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留春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病程較長,且病情易反復,加之需要長期吃藥控制,不少患者會出現(xiàn)依從性差的現(xiàn)象。人文關懷是一種更為關注患者生存情況與日常生活質(zhì)量的護理模式,將其應用于糖尿病護理干預工作中,可收獲理想護理效果[1-2]。在本研究中,筆者以于我科進行臨床治療的8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對照分析,具體情況見如下報告。
選取2018年1月~6月于我科進行臨床治療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護理干預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4~63歲,平均(45.6+9±1.55)歲,病程2~9年,平均(5.12±0.48)年;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2~67歲,平均(47.09±1.26)歲,病程2~11年,平均(5.58±1.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給予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措施包括病情變化觀察、血糖監(jiān)測、復診干預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具體措施如下:
(1)教育關懷:護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并充分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狀態(tài)與習慣,督促其戒掉煙酒、不熬夜,通過形成科學、健康生活習慣控制糖尿病病情。為患者宣講糖尿病相關健康知識,從根本上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知曉程度,提升其對于臨床工作的依從性。
(2)心理關懷:由于糖尿病治療過程相對漫長,而在這一過程中,大多患者均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相應心理關懷,并根據(jù)其教育程度、學歷水平、性格特點等情況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告知其積極、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保持有助于疾病穩(wěn)定與控制。
(3)用藥關懷:叮囑患者疾病治療期間務必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不得漏服、少服。也可以發(fā)動患者家屬的支持、干預與監(jiān)督作用,從而在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同時確保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
(4)飲食關懷:體重控制、食物總熱量的控制對于減輕機體胰島負擔均具有積極意義,此時,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制定專門的飲食計劃,控制每日鹽、脂肪的攝入,此外,及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一旦發(fā)生電解質(zhì)水平則應當立即為其進行對癥糾正治療。
采用我科自制的護理依從性評價問卷與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分別評價兩組患者的依從性與滿意度情況,設置其評價總分均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則表明其依從性、滿意度更高。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依從性評分(89.56±3.23分>76.44±2.19分)、滿意度評分(91.61±2.20分>80.47±2.91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對應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8、4.12,P<0.05)。
人文關懷護理是針對患者疾病性質(zhì)及其疾病康復需求而展開相應護理干預措施的工作模式。在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用藥指導以及飲食護理四個方面給予患者護理關懷,通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情況的知曉程度,促進其依從性;實施心理干預,則可以幫助患者樹立起戰(zhàn)神疾病的信心,以充足飽滿的狀態(tài)接受臨床治療;而給予患者用藥指導與飲食護理則能夠進一步提升藥物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則表明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實施人文關懷,更容易使得患者配合相應的臨床治療、護理工作。其次,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則提示,在糖尿病護理干預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更能收獲患者好感,于促進醫(yī)患關系和諧方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結論:將人文護理模式應用在糖尿病科的護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患者對于臨床工作的配合程度與滿意程度,該護理方案值得進一步推廣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