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倫( 鐵嶺市清河區(qū)醫(yī)院骨科 , 遼寧 鐵嶺 112003 )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見的骨折類型。目前社會已進入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包括股骨粗隆間骨折[1-2]。 重要的是選擇有效和安全的手術治療來治療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本研究選擇 2013年3月-2018年6月5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組。內固定手術治療組選擇內固定手術,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選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分析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手術出血總量、住院時間、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治療前后患者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分析了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2018年6月5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25例,年齡61-82歲,中位(66.21±4.96)歲。體質量41-84kg,平均(62.81±2.79)kg?;颊吆喜⑻悄虿?例,合并骨質疏松15例,合并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有7例。文化程度小學有5例、初中5例、高中7例、高中以上8例。男女分別有15例和10例。致傷原因:車禍傷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有5例,摔傷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17 例,其他因素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 3例; 1 型 老年股骨頸骨折8 例,2 型老年股骨頸骨折 7例,3 型老年股骨頸骨折10例。內固定手術治療組25例,年齡61-81歲,中位(66.78±4.91)歲。體質量41-83kg,平均(62.24±2.72)kg?;颊吆喜⑻悄虿?例,合并骨質疏松15例,合并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有7例。文化程度小學有5例、初中5例、高中8例、高中以上7例。男女分別有15例和10例。致傷原因:車禍傷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有4例,摔傷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18 例,其他因素引起老年股骨頸骨折 3例; 1 型 老年股骨頸骨折9例,2 型老年股骨頸骨折 6例,3 型老年股骨頸骨折10例。2組一般資料可比。
2 手術方法:內固定手術治療組選擇內固定手術,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選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俯臥位,硬膜外麻醉。選擇髖關節(jié)后側切口,顯露和切開關節(jié)囊,顯露股骨頭、基底部,探查股骨頭脛骨處部位,用股骨頭取出器取出股骨頭,測量之后選擇合適人工股骨頭,若小粗隆處于游離狀態(tài),需要先復位固定。先進行人工股骨頭試放,可自由活動,且拔除髖臼時存在一定負壓為符合要求,之后固定,最后給予人工股骨頭復位和負壓引流放置。
3 觀察指標:分析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手術出血總量、住院時間、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治療前后患者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
4 統(tǒng)計學處理:SPSS14.0軟件,t、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5 結果
5.1 2組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對比:治療前2組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相似,P>0.05;治療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優(yōu)于內固定手術治療組,P<0.05。其中,內固定手術治療組患者手術前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分別是(6.05±1.21)分、(61.23±5.71)分、(66.11±5.16)分,手術后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分別是(4.02±1.04)分、(82.22±1.21)分、(81.55±1.22)分;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患者手術前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分別是(6.08±1.42)分、(61.26±5.45)分、(66.21±5.11)分,手術后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分別是(1.21±0.25)分、(96.50±2.11)分、(95.24±2.01)分。
5.2 2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手術出血總量、住院時間、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對比: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住院時間、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優(yōu)于內固定手術治療組,P<0.05。而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手術出血總量則均高于內固定手術治療組,P<0.05。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82.78±10.22)分鐘、手術出血總量(343.15±10.24)ml、住院時間(11.14±0.11)天、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2.14±0.21)天、術后負重時間(15.25±0.22)天、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14.14±0.54)周。內固定手術治療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68.14±12.26)分鐘、手術出血總量(268.16±10.14)ml、住院時間(18.12±0.52)天、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10.14±0.55)天、術后負重時間(17.67±0.72)天、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17.14±0.71)周。
5.3 2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對比: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低于內固定手術治療組,P<0.05,內固定手術治療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總比例是5(20.00%),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總比例是1(4.00%)。
隨著內固定材料和手術技術的改進,以及圍術期管理措施的改進,早期手術治療可以減少并發(fā)癥,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觀點被廣泛接受。只要患者沒有絕對的手術禁忌證,就應該進行手術[3]。目前,對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尤其是老年人不穩(wěn)定性骨折的原則和目標已經達成共識,PFNA具有操作簡單,機械穩(wěn)定性好,損傷小,出血少,操作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PFNA內固定治療容易出現骨折不愈合。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人不穩(wěn)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可以避免骨質疏松引起的下內固定缺陷。由于骨水泥可以立即凝固,它可以立即穩(wěn)定,患者可以提早下移,避免長期臥床不起的并發(fā)癥,同時避免髖內翻等問題,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4-5]。由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髖臼和假體匹配,可以實現更好的整合,減少術后髖關節(jié)疼痛的發(fā)生率,因此可以在早期實現康復鍛煉,促使髖關節(jié)功能更好地恢復,髖關節(jié)屈曲和外展功能更好。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縮短,創(chuàng)傷得到緩解,麻醉技術可以及時治療并發(fā)癥,手術風險顯著降低。此外,髖臼假體和股骨假體完美匹配,以提供更穩(wěn)定和無痛的關節(jié)。然而,存在假體不穩(wěn)定和脫位的問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內固定手術這2種方法各有利弊,特別是需要結合患者的術前健康狀況,尤其是日常行走能力,合并癥和經濟承受能力。應追求最小手術風險,髖關節(jié)功能快速恢復,長期關節(jié)無痛,再次整修風險較小,術前活動量大,行走能力強,身體狀況良好應采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盡量使用生物固定假體[6-7]。
本研究中,內固定手術治療組選擇內固定手術,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選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結果顯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組視覺模擬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獨立能力、住院時間、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和內固定手術治療組比較有優(yōu)勢,P<0.05。而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平均耗時、手術出血總量則均高于內固定手術治療組,P<0.05。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可獲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