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琴 王國花
【摘要】在政府高度重視建設心理健康社會服務體系時期,全面做好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yǎng)殘疾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不僅要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群體,而且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著手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努力提高殘疾學生的心理水平。本文將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探討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關鍵詞】特教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長效機制
【基金項目】2018年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甘肅省隴南地區(qū)殘疾兒童融合教育的實施困境與發(fā)展策略,項目號:GS[2018]GHBGZ078。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203-02
從傳統(tǒng)視角來看,心理學主要用于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消除抑郁、恐懼、急躁、憂慮、膽怯等消極心理因素。而目前頗有影響力的積極心理學則不同,其主要是通過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因素,比如幸福感、自信、勇氣、愛、合作意識等,開展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殘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優(yōu)秀品質。然而,當前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尚且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問題表現為師生關系弱化,教育目標缺乏科學合理性,教育模式單一化等,本文將著重分析特教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闡述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必要性,及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措施。
一、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師生關系弱化
在特教學校,仍有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通常認為前來咨詢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大多患有心理疾病,需要“治療”,導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溝通。此外,據教育專家研究,很多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該學科教師存在排斥心理,即使有自卑、孤獨等心理困擾,也不愿意尋求教師的幫助,這種現象長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教育目標缺乏科學合理性
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缺乏科學合理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多數教師只關注聾啞兒童、盲聾、殘障兒童等這些學生的消極心理情緒,忽視了積極心理因素的挖掘,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卻也容易造成并加重學生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教育模式單一化
目前,大多數特教學校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通常是采用這樣一種模式——介紹某一種心理問題,分析該問題的定義與危害,并總結克服該問題的方法,這明顯偏離了激發(fā)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子目標。從辯證視角來分析,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特教學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導致特教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據可依。此外,專業(yè)師資隊伍尚有待加強,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雖然具備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有堅定信念有仁愛之心,卻因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缺少更新而無法科學全新做好殘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必要性
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頒布了針對特教學校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意見,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以培養(yǎng)殘障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緊接著,《現代特殊教育》學刊也針對聾啞兒童、盲聾和智障兒童分別設置了各種視點欄目,充分反應了社會各界對殘疾兒童教育的高度關注,讓每個個體健康成長,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墒?,和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在具體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與困難。對此,必須構建可操作的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規(guī)范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法規(guī)保障。其次,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涉及的學科知識較為廣泛,因而對從業(yè)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也是特教學校聘用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加強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
三、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一)健全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體系
完善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保障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相關部門要為特教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組織保障、政策保障和人員保障。所謂組織保障,就是指導特教學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政策保障指通過發(fā)布教育標準文案為特教學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導綱要,同時為該項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人員保障則是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其次,教師應協(xié)助特教學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應急機制,以此科學應對各種突發(fā)事件。
(二)做好正面引導教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全面提升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健全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教師應做好正面引導教育工作,引導特殊學生樹立自信心,逐步形成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同時,教師應注意完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促進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從而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知識傳授同德育工作的有機融合,以此培養(yǎng)殘障學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積極面對人生挫折,努力克服困難與缺陷。對于殘障兒童成長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良習慣,教師和父母應及時進行糾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某特殊學校教師曾經發(fā)現部分聾啞兒童不講衛(wèi)生,經常隨手亂扔垃圾,于是耐心和他們進行手語交流,引導他們組建“衛(wèi)生小組”,讓聾啞兒童輪流擔任衛(wèi)生小組長,監(jiān)督其他學生的衛(wèi)生行為,教導他們將垃圾扔到果皮箱里。
(三)融入積極心理學因素,塑造學生獨立堅強的性格
教師應注重大力創(chuàng)新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教育活動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理念,綜合培養(yǎng)特殊學生獨立堅強的性格,充分發(fā)揮與挖掘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情趣愛好與個性天賦,引導特殊學生在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增強自控能力與自律意識,學會自省。學校應積極和學生家長深度聯合,指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發(fā)揮個人天賦與特長。殘障兒童雖然存在生理方面的殘疾,卻也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與天賦,教師和父母應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充分挖掘他們的天賦,讓這些特殊孩子在發(fā)揮特長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堅強的性格,提高審美情趣,發(fā)展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喜歡畫畫的殘障兒童,教師和父母要鼓勵他們自己完成畫作;對于有音樂天賦的殘障兒童,學校和父母要鼓勵其學習一種樂器,引導其在獨立的學習過程中錘煉自立自強的精神。這樣既積極發(fā)揮他們的天賦與特長,又有助于培養(yǎng)殘障兒童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提升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結束語
殘疾兒童的心理健康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關系到他們家庭的幸福,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特教學校以及社會各界要真正關注這些人群,做好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體系,并融入積極心理學因素,創(chuàng)新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殘疾兒童心理健康,自信自強,自我發(fā)展,必須構建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斐.淺談繪畫心理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06).
[2]蘭海娣.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9(05).
[3]卿再花,曹建平,吳彩虹.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6).
[4]張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