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東賢,趙玉坤,楊秀麗,楊麗萍,李 楠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 小麥研究所,山西 臨汾 041000)
臨花9 號(母本冀花2 號、父本晉花5 號)是由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油食兼用中間型,株高中等,直立密枝,生育期春播130~135 d,夏播115 d 左右,主莖高30.2~41.6 cm,側枝長33.5~37.4 cm,總分枝數(shù)8~10 條,有效分枝數(shù)7~9 條,葉片橢圓形,葉色深綠,葉片中等,連續(xù)開花習性,花色淺黃,單株果數(shù)19.3~22.7 個,莢果普通形,網紋粗淺,種仁橢圓形,百果重168.4~172.9 g,百仁重88.5~94.1 g,出仁率72.6%~73.8%,籽粒含油量51.5%,油酸含量38.4%,蛋白質23.4%。田間表現(xiàn)中抗葉斑病、抗銹病,抗旱、耐瘠性較強。
在2015 山西省花生區(qū)試中平均產量290.5 kg·667 m-2,比對照晉花4 號增產19.3%,2016年平均畝產291.0 kg,較對照增產14.9%,增產顯著。2019 年4 月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登記,證書編號:GPD 花生(2019)140053。
2.1.1 選地整地 選擇通氣性好的砂壤土,有灌溉條件,前茬為非豆科作物。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2 g·kg-1以上、全氮0.96 g·kg-1左右、有效磷15 mg·kg-1以上、速效鉀100 mg·kg-1以上。≥10℃的年有效積溫在2 00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400 mm 以上。有農用灌溉水條件。
冬季初進行深耕,以25~30 cm 為宜,要上翻下松、熟土在上、生土在下,開春解凍后,及時耙耢整平。播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不足65%時,要及時灌溉,人工造墑。地下害蟲重發(fā)區(qū),選擇對靶標活性強的殺蟲劑進行土壤處理。每667 m2用3%辛硫磷顆粒劑6~8kg,拌耕層風干細土20~25 kg,耕前勻撒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
2.1.2 施用底肥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中等肥力土壤,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氮肥(N)3~5 kg、磷肥(P2O5)4~5 kg、鉀肥(K2O)3~4 kg。
2.1.3 種子處理 播種前7 d 曬種1 d,勤翻多曬,提高種子發(fā)芽力。種前1 天剝殼,選用飽滿的一、二級的果仁作種,可用多菌靈拌種,預防根腐病和地下害蟲。
2.2.1 適期播種 春播在5 cm 地溫穩(wěn)定于12~14℃即4 月下旬播種,夏播6 月上旬播種。春播適時、夏播搶早。
2.2.2 合理密植 播種深度以3~5 cm 為宜。每667 m2種植密度8 000 穴~12 000 穴,壟距80~85 cm,壟面寬50~55 cm,壟上播2 行,行距30 cm,株距14~16 cm,每穴2 粒。宜為覆膜穴播,先種后覆膜,農用膜應符合GB 13735 標準的要求。
2.3.1 水肥管理 水分、肥料管理是花生田間管理的重點。當花生田間最大持水量≤40%時,進行澆水。若雨水過多,使田間最大持水量≥80%時,應及時排澇。在下針期隨灌水每667 m2追施尿素6~15 kg,具體用量視花生田間生長表現(xiàn)而定。
花生心葉發(fā)黃時,結合澆水噴施0.2%~0.3%硫酸亞鐵水溶液,每667 m2用量為50~75 kg。在結莢期,封行過早或株高≥40 cm、有旺長趨勢時,可人工摘除黑?;ㄉ?、2 對側枝的生長點,或每667 m2用25%多效唑50 g 對水50~75 kg,進行葉面噴施。
2.3.2 中耕培土 花生齊苗后,及時清棵。及時中耕除草,促進根系深扎,確保第1、2 對側枝健壯生長,促進2 次分枝早生快發(fā),增加前期有效芽數(shù)量。深淺結合,深鋤壟溝淺鋤壟背,使黑?;ㄉo節(jié)間距縮短,促進花芽早發(fā)。盛花期封壟前,適當深中耕,及時培土,促進果針入土。
2.3.3 病蟲害防治 主要有:
綜合農業(y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以前期預防田間管理為主,具體如下:
(1)農業(yè)防治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蟲品種;與非豆科作物合理輪作,休耕期及時深翻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及塑料殘膜等雜物;合理規(guī)劃,適期播種,科學地避開特定病蟲害遷移高峰期。
(2)物理防治 誘殺小地老虎、金龜子等成蟲,糖醋液盆一般擺放120 個·hm-2左右,或黑光燈每盞控制26 680~33 350 m2。田間掛設銀灰色塑膜條驅避蚜蟲。
(3)生物防治 保護自然天敵,制造適宜環(huán)境,人為規(guī)避農藥敏感期。充分利用田間捕食螨、寄生蜂、食蟲蠅、瓢蟲等自然天敵,防止病蟲害發(fā)生。也可在花生田種植蓖麻誘殺蠐螬成蟲,每667 m2種植20~30 株為宜。
(4)化學防治 選擇高效低毒環(huán)保農藥,科學規(guī)劃,交替使用。
主要病害:①葉斑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灑,每隔7~10d 噴藥1 次,連噴2~3次,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灑,每隔7~10d 噴藥1 次,連噴2~3 次;②銹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莖葉噴霧,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莖葉噴霧。
主要蟲害:①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出苗后,每667 m2用10%二嗪磷顆粒劑400~500 g,或用10%毒死蜱顆粒劑1 200~1 800 g,拌細砂土20~25 kg,順壟撒施;開花期,每667m2用22%吡蟲o 辛硫磷乳油450~600 g,拌細砂土20 kg,行間開溝撒施,施后覆土;②蚜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每667 m2用30~50 mL,對水30~45 kg 噴霧防治;③紅蜘蛛,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噴霧。
果殼開始變硬、變薄,網絡清晰,顏色從白色轉為淺棕色并逐步加深,內果皮有黑褐色斑片,種皮呈現(xiàn)品種固有色澤時,及時收獲。薄攤晾曬,至果殼發(fā)脆、種皮手搓易落時,入庫貯藏。
高產優(yōu)質花生新品種臨花9 號,在山西省區(qū)試及小面積示范推廣試驗中,均較對照增產顯著,若能大面積推廣該品種,則可加速提高我省花生產量、質量和生產效率,對我省花生產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山西地域南北狹長,各農業(yè)種植區(qū)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在品種實際推廣時[1],應結合具體農業(yè)實踐,因地制宜,對配套輕簡化高產栽培技術作適度完善、補充,以適應當?shù)剞r業(yè)生態(tài)實際[2~3]。同時,應以輕簡化栽培技術為基礎[4~5],深入研究與該品種配套的單粒精播、水肥耦合調控、機械化種收等相關技術,以集成技術體系為支撐,加速臨花9 號的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