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鎖枝 張艷麗 趙倩文
摘要:二龍包位于塔里木板塊東北緣,經歷了多機制、多期次的構造作用和巖漿活動,同時為成礦提供了很好的物、化條件。根據工作區(qū)地質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學特征分析,認為該區(qū)有可觀的鉻鎳多金屬礦前景。
關鍵詞:鉻鎳多金屬礦;地質特征;找礦標志
1.區(qū)域地質背景
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二龍包鉻鎳多金屬礦位于塔里木板塊東北緣,在長期的地質構造演化過程中該區(qū)經歷了不同機制、不同期次的構造作用,形成了復雜的地質構造背景。依據區(qū)內的沉積建造、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等多方面的特征,將區(qū)內劃分為三個三級構造單元。白北向南有:旱山一明水微地塊、月牙山一洗腸井蛇綠構造巖帶、望旭山微陸塊如(圖1)。區(qū)域地質背景各不相同,分布的礦產及成因類型差異較大。
1.1地層
工作區(qū)位于塔里木板塊東北緣,屬塔里木一南疆地層大區(qū),中南天山一北山地層區(qū),馬鬃山地層小區(qū)及梧桐溝地層小區(qū)。從早元古界北山巖群,青白口系的淺變質巖系,古生界寒武一志留系,新生代新近系及第四系各類沉積地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1.2巖漿巖
區(qū)域內侵入巖分布較為廣泛,受月牙山一洗腸井蛇綠構造混雜巖帶控制。巖漿巖巖石類型多,從基性巖一中性巖一酸性巖均有出露;巖漿活動頻繁,期限長,涉及加里東、華力西、印支期,具多期演化特征;規(guī)模上,侵入巖以中酸性巖為主,早期有基性巖侵入,多呈大的巖基、巖株產出;火山巖以中基性噴溢為主,海相裂隙式噴發(fā)。各巖石組合、產出構造位置及巖漿巖時空展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往往與構造演化具耦合關系,不同時代巖漿一地質體所表現出的差異,是所屬構造單元及其所處大地構造背景等多重因素制約的結果。受其熱液影響,常形成巖漿型、熱液型礦產。
1.3構造
圖區(qū)位處塔里木板塊東北緣,橫跨三個三級構造單元,白北向南依次為:星星峽一明水一旱山微板塊,月牙山一洗腸井早古生代蛇綠構造巖帶,敦煌微板塊。三個構造單元的物質組成、構造特征、產出的礦產種類各不同。
2.礦區(qū)地質
2.1地層
工作區(qū)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古生界奧陶系錫林柯博組、H云山組、新生界第四系更系統(tǒng)沖洪積半固結礫石、砂土和全新統(tǒng)洪沖積砂礫石、亞砂土。分別敘述如下:
錫林柯博組
主要分布于工作區(qū)中北部一帶,呈帶狀分布,巖性組合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砂屑白云質灰?guī)r、灰色薄層狀白云質灰?guī)r、硅質巖及少量的(長石)石英砂巖。其平行不整合于白云山組之下,厚度234.04m。
從其巖石組合特征分析,其產于淺海環(huán)境。
白云山組
該套地層主要分布于工作區(qū)北部。巖性為一套強變形、弱變質地層,巖性主要為淺灰色、灰綠色中厚層狀長石石英變砂巖、石英變砂巖、粉砂巖,偶夾淺灰色灰?guī)r透鏡體,其中發(fā)育大量的石英脈。與下伏錫林柯博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未見頂,厚度2687.07m。
巖石的成分和結構成熟度較差,形成構造變動較強的盆地沉積。
第四系
分布在工作區(qū)中北部,成因類型復雜,沉積類型多樣。按成因類型劃分以下類型:更新統(tǒng):沖洪積物;全新統(tǒng):沖洪積物、沖積物。
2.2侵入巖
區(qū)內侵入巖主要有三疊紀細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Tnyβ)和幾條閃長巖脈(δ)、輝長巖脈(βu)、石英脈(q)。
巖脈分布形態(tài)多樣,脈體走向可劃分為兩種:近東西向和北西向。沿巖體內部均勻展布,反映出為巖漿期后巖石固結沿節(jié)理裂隙面貫入。
2.3構造
工作區(qū)構造較為簡單,整體構造線為東西向,工作區(qū)內沒有明顯的褶皺構造,發(fā)育一條韌性剪切帶(Rf)。
斷層總體走向NE,長度大于5km,產出地層為奧陶系白云山組。產狀:255°∠71°,其中發(fā)育石英脈透鏡體,石英脈長軸與片理的方向一致,發(fā)育大量的揉皺,其軸面方向與片理方向一致。其中主要表現為絹云母片巖、絹云石英片巖,石英、長石等淺色礦物由于剪切應力的作用形成定向條帶或透鏡體,石英具壓扁拉長現象,波狀消光明顯。變形強弱差異較大,強變形域內礦物細?;黠@,而弱變形域內巖石主要表現為片理化。從石英脈排列方式,揉皺樣式等形跡判別。剪切帶主要為左行剪切特征。
3.地球物理特征
研究區(qū)位于DC7-1-3號異常的東部,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條帶狀,走向北西向,長3.5km,寬0.8km~1.5km。異常區(qū)內有二個局部高值中心,一個位于異常中心,極值為1330nT,另一個極值位于東南部,極值為1530nT。在異常區(qū)北側伴隨一300nT—-600nT的負磁異常。通過異常中心附近的P16剖面,在10-60號點之間,△T剖面曲線跳躍變化明顯,顯示淺部磁性不均勻體曲線特點;剖面異常主體位于70-100號點之間,異常特征明顯,除個別部位有跳躍現象之外,主體異常曲線較為光滑。
