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碩 嚴小微 唐清杰,* (海南省種子總站,海南省海口市 5700;海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農(nóng)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nóng)業(yè)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zhì)創(chuàng)制海南科學(xué)觀測試驗站,海南省??谑?5700)
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由于海南地區(qū)水稻生長季節(jié)高溫高濕,晝夜溫差小,呼吸作用大、積累小,水稻蟲害發(fā)生較重,嚴重影響了當(dāng)?shù)厮井a(chǎn)量。如2010—2013年水稻平均總產(chǎn)量為1.40×106t;2014—2015年水稻平均總產(chǎn)量為1.80×106t;2016年水稻總產(chǎn)量為1.49×106t[1],水稻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為300~350 kg,低于全國水稻產(chǎn)量平均水平。同時,海南地區(qū)水稻收購價格低、種植成本高,水稻生產(chǎn)凈利潤難以保證,這些都導(dǎo)致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種稻積極性低,水稻生產(chǎn)投入少,稻田管理粗放,甚至很多稻田不進行病蟲害防治和雜草防除,這反過來又導(dǎo)致水稻產(chǎn)量低而不穩(wěn)[2]。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就近幾十年來對海南雙季稻影響較重害蟲的蟲害特征、識別及關(guān)鍵防治技術(shù)進行總結(jié),以期給當(dāng)?shù)貫?zāi)民普及水稻蟲害知識,從而為海南稻作升級增效、農(nóng)民收入增加等提供技術(shù)支撐。
該蟲又稱卷葉蟲,以幼蟲吐絲將葉片做成管形蟲苞,幼蟲在苞內(nèi)啃食葉肉成白色條斑。該蟲發(fā)生嚴重的田塊會出現(xiàn)成片白葉蟲苞,影響稻株生長;如在早期發(fā)生會影響分蘗,在后期發(fā)生會導(dǎo)致結(jié)實不飽滿。
成蟲呈灰黃色,其前后外緣均有暗灰色寬帶紋,翅面有2條橫線,前翅在2條橫線中間夾一短紋,雄蛾在短紋上有瘤狀毛塊突起;卵較小,為扁平橢圓形,初產(chǎn)時呈乳白色,即將孵化時呈米黃色。幼蟲呈黃綠色,老熟后呈桔紅色或桔黃色;蛹先呈黃褐色,后轉(zhuǎn)為紅棕色,近羽化時帶金黃色。
在稻葉剛出現(xiàn)白色斑點時即進行噴藥防治,可每667 m2用40%樂果或氧化樂果乳油10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25%殺蟲雙水劑15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殺螟松乳油75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75 g兌水50~6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25%殺蟲雙水劑100 g加Bt乳劑100 g混合兌水50 kg噴霧防治。
該蟲的成蟲及若蟲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水稻葉面形成細黃白色傷斑,由葉尖開始侵蝕,漸至全葉卷縮枯黃。該蟲主要為害水稻幼苗和分蘗期稻苗,在水稻抽穗期可為害穎花和子房,造成秕谷。
成蟲長1.2~1.3 mm,呈黑褐色;卵為腎臟形,呈微黃白色;若蟲形似成蟲,無翅,呈黃白色。該蟲以成蟲在雜草及水稻遺株中越冬。
檢查田間是否發(fā)生稻薊馬,應(yīng)先看稻苗的葉尖是否有黃白色縱卷,然后剝開卷縮的葉尖進行檢查。另外,還可將手掌浸水打濕,然后輕輕在稻苗葉尖上來回掃動,如有薊馬,即會粘在手掌上。
可每667 m2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25%殺蟲雙水劑75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 g兌水7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5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
