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一詞源于西漢司馬遷《史記》中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那么,“鴻鵠”是什么鳥呢?
對于“鴻鵠”,古今字書中都曾作出解釋,有的認為是兩種鳥,分別是“鴻”與“鵠”,有的認為是一種鳥,現(xiàn)代課本稱為“天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便認為是一種鳥,釋“鴻”稱“鴻鵠也”;釋“鵠”還稱“鴻鵠也”。
既然是一種鳥,為什么還要分“鴻”與“鵠”?南朝梁顧野王《玉篇·鳥部》釋“鵠”為黃鵠,并指出這是“仙人所乘”。黃鵠又是什么?清文字學家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稱:“形似鶴,色蒼黃,亦有白者,其翔極高,一名天鵝?!爆F(xiàn)代將“鴻鵠”釋為天鵝依據(jù)即源于此。為什么將黃鵠釋為“天鵝”?古人有一種說法:“凡物大者,皆以‘天’名?!冰]是“鳥之大者,有力飛遠”,遂有俗稱“天鵝”。
其實僅從讀音來看,“鵠”字頗為復雜。清《康熙字典》列“鵠”有4種讀音,除讀為hú,還可讀為hè或gǔ或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讀hú時可以是天鵝,讀hè時是另外一種鳥——鶴?!肚f子·天運》稱:“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里的“鵠”便是鶴,具體說是白鶴。而讀gào和gǔ時則別有所指。讀gào時指地名,如“鵠澤”,在今天山西曲沃境內(nèi)。讀gǔ則有靶子的意思?!吨芏Y·天官》“司裘”條中稱:“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边@里的“鵠”就是箭靶子。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靶子時,“鵠”古音還讀作gú,這樣算起來,一個“鵠”字古今共有5種讀音。(據(jù)《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