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津
摘 要:學生習作是一種體驗,一篇好習作應該為學生帶來獨特感受,讓學生在習作體驗中獲得提升、獲得快樂,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從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個方面入手,對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體驗教學;整體感受法
習作是學生對于實踐生活的一種別樣體驗過程。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只有生活充實,才能表達出更加深厚的真情實意來。同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習作教學中應該科學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種情況下,結合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靈活應用習作體驗教學方法,對于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一、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基礎部分,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其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影響。但是綜合來看,受到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對于生活缺乏觀察體驗等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難以得到提升。大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隨意應付或者缺乏真情實感等多種問題,限制了學生寫作思維的發(fā)展[1]。這種情況下,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靈活應用習作體驗教學方式,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順應新課程改革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習作體驗教學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科學引導學生用心靈切實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然后運用文字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感悟表達出來,使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獲得提升。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來看,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究其原因,與小學語文教學仍舊沿用著傳統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體驗作為人對于自身情緒或者感情狀態(tài)的一種感受,主要由人們本身的理解、聯想、情感以及領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構成。習作體驗教學便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寫作體驗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關鍵。習作體驗教學應用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親歷語文閱讀教學,緊密聯系自身已有經驗,將自身的感悟或者實際感受融入寫作中,實現與文本世界的深度交流與融合。這樣可以在深入感悟文本語言的同時,逐漸發(fā)散思維、產生個性化理解,促使整個語文教學課堂充滿人文氣息,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2]。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幾種習作體驗教學方法
(一)整體感受法
整體感受法主要是指通過整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觀察事物,深入探索事物或者某一現象的發(fā)生過程,從而獲得多元知識的習作體驗過程。在具體的習作體驗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多被用于人物形象豐滿、意象豐富或者意境悠遠的課文教學中,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等課文中[3]。
(二)角色體驗法
在習作體驗教學過程中,角色體驗法主要是指深入課文角色,切實體會角色感受,通過參與角色體驗等活動方式,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角色體驗法這一教學方式一般適用于角色意識相對較強的課文教學中,比如《倔強的小紅軍》《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等。在具體的教學中,對于負面角色,筆者不建議讓學生體驗。
(三)聯想體驗法
習作體驗中,聯想體驗法主要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對以往生活經歷或者學習經歷展開聯想與回憶,觸發(fā)學生對于課文內某些描寫內容的切身感悟,這樣有利于促使學生的感知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華、經驗得以積累。從具體教學情境來看,由于課文描寫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其理解難度進一步加大,因此可以借助聯想習作體驗教學方法來實現。比如:《挑山工》以及《桃花心木》等課文,其中蘊含的哲理,學生難以理解,借助聯想體驗法,便于學生理解和感受。
(四)移情體驗法
移情體驗法的運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情緒、感官或者理智等方面,從擬人化這一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站在他人位置上分析考慮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從而在態(tài)度、情感上引起共鳴。哲理性課文,情景交融的散文,可以用移情體驗法來體驗。比如:《手術臺就是陣地》《我變成了一棵樹》等[4]。
(五)高峰體驗法
它主要是指讓學生達到全身心投入的狀態(tài),學生在學習中會對與自己經歷相近的課文、能激起強烈共鳴的課文和自己向往已久的課文產生高峰體驗。比如:部分學生會對父母親的愛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或者有些留守兒童會極度渴望父母的關愛,所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類型的課文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高峰體驗。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對風景名勝有著較高的興趣,所以在《桂林山水》《趙州橋》等課文學習中,這部分學生容易出現高峰體驗。
(六)期待體驗法
它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與探究過程中,積極嘗試成功、自主成功以及屢屢成功,達到激發(fā)學生產生更多、更大成功欲望的體驗過程。對比來看,期待體驗法在多種類型課文教學中均可以得到有效應用,并且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靈活引入期待體驗法,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教學效果。
三、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科學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通過科學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一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生活可以說是寫作者寫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對于身邊事物或者人物的觀察,學會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將生活體驗作為自身寫作中源源不斷的素材來源。比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細心觀察校園內的變化,然后將觀察到的變化記錄下來。包括某一處角落開了一朵小花,或者教學樓下的下水道井蓋被穿上了“新衣服”,避免出現安全問題。這樣,經過長時間的素材積累,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躍然于生動細膩的文章中。不管是在校園環(huán)境中還是在校外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許許多多富有趣味的事情發(fā)生,這些看似平常、瑣碎的事情,均可以被作為素材,將其連接起來、積累起來,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加真實、動人。
此外,教師在習作體驗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生活化這一原則,盡可能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比如:結合語文學科特色,將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引入課堂,以此來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理解語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提高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的重視,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只有當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才能在激發(fā)自身表達自我想法的欲望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調動多個感官以及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進而完成寫作任務。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習作體驗活動的設計,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保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使其獲得真實的體驗,引發(fā)感悟,迸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為寫作學習奠定基礎。比如:以班級為單位,積極組織多種文化宣傳、閱讀教育、詩朗誦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或者前去觀看。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身參與或者仔細聆聽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分享,記錄自己的心情與感悟。同時,通過舉辦多種文化或者閱讀教育宣傳活動,可以拉近學生與閱讀之間的距離,在學生與寫作兩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習作體驗活動情境這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以及寫作熱情,依托于學生最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通過設計開展校園活動這一方式,達到有效強化學生參與體驗的目的。比如:在“那次玩得真高興”習作練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掰手腕活動,讓學生嘗試去描寫實踐發(fā)展過程。其中,部分學生可能會遇到沒有什么內容可寫,幾句話就寫完了等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對事情進行更為細致的描述。如指導學生把掰手腕的過程寫得更為詳細些,或者是在比賽時你和對方的心理是怎樣的,或者獲得成功之后雙方會有怎樣的體會等,幫助學生喚起對當時活動的記憶。這樣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從而將文章寫得更為生動有趣。
(三)靈活開展多樣化閱讀體驗教學
閱讀與寫作兩者存在緊密的聯系。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養(yǎng)成多閱讀的良好習慣,可以為寫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筆者建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靈活開展多樣化閱讀體驗教學這一方式,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寫作方法,促進學生自身寫作和閱讀等語文學科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模仿與創(chuàng)造,以此來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源泉。課文是學生寫作最好和最豐富的資源。教材中蘊藏著各類的范文和豐富的寫作素材與寫作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長期的閱讀體驗,可以有效達到潛移默化地掌握教材中優(yōu)秀寫作方法與表達方式的目的,促進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比如:在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由于該章節(jié)的三首古詩以及幾篇文章,均與景色有著直接的關系。對此,在單元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季節(jié)變換的手法與技巧,并且聯系平時自己積累的植物、靜物觀察素材,完成“我的植物朋友”習作任務。在第八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寫人記事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及時抓住閱讀體驗的時機,讓學生切身體驗,及時捕捉到轉瞬即逝的創(chuàng)作靈感,及時發(fā)問“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激活學生的思維,將自身相似的經歷表達出來。并且鼓勵學生模仿閱讀材料的寫法,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增強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對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科學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靈活開展多樣化閱讀體驗教學等方式,保證相關習作體驗教學策略的順利落實。只有真正認識到習作體驗教學的應用價值,才能在提升語文教學水平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雪娟.在小學語文生命化體驗教學中尋覓靈魂與真義[J].華夏教師,2018(27):58.
[2]艾歡歡.習作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18):135-136.
[3]全柳芳.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教學操作模式的實踐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6(32):22-24.
[4]陳春玉.讓習作因體驗而精彩:淺談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