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斯來提·阿不都米吉提,張永萍
(新疆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感染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本次實驗選擇從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某醫(yī)院進行AIDS合并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疾病治療的患者共計91位為研究對象。且艾滋病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分會艾滋病學組制訂的《艾滋病診療指南(2015版)》規(guī)定[1]。
收集整理研究對象入院后且抗結核治療開始前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比分析HIV/MTB合并感染者和HIV/HTM 合并感染者的臨床特征[2]。
(1)所選擇的患者是具備一定程度的正常表達能力,能夠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AIDS合并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治療干預研究的。(2)對于有智力障礙、肝功能障礙、心肺功能障礙、或者患有其他心腦疾病、意識不清楚、不愿意配合治療的患者來說,不強制其做出任何實驗的要求。(3)在此基礎上,要求所有參與治療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已保證實驗的順利性的實際性。(4)對于一些可能會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要特殊對待,尤其是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消化內(nèi)科疾病較為嚴重的患者,盡可能保證其實驗結果不會受到由于外界藥物的質(zhì)量而造成給相應的影響。(5)為保證患者的隱私,還需要與患者、患者家屬簽訂隱私保護同意書,以確保雙方的利益都不會被侵害。(6)對于這次實驗室自愿參加,并愿意接受調(diào)查問卷等形式的研究了解。
借助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收集到的大量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s)表示,借助t檢驗方法;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借助并x2進行檢驗。
我們對本次實驗選擇從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某醫(yī)院進行AIDS合并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疾病治療的患者共計91位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有男75位,女16位,年齡18~88歲,平均43.7±8.6歲。通過血液檢驗、影像分析和軟件檢測之后,其中有16位男性患者患上了HIV/HTM合并感染(69.60%);還有7位女性患者患上了HIV/HTM合并感染(30.40%)。上述這些指標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是能夠進行相應的實驗研究,符合標準[3]。
通過對比,HIV/MTB病例與 HIV/HTM病例在發(fā)熱、最高體溫、咳嗽咳痰、體重下降及肝脾腫大等癥狀與體征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果如下所示:以咳嗽咳痰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86人具有明顯癥狀94.50%,HIV/HTM病例中有22人具有明顯癥狀(95.70%),其中x2=0.048,P=1.000;以盜汗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34人具有明顯癥狀(37.40%),HIV/HTM病例中有9人具有明顯癥狀(39.10%),其中x2=0.024,P=0.876;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18人具有明顯癥狀(19.850%),HIV/HTM病例中有16人具有明顯癥狀(69.60%),其中x2=21.742,P=0.000;以肝部腫大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10人具有明顯癥狀(11.00%),HIV/HTM病例中有2人具有明顯癥狀(8.70%),其中x2=0.103,P=1.000;以脾部腫大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43人具有明顯癥狀(47.30%),HIV/HTM病例中有12人具有明顯癥狀(52.20%),其中x2=0.178,P=0.673;以發(fā)熱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83人具有明顯癥狀(91.20%),HIV/HTM病例中有19人具有明顯癥狀(82.60%),其中x2=1.442,P=0257;以體溫變化趨勢在高于等于39攝氏度以上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61人具有明顯癥狀(67.00%),HIV/HTM病例中有14人具有明顯癥狀(60.90%),其中x2=0.310,P=0.578;以體溫變化趨勢在37.5攝氏度~38.9攝氏度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20人具有明顯癥狀(22.00%),HIV/HTM病例中有5人具有明顯癥狀(21.70%),其中x2=0.001,P=1.000;以體溫變化趨勢在低于37.5攝氏度以上為變量,其中HIV/HTM病例中有2人具有明顯癥狀(2.20%),HIV/HTM病例中有0人具有明顯癥狀(00.00%),其中x2=0.515,P=1.000。上述這些指標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是能夠進行相應的實驗研究,符合標準。
以檢測項目血紅蛋白<90 g/L為標準,HIV/MTB 患者有39位(42.90%),HIV/NTM患者有16位(69.60%),其中x2=5.245,P=0.022;以白細胞計數(shù)<3.5×109/L為標準,HIV/MTB患者有16位(17.60%),HIV/NTM患者有5位(21.70%),其中x2=0.211,P=0.764;以血小板計數(shù)<100×1012/L為標準,HIV/MTB患者有13位(14.30%),HIV/NTM患者有2位(8.70%),其中x2=0.505,P=0.732;上述這些指標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是能夠進行相應的實驗研究,符合標準。
總之,HIV/MTB合并感染與HIV/NTM合并感染的臨床特征相似,但HIV/NTM合并感染者淺表淋巴結腫大、貧血及胸腔積液發(fā)生率高,且預后較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