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娟
(上海市崇明區(qū)綠華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2151)
本文通過對比傳統的治療方案與社區(qū)干預措施下的糖尿病治療情況,旨在尋找和推廣對糖尿病患者更具療效的治療方案和措施,分析在我社區(qū)醫(yī)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資料,如下所示。
選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社區(qū)醫(yī)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70例,將這27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35例。其中男145例,女125例,對照組中有男70例,女65例,年齡35~78歲,平均(56.33±9.12)歲;病程2~11年,平均(7.28±3.47)年;實驗組男69例,女66例,年齡38~77歲,平均(55.67±6.47)歲;病程2~14年,平均(7.23±2.66)年。醫(yī)護人員給予對照組傳統治療和護理;同時給予實驗組傳統治療和護理,并要在社區(qū)范圍內成立學習小組,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治療和服務的同時,要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普及、血糖的定期檢測和記錄。進行本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簽署了治療護理知情同意書,并支持上述方案的治療實驗直至研究結束。兩組患者在病程、年齡、性別、遺傳病史、家庭條件以及受教育程度方面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醫(yī)護人員給予對照組傳統的社區(qū)慢性病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進行傳統護理的同時建立學習小組,向患者提供優(yōu)質治療和服務的同時向患者傳達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對患者進行定期的血糖檢測和記錄。
本次研究按照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將血糖分為了三個等級:
一級:顯著:空腹血糖4~6.2 mmol/L,餐后2 h血糖<8.1 mmol/L;
二級:良好: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10.1 mmol/L;
三級:一般: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10.1 mmol/L。
其中一、二級算作達標。
本社區(qū)醫(yī)護人員按照患者接受干預前后的生活方式變換程度,進行了等級劃分:
一級:顯著:遵醫(yī)囑控制飲食和糖分的攝入,且積極運動;
二級:一般:飲食控制不夠主動或是不自覺,運動次數較少;
三級:無改變:飲食控制和運動均無明顯變化。
我社區(qū)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進行了調查,并將患者的認知度分為了兩個等級:
一級:有效:治療護理期間患者遵從醫(yī)囑并按時按量用藥的時間超過85%;
二級:無效:治療護理期間患者遵從醫(yī)囑并按時按量用藥的時間低于85%。
本文所有研究數據使用SSP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n(%)]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在血糖達標率、疾病了解程度、生活方式轉變、是否按時按量用藥等多項指標中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有效130例,無效5例;對照組有效85例,無效50例(x2=52.54);在服藥標準方面,實驗組有效120例,無效15例;對照組有效65例,無效70例(x2=35.38);在生活方式的轉變上,實驗組變化顯著130例,無改變5例;對照組改變顯著90例,無改變45例(x2=36.78);血糖控制狀況,實驗組空腹血糖(7.21±1.45)mmol/L,2 h血糖(8.97±1.32)mmol/L;對照組空腹血糖(8.47±1.67)mmol/L,2 h血糖(10.12±2.18)mmol/L,t=15.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研究結果也充分的說明了社區(qū)慢性病干預措施的確能夠有效的改善對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論是生理指標上的血糖控制,還是心理上的治療配合度和積極性,社區(qū)慢性病干預措施對2型糖尿病的質量和護理都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社區(qū)慢性病的干預措施非常適合應用于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和治療上,能夠使糖尿病患者增加對糖尿病的認知和了解,從自身出發(fā)重視糖尿病的禁忌,遵醫(yī)囑,多運動,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和積極性。為患者的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真正值得廣泛推廣的臨床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