4.地球化學特征
在工作區(qū)內共有四個綜合異常,分別為:乙HS103、丙HS-4、丙HS-7、丙HS-19。
乙HS103異常主要由Cr2、Cr4、Ni4等單元素異常組成,為一套比較典型的高溫元素組合,具有明顯巖漿熱液成礦的地球化學特征。各元素之間套合較好,濃集中心明顯。其中W7異常面積0.75km2,最高值為6.2×10-6;W9異常面積l.OOkm2,最高值為18.5×10-6;Gr2異常面積1.5km2,最高值為100l.0×10-6;Cr4異常面積2.75km2,最高值為611.0×10-6;Ni4異常面積7.25km2,最高值為405.0×10-6;這此異常均發(fā)育外、中帶。
丙HS-4
該異常為位于T作區(qū)的東部,主要元素組合為Au、Mo,異常Au最高為7.2×10-9,Mo最高為3.87×10-6。該異常面積小,強度不高,但濃集中心相對較明顯,異常形成可能與其中發(fā)育的后期石英細脈有關,須進一步檢查驗證。
異常區(qū)圍巖巖性為上奧陶統(tǒng)白云山組灰色薄層狀變質長石石英細砂巖、石英細砂巖夾大量后期成因石英脈,變形強,變質弱;洗腸井蛇綠構造混雜巖帶從南側通過。
丙HS-7
該異常為位于工作區(qū)的中部,主要元素組合為Cr、Ni、Cu,異常Cr最高為l103×10-6,Ni最高為611×10-6,Cu最高為l17×10-6。異常的面積和規(guī)模較小,濃集中心較明顯,長軸方向與蛇綠構造混雜巖帶走向一致,初步認為異常形成與蛇綠構造混雜巖帶有關。
異常區(qū)處于石碳一二疊紀花崗閃長巖和奧陶系上統(tǒng)白云山組中,洗腸井北東東向蛇綠構造混雜巖帶從其中部通過。出露的巖性主要為輝綠巖、玄武巖、碳酸巖、花崗閃長巖、細砂巖、粉砂巖、及少量的變質石英細砂巖、粉砂巖等。巖石片理化較強,具弱變形變質的特點,異常內斷裂構造比較發(fā)育。
丙HS-19
該異常為位于T作區(qū)的南部,主要元素組合為Cr、Ni,異常Cr最高為312×10-9,Ni最高為101×10-6。異常的面積及規(guī)模較小,濃集中心不明顯,初步認為異常由火山巖中Cr元素的高背景值引起。
5.找礦標志
工作區(qū)發(fā)育巖性為奧陶系白云山組變質細粒石英砂巖、變質長石石英巖和錫林克博組的硅質巖、白云質灰?guī)r夾薄層狀變石英砂巖。脈巖和韌性剪切構造發(fā)育,這就為成礦元素的遷移一富集提供了優(yōu)越的成礦空間,結合化探綜合異常成果,Cr、Ni元素在工作區(qū)的巖石豐度值遠遠高于地殼巖石的豐度值;并且成礦元素在區(qū)內的變異系數較高,說明該區(qū)的成礦元素離散程度大,對成礦極為有利。
礦區(qū)內礦化蝕變強烈、礦化種類復雜。礦點、礦化點較多,且礦(化)體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
綜合成礦地質條件,找礦標志明顯,地、物、化、遙、礦產資料充分顯示該遠景區(qū)找礦前景優(yōu)越,鉻、鎳礦潛力巨大,有望在找礦方面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局.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域地質志[M].地質出版社.1991.
[2]李文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巖石地層[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6.
[3]岳濤,王成勇.青海省大場地區(qū)造山型銅鉬礦床的潛力分析[J].西部資源,2017(05):1-3.
[4]杜宏偉.安徽省渦陽縣西陽鎮(zhèn)一蒙城縣小澗集鎮(zhèn)多金屬成礦地質條件分析及找礦方向[J].西部資源,2017(05):36-37+46.
[5]《礦山地質手冊》編輯委員會.礦山地質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5.
[6]徐旭升.試析月牙山銅金礦普查區(qū)地質特征[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03):47+49.
[7]路隆煒,祁棟.石頭坑德西銅鎳多金屬礦預查區(qū)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24):104+106.
[8]施根紅,熊生云,李永娜,王艷,張里斌.東昆侖造山帶浪木日地區(qū)鎳多金屬礦找礦潛力分析[J].礦產勘查,2018,9(06):1205-1211.
[9]葛金國.貴州省遵義縣白云臺鉬鎳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淺析[J].科技風,2018(01):114-117
[10]石珊珊.云南曲靖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鉬鎳多金屬礦成礦條件與成礦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
[11]王庭院,張善明,張治國,張華,張強,李俊.內蒙古白云山鎳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礦產勘查,2014,5(06):88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