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陳 寧
(1.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00;2.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組由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或糜爛導致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包括不穩(wěn)定心絞痛、非段ST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S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動脈粥樣硬化是其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基礎,而炎性細胞的激活與表達、血管舒張因子的減少等可使冠脈血管收縮、纖維膜逐漸變薄,最終造成心血管意外。NO作為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其代謝過程備受關注,與其密切相關的酶是催化L-精氨酸生成NO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而Arg將相同底物轉變?yōu)轼B氨酸和尿素[1]。研究ACS的疾病進展機制與Arg之間的相關性成為了關注的熱點。
本實驗共收集ACS患者115例,另取經(jīng)冠脈造影術證明無心臟血管病變者30例作為對照組。將以上患者分2次比較。(1)按臨床分組將以上患者分為UAP組、AMI組,其中UAP組男性28例女性27例,AMI組男性32例女28例;(2)根據(jù)Gensini積分,將積分結果分為3組:輕度狹窄組:低積分組(0≤積分<30)、中度狹窄組:中積分組(30≤積分<60)、重度狹窄組:高積分組(積分≥60)其中輕度狹窄組共51例,男27例,女24例,中度狹窄組共32例,男17例女15例,重度狹窄組共32例,男15例,女17例。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抽取靜脈血置于不同類型試管中化驗相關生化指標。排除既往患心肌梗死或腦梗死者、嚴重心臟瓣膜病者、患有惡性心律失?;蛞阎萌胄呐K起搏器者等,選取符合標準者于術前抽取靜脈血5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離心機中3000 r/min 30分鐘將血清和紅細胞分離,取上清液,及時送樣品行ELISA檢測,若樣品不能及時送檢,凍存于-20℃冰箱中,避免反復凍融。
左冠狀動脈造影采用:后前位+頭位;左前斜位+頭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右前斜位+足位(肝位);右前斜位+頭位。右冠狀動脈造影采用;左前斜位;后前位+頭位。每個投照體位采集3個心動周期。兩名醫(yī)生和一名技師共同分析冠脈病變程度。
根據(jù)Gensini積分標準對患者冠狀動脈左主干、右冠狀動脈分支及各小分支狹窄程度進行評定,根據(jù)冠脈狹窄程度確定基本積分,狹窄1%~25%計為1分,26%~50%計為2分,51%~75%計為4分,76%~90%計為8分,91%~99%計為16分,完全閉塞血管計為32分。根據(jù)不同部位冠脈及其分支確定相應評分: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遠段1.0分;左側回旋支中、遠段1.0分;右冠狀動脈近、中、遠段1.0分;小分支0.5分。冠狀動脈該處的狹窄評分乘以該處部位的積分,相乘總合為病人冠脈狹窄總積分。
采用SPSS 20.0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均數(shù)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個樣本間率的比較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影響因素篩查選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shù)分析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Arg的水平與Gensini積分的關系,檢驗水準設為α=0.05,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臨床分組中UAP組、AMI組、對照組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冠脈狹窄分組中低度、中度、重度狹窄組及對照組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實驗Arg水平在各組比較中UAP組高于對照組,P=0.01;AMI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AMI顯著組高于UAP組,P=0.001,綜合來看,AMI組Arg水平高于UAP及對照組,UAP組Arg水平高于對照組。為進一步分析Arg與AMI的關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Arg與AMI間的相關性,結果提示:OR=2.680,95%CI為1.459-4.923,P=0.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提示Arg與AMI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
本組統(tǒng)計分析在Arg的比較中,對照組與輕度狹窄組比較P=0.232>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中度狹窄組比較P=0.001,與重度狹窄組比較P=0.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輕度狹窄組與中度狹窄組比較P=0.025,與重度狹窄組比較P=0.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度狹窄組與重度狹窄組比較P=0.042,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shù)分析ACS患者的Arg的濃度與冠脈狹窄程度的關系,結果提示Arg與Gensini積分間的r=0.585(0.4<r<0.6)結果提示Arg與冠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ACS的患病率、死亡率逐漸提高。據(jù)世界銀行估計,至2030年我國患 ACS的人數(shù)將達到2300萬,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改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依舊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研究表明,在疾病的發(fā)生及進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隨著AS斑塊的不斷進展及粥樣斑塊的破裂,會形成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造成血管痙攣及遠端血管栓塞,進而危及生命。而冠脈痙攣及血小板聚集與粘附可能與與精氨酸酶(Arg)的激活存在關聯(lián)。Arg作為一種持續(xù)存在于機體而被研究的生物酶類,通過復雜的代謝反應,參與著人類體內生理病理轉化。Arg與體內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為相互拮抗的關系,它們有共同的底物L-精氨酸,Arg將其分解為尿素和鳥氨酸,而eNOS將其催化生成瓜氨酸和NO,它們在動態(tài)平衡中維持著體內NO的濃度[2]。當機體處于病理狀態(tài)時Arg可被過度激活,使得eNOS活性被抑制,NO的合成減少。而NO在體內作用甚多比如:環(huán)-磷酸鳥苷(cGMP)的與血管平滑肌的舒張密切相關,NO可通過提高cGMP的活性進而使血管平滑肌舒張,使冠脈血管擴張[3]NO與細胞粘附分子密切相關,能夠使細胞表面粘附分子、P-選擇素等表達下調,維持血管通暢,防止血栓形成[4]。在AS進展過程中,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具有重要作用,與平滑肌的遷移、纖維帽的形成具有關聯(lián)。除此之外當Arg被過度激活后通過消耗相同底物及輔因子會造成eNOS的解耦聯(lián),這是指當eNOS出現(xiàn)功能障礙時,其結構改變不能生成NO而是產(chǎn)生超氧陰離子,造成血管內氧化應激增加,促進AS進展[5]。
本實驗通過比較對照組、UAP組、AMI組的Arg濃度水平結果提示AMI組與UAP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Arg在ACS中升高。UAP組Arg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Arg在動脈斑塊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進一步作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Arg的OR值為2.680,P=0.001<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提示Arg在AMI中顯著升高且可以提示AMI的發(fā)生。對Arg的水平與Gensini積分作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shù)分析得出Arg與冠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r=0.585),得出精氨酸酶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對冠脈狹窄程度具有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精氨酸酶參與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精氨酸酶可能通過介導炎癥反應參與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并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提示意義。精氨酸酶可能通過降低NO的生成發(fā)揮了收縮血管的作用,并與冠脈狹窄進展相關,精氨酸酶水平越高提示冠脈狹窄程度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