨著學習階段升高,輕度視力不良比例逐漸減少,而中重度視力不良比例逐漸增多,與王應[7]、張娟[8]研究結果類似,高中的重度視力不良學生已高達29.57%,與身體發(fā)育及學業(yè)負擔有關。有研究表明用眼時間過長,眼睛睫狀肌和眼外肌持續(xù)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視力不良的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視近時間延長過度使用屈光調節(jié),會導致眼軸延長,近視程度進而進展[9]。
在對視力不良學生進行屈光檢查時,有6.02%的學生屈光狀態(tài)為正視,幼兒園視力不良屈光類型主要為遠視,幼兒眼部未完全發(fā)育。屈光類型中近視比例從幼兒園階段的25.71%升至高中階段的87.65%,顯示近視依舊是屈光不正的主要問題。
有研究表明[10],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對學生近視的發(fā)生起保護作用,應有效引導學生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近日教育部及國家衛(wèi)健委共同起草《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擬將近視防控、總體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爭取在2030年小學生近視率降到38%以下。目前寶山區(qū)學生視力不良狀況不容客觀,應引起衛(wèi)生教育部門及家長的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關注低齡學生的視力狀況發(fā)展,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