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兒科 (四川 遂寧 629000)
2.西北婦女兒童醫(yī)院PICU (陜西 西安 710000)
黃久浪1 彭 好1 李 剛2
肺炎為新生兒常見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與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使肺部發(fā)生炎癥反應或繼發(fā)感染相關,臨床依據不同病因將其分為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癥狀表現以青紫、呼吸困難、發(fā)紺和循環(huán)衰竭為主[1-2]。新生兒肺炎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兒家庭生活及患兒生命安全,及時檢出對保障患者健康意義重大[3-4]。CT、胸片檢查是臨床常見診斷肺炎的影像學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醫(yī)療儀器設備更新,多層螺旋CT檢查時間短、多方位成像且圖像質量更高,在直觀顯示患者不同肺段組織其影像學表現中優(yōu)勢明顯[5-6]。胸片檢查輻射劑量低,是肺炎首選檢查方式,以往文獻報道,肺炎影像學表現具有多樣性,總結其影像學特點可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為此,本研究收集了46例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旨在分析探討新生兒肺炎多層螺旋CT及胸部X線平片影像學圖像及診斷價值,現報道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肺炎46例。46例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0例,月齡2~28天,平均月齡(16.26±5.41)天;其中胎齡足月者24例,早產兒16例,過期兒6例;新生兒Apgar評分:0~6分者13例,6~8分者15例,>8分者18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或影像學確診為肺炎患者;(2)所有患者均行多層螺旋CT 檢查及胸部X線檢查;(3)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肺部疾病者;(2)臨床病例及影像學資料不完整或缺乏準確性者;(3)碘過敏者;(4)排除先天性疾病者。
1.2 檢查方法
1.2.1 CT檢查: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先行常規(guī)CT平掃,掃描范圍:肺尖至膈頂下5cm,參數設置:管電壓120KV,管電流260mA/s,FOV:18~35cm,矩陣512×512,層厚5mm。為更需顯影像學特征,在保證圖像質量水平的基礎上,可進行相關調窗處理。
1.2.2 X線檢查:采用采用德國西門子DR機進行新生兒胸部攝片,攝片參數:管電流:3.0mA/s,管電壓:40kV,焦-片距離100cm,攝片比例:1:1。
1.3 觀察指標 由兩名高年資正高職放射科診斷醫(yī)生采用雙盲法進行閱片,對X線平片及CT圖像中支氣管、心影、肺部紋理等方面進行觀察,總結肺炎在多層螺旋CT平掃及X線平片的圖像表現,并對比兩種檢查對其的診斷符合率。
1.4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肺炎臨床表現情況 本組研究中,46例新生兒肺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不典型,體溫正常者34例(73.91%),31例(73.91%)患者出現咳嗽,其中多數患者胸部聽診未聞及啰音。癥狀出現種類:呼吸幅度不規(guī)則、氣促、鼻塞、納少、面色發(fā)白、哭聲低下。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升者11例,下降者8例。合并疾病:新生兒黃疸2例。
2.2 多層螺旋CT與胸部X線平片對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正確率及圖像表現
2.2.1 多層螺旋CT及胸部X線平片對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正確率:經整理臨床及影像學資料,X線平片正確診斷新生兒肺炎38例,診斷正確率為82.60%;多層螺旋CT診斷新生兒肺炎45例,診斷正確率為97.82%。多層螺旋CT對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正確率明顯高于X線平片(P<0.05)。
2.2.2 新生兒肺炎胸部X線平片圖像表現:肺炎X線平片圖像表現較多樣性,本組研究46例患者主要為肺部紋理增多、肺門陰影模糊及病灶影,支氣管及其分支充氣顯示,較透亮,其中小病灶表現為雙肺多發(fā)性點狀或小片狀陰影,分布特征:沿肺紋理分布,以病灶融合情況多見;大病灶為較大斑片狀陰影,多發(fā)者11例,但病灶間相互并不融合;3例患者出現新后影征,心影后密度較高,肺血管紋理模糊或未顯影。
2.2.3 新生兒肺炎多層螺旋CT圖像表現:46例患者CT圖像中均表現為肺內部小斑片狀陰影,多發(fā)者13例(28.26%),單發(fā)者33例(71.73%),其中位于左側肺部上葉者13例,左側肺部下葉者6例,右側肺部上葉者5例,右側肺中葉者4例,右側肺部下葉者5例;病灶表現為斑片狀高密度影,且中心密度高于周圍,邊緣模糊不清,并伴有局限性肺氣腫及肺不張,其中6例患者合并有肺實變。
新生兒各項機體功能發(fā)育尚未成熟,因自身抵抗能力較差易發(fā)生感染。新生兒肺炎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既往較多文獻報道根據新生兒肺炎的感染途徑將影響其感染的危險因素分為了兩大類,即自身因素與醫(yī)源性因素,插管、胃管喂養(yǎng)或氣管插管等屬于醫(yī)源性因素,上述操作會造成呼吸系統(tǒng)機制受損,如呼吸道黏膜屏障,因新生兒機體免疫系統(tǒng)發(fā)展不完善,兩者綜合作用可導致新生兒容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患者病情進展也相應加速[7-9]。自身因素則多為胎膜破膜時間、大量羊水吸入、分娩過程中感染、胎糞吸入等,和于宮內或出生過程中感染細菌或病毒甚至原蟲。諸多文獻報道,新生兒肺炎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誤診后臨床不合理抗生素的應用,延長了新生兒肺炎的病程,普通型肺炎可轉變?yōu)殡y治性肺炎,住院時間的增加對患兒家庭的經濟也造成較大負擔,對患兒本身的生長發(fā)育和生命安全也造一定損害[10-13]。
目前對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醫(yī)師臨床經驗、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胸部平片、CT檢查是目前診斷新生兒肺炎的標準成像方法,但較多學者認為胸部平片提供的影像學信息較片面,胸部X線平片在進行診斷時,主要依靠支氣管征象、心緣、上縱膈位置進行綜合性評估,但出現陰性率仍然較高。本組研究中,X線平片正確診斷新生兒肺炎38例,診斷正確率為82.60%;多層螺旋CT診斷新生兒肺炎45例,診斷正確率為97.82%,提示多層螺旋CT對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正確率明顯高于X線平片,筆者認為新生兒肺炎致病途徑較多,同時感染因素較多復雜,其X線表現也存在多樣化,臨床常見X線表現為病灶、大葉或階段性病灶、肺紋理增多、支氣管充氣征、上縱膈模糊等,本組研究中46例患者主要圖像表現為肺部紋理增多、肺門陰影模糊及病灶影,小病灶沿肺紋理分布,外觀形態(tài)為多發(fā)性點狀或小片狀陰影,而大病灶即較大斑片狀陰影,事實上肺紋理增多、增粗并不能作為肺炎的主要征象,不具特征性,臨床往往通過評估單一影像學表現進行定性診斷,這也是引起誤診、漏診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層螺旋CT掃描是連續(xù)、不間斷的,每秒可獲得多幀圖像,通常X線平片無法漏診或無法確診的肺炎均能通過CT檢查進行明確診斷。CT檢查具備高分辨力的優(yōu)勢,對于肺內間質、臟器重疊處病灶顯示較佳,密度分辨率也較X線平片高,但考慮胸部X線平片檢查費用低廉且投照量小,而CT輻射劑量高,新生兒建議首選胸部X線平片,對于確診者再行CT檢查。
綜上所述,新生兒肺炎多層螺旋CT及胸部X線平片圖像表現多樣化,多層螺旋CT診斷診斷準確率高于胸部X線,臨床可根據需求選擇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