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淑賢(私立華聯(lián)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63)
跆拳道起源于韓國,是一項較為激烈的格斗類運動項目。跆拳道運動相較其他運動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相對較短,但由于其自身特點和賽事的不斷推動,該項目在中國得到了廣泛關注。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跆拳道運動被引入到大學體育課程中來,但高校跆拳道課程的開設并不普及,沒有成為各高校體育課程開設的主要內容。跆拳道項目崇尚禮節(jié)、內外兼修、防身健身等特點,受到參與學生的一致歡迎。本文就高校跆拳道教學現狀及改革路徑作專門的調查與分析,以期豐富跆拳道相關研究內容,為高校跆拳道教學的良性、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本文以高校跆拳道教學現狀及改革路徑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在中國知網查閱近5年本研究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以“跆拳道教學”為關鍵詞,查閱文獻近50篇,并對其進行分類、整理與歸納,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實地調查法。
實地走訪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跆拳道的開設情況及教學現狀等,為本研究提供了直觀、具體的第一手材料。
(3)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對五所開設跆拳道課程的高校教師及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教師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有效10份,有效回收率100%;發(fā)放學生問卷250份,回收236份,回收率94.4%,有效228份,有效回收率91.2%。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符合研究要求。
(4)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統(tǒng)計軟件對各類調查數據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
(1)開設情況。
通過對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進行調查發(fā)現,只有五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廣東工業(yè)大學)開了跆拳道課程,這說明跆拳道運動雖然受到學生的歡迎與喜愛,但由于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差異性、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軟硬件的實際情況等原因,各高校在跆拳道課程的開設上也有所不同,從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體育課程開設跆拳道項目的普及率并不高,這說明高校跆拳道課程的建設與推廣有待進一步加強。
表1 高校跆拳道課程開設情況(N=10)
(2)教學時數情況。
通過調查發(fā)現,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在跆拳道課程教學時數的安排上是相同的,這三所高校的跆拳道課程共有三次選課機會,大一兩個學期均有一次選課機會,每學期共32學時,大二一學年僅有一次選課機會,每學期共32學時,開設兩個學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廣東工業(yè)大學在跆拳道課程教學時數安排上是一致的,這兩所高校的跆拳道課程共有四次選課機會,每學期一次,每學期共32學時。由此表明,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時數的安排可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促使高校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戰(zhàn)術和科學鍛煉的方法等,培養(yǎng)高校學生良好的跆拳道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基礎,促進跆拳道運動的普及和推廣。
(3)教學內容情況。
通過調查發(fā)現,五所高校跆拳道課程開設的教學內容差異性不大,基本上集中在跆拳道基本知識、身體素質專項練習、跆拳道技術技能(姿勢、拳法、腿法、步法等)及跆拳道戰(zhàn)術等。各個高校跆拳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均以技術技能教學為主,戰(zhàn)術教學相對薄弱,但各高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各自的偏重點,各部分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數安排上各高校根據軟硬件的實際情況也有所差異。
從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跆拳道課程男性教師與女性教師的比例為8∶2,女性教師相對較少,性別比例的失衡,不利于調動女生參與跆拳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跆拳道教師專業(yè)方面,體育教育專業(yè)居多,其次為運動訓練專業(yè),教師的專業(yè)出身,對于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專業(yè)的差異,非跆拳道專項的老師其專業(yè)知識的欠缺,無法保障跆拳道教學高效、高質量的順利開展。
表2 高校跆拳道教學教師情況調查表
(1)參與動機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參與跆拳道教學的動機主要集中在興趣愛好(75.6%)、健身健美(63.2%)、防身(51.3%)、掌握技術、技能(42.5%)、提高心理素質(28.07)等。這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是積極向上的,高校跆拳道課程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和鍛煉的自覺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跆拳道教學與鍛煉,不斷厚實學生的跆拳道基礎,大大提高跆拳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教學滿意度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出,81.5%的學生對高校跆拳道教學是滿意的,不滿意的僅占6.4%。這說明高校跆拳道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與認可,課程在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手段與方法及場地設施設備等軟硬件建設方面,能夠保障跆拳道教學的順利開展,吸引高校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其中,體會到跆拳道學習的樂趣以及跆拳道運動的實用性,有利于高校學生建立學習跆拳道的信心和恒心,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表3 高校跆拳道教學學生情況調查表
跆拳道教學場地、設施、設備等是保障教學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為了促進跆拳道教學的良性持續(xù)發(fā)展,學校領導和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重視跆拳道課程的建設,提升其課程地位,加大跆拳道教學硬件的投入,保障學生在教學或鍛煉時所需的場地、器材,除跆拳道教學的基本需求,也應配備相關身體素質練習的設施、設備。另外,在教學與鍛煉的過程中,設施、設備不可避免的會有所耗損,應注意維護和維修的跟進,避免因場地、設施、設備等問題而帶來的安全事故,為學生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教學、鍛煉環(huán)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跆拳道教學形式與手段的優(yōu)化是提升其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之一。跆拳道作為一項格斗類項目,有著區(qū)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特點,其攻擊性、力量性、靈敏性、柔韌性等方面的特點,使得高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推進以學生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鉆研跆拳道技戰(zhàn)術,并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訓練學生的跆拳道能力和優(yōu)勢,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學生們掌握跆拳道的基本技能與文化精髓,不斷提升學生的跆拳道運動水平。
提高師資力量是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各高校應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拓寬跆拳道教師學習渠道,加強高校跆拳道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引進跆拳道高水平人才充實師資隊伍,或者邀請跆拳道專家、教授、教練員、運動員等專業(yè)人士進校講學;二是學校及個人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跆拳道進修培訓,不斷吸收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等等。通過不斷學習、交流與溝通,厚實跆拳道教師專業(yè)基礎,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
跆拳道教學需要教師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氛圍。除課堂教學外,應利用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等課外教學形式,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有著自身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起著重要作用。此外,也可以依托跆拳道賽事大力推廣跆拳道運動,改變學生對其認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比賽過程中,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鞏固學生的跆拳道基本技術,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濃厚氛圍的營造,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會通過跆拳道學習來提高其健康水平,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式與方法,這對于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及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