該蟲以幼蟲為害水稻,在幼蟲1~2齡時食害水稻葉片,致使葉片出現(xiàn)白色斑點,或?qū)⑷~片啃食成大小不等的缺刻,發(fā)生嚴重時可先把稻葉吃光再食害水稻嫩莖、嫩穗。
幼蟲初孵時呈淡綠色,成熟時背面有縱線5條,中央1條為白色較細,相連2條為紅褐色;成蟲呈淡灰褐色或淡黃色,是一種中型蛾子;蛹呈紅褐色有光澤。該蟲有季節(jié)性南北往返遷飛的為害規(guī)律。
檢查稻田是否發(fā)生粘蟲:(1)檢查水稻葉片是否有缺刻,以及稻株基部附近是否有咬斷的稻穗、枝梗;(2)扒開稻叢檢查叢中是否有暗綠色或黃綠色顆粒狀蟲糞;(3)敲打稻株檢查是否有粘蟲掉落,因為粘蟲有假死性,一受振動便卷縮跌落。
在粘蟲幼蟲3齡前進行藥劑防治,且噴藥時田內(nèi)要有薄水層??擅?67 m2用90%敵百蟲100~15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敵敵畏乳油75 g兌水7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100~150 g兌水70 kg噴霧防治。
該蟲以幼蟲侵害秧苗葉鞘或心葉,被害葉鞘愈合,形成蔥管狀,俗稱“標蔥”,不能抽穗。該蟲在水稻分蘗期為害較為嚴重。
幼蟲形似紡錘形,呈乳白色;蛹為長橢圓形,呈橙紅色。
在粘蟲幼蟲孵化高峰期進行藥劑防治,可每667 m2用25%喹硫磷乳油75~100 g或50%甲胺磷乳油10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
該蟲以幼蟲鉆入稻莖內(nèi)為害心葉、生長點或幼穗;心葉抽出后出現(xiàn)小孔或白斑點,被害葉尖變?yōu)辄S褐色,展葉后葉片上有縱裂條;被害幼穗變成畸形,部分小穗不實,受害嚴重時穗呈白色,癥狀與螟害白穗相似。
幼蟲蛆型呈乳白色或黃白色;成蟲呈鮮黃色,頭部背面有1塊黑斑,胸部背面有3條黑色縱紋,腹部背面節(jié)間有黑褐色橫帶,第一腹節(jié)背面兩側(cè)各有1個小黑斑點。
在該蟲的成蟲盛發(fā)期或幼蟲盛孵期進行藥劑防治,可每667 m2用40%氧化樂果乳油75~100 g或50%甲胺磷乳油10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
該蟲以成蟲、若蟲群集在稻叢基部刺吸稻汁,被害部呈現(xiàn)長形棕色斑,嚴重時下部莖稈變黑,造成水稻爛稈倒伏、穗粒不實或半實,進而導(dǎo)致減產(chǎn)。
成蟲有長翅和短翅兩種類型,長翅型的雌成蟲呈暗褐色或淡褐色,雄成蟲體色較深,腹末呈喇叭筒狀;短翅型的成蟲翅長不超過腹部,雌成蟲體瘦小呈黑褐色。卵為香蕉形,常有數(shù)粒到一二十粒排列成串。若蟲初孵時呈淡黃白色,后變?yōu)楹稚?/p>
可每667 m2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25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100 g兌水7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25%葉蟬散乳劑10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40%樂果或氧化樂果乳油150 g兌水75 kg噴霧防治。
該蟲俗稱鉆心蟲,幼蟲在水稻秧苗期、分蘗期為害,造成枯心苗;其后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為害,造成白穗、死孕穗或蟲傷株。
雌蛾體長13 mm左右,蛾子呈淡黃色,前翅為三角形,呈黃白色;雄蛾前翅呈淡灰褐色,體較小。幼蟲呈乳白色或淡黃綠色,背面有1條透明的縱線。蛹呈黃綠色,羽化前變?yōu)辄S色(雌)或銀灰色(雄)。
在水稻分蘗期及孕穗期至齊穗前、蟻螟盛孵期進行藥劑防治,可每667 m2用40%水胺硫磷150 g兌水50~75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殺蟲雙水劑150 g兌水50~75 kg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50%甲胺磷乳油100 g兌水50~75 kg噴霧防治,噴藥后田間保持5 cm淺水層3~5 d。另外,可每667 m2用50%殺螟松乳油75~100 g兌水50~75 kg噴霧防治白穗(如是防治枯心苗,可拌濕潤細土15~20 kg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