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學軍
【摘要】語文學科是我國各級教育中的重點學科,做好語文教學工作,可以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著重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文章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出發(fā),以課堂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學生;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學語文教學也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越來越科學有序地進行。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具有先進性和時代性。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將學科特征和全新教學理念相融合,不斷地對閱讀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些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科學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以此為背景,筆者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有效性閱讀教學。
一、備課細致精心
備課是學科教學的基礎。尤其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相關的材料來應對教學中的突發(fā)問題。閱讀教學是師生通過文字與作者和世界對話,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解讀來獲取知識和信息,并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而言,既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熏陶,又是一種技能的傳播和傳遞。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精心細致地備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學生的學情、文章的背景和內(nèi)涵、有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狀況等,這都是需要教師認真準備的內(nèi)容。只有做好這些準備,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動態(tài)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切狀況,從而促進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和進行。
(一)充分準備教學內(nèi)容
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教師要進行高效率的備課。要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挖掘,想要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確保教學內(nèi)容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引領小學生走入閱讀之中,并獲得良好的文學熏陶。
(二)充分了解學生
教師還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在教學中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對閱讀都有著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學生的閱讀基礎、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從而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充分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很多突發(fā)狀況,這些突發(fā)狀況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波動。因此,教師要充分準備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如背景資料、作者生平、作者文學水平、相關代表作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突發(fā)狀況,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二、教學科學創(chuàng)新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教師要摒棄原有死板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真正走入閱讀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做到會學,愛學。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積極探求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一)構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潛能可以更好地被激發(fā)。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將自己放到教學活動的核心位置,不間斷地對課堂進行把控,以至于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言堂”的教學現(xiàn)象。在這種現(xiàn)象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學習積極性和潛能都無法得到有效調(diào)動,因此也就很難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而在課程改革的引領下,教師逐漸改變了原有的教學觀念,將教學活動變成了師生對話、共同學習的經(jīng)歷,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師生在平等、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共同探討,共同學習。這既是教師對學生的充分尊重,也是對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個性影響的引導。同時,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筆者在引導學生探究文章主旨之后,就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探究課文內(nèi)涵及相關的自然常識,自己只是適當?shù)卮┽樢€,這種輕松的氛圍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表現(xiàn)得特別活躍,并能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真解讀文本。
(二)創(chuàng)新與學生的溝通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方式比較傳統(tǒng)陳舊,學生經(jīng)常是在預設好的環(huán)境中進行思考和回答。而新課程改革啟發(fā)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方式與溝通技巧,要運用新穎的問答模式。提問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提問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熏陶。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怎樣有效地提問,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等。因此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大對提問的重視力度,在設置情景的基礎上,科學地提問,帶領學生進入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使他們能認真思考教師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直觀的畫面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壁虎的生理特征,并借助動畫為學生展示壁虎尾巴切斷并長出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問題放開,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文章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從而實現(xiàn)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三、反思及時全面
對于教師而言,及時全面地進行反思是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仔細回顧全部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結果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反思,對于存在的問題要積極采取應對和改進措施,從而提高下節(jié)課的教學質(zhì)量。此外,教師還應從知識完善的角度,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特別是對一些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語文教師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互為補充,更好地應對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好總結和梳理,對于反思中出現(xiàn)的新靈感,要及時記錄下來,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進一步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對閱讀教學做更深入的探究,就要在新課改理念的帶動下,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細致完整地備課,科學地引導學生認真鉆研文本,為學生營造積極主動探究的和諧氛圍,促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熏陶中,強化并深化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有效促進師生與文本的對話,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和提高,使學生將課內(nèi)知識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去,并有效指導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劉長琳.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1):176.
[2]李興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師資建設,2016(02):74-75.
[3]高增欣.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