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結(jié)束的2018年曼谷湯尤杯羽毛球賽成績來看,如果中國男羽是“略有隱憂”,那么國羽女隊則稱得上“問題突出”。尤其是在女單方面,中國隊已難以躋身世界第一集團。本屆尤伯杯比賽,中國女單總共丟了7分。半決賽上,3名女單選手全部告負,導致球隊爆冷出局,令人震驚和嘆息。
自里約奧運會之后,國羽在女單項目上出現(xiàn)了新老交接的困境。隨著王儀涵、王適嫻等老將相繼退役,年輕球員的成長遲遲跟不上。因此,人們看到了27歲的李雪芮,她年初剛剛傷愈復出就站上賽場,卻仍然無法為女隊贏得勝利。
除了李雪芮,此次出戰(zhàn)尤伯杯的陳雨菲、高昉潔和何冰嬌年齡都在20歲上下。其中,陳雨菲、何冰嬌雖然世界排名前十,但兩人自去年以來還沒有拿到過超級賽女子單打冠軍。另一名新人高昉潔臨危受命,也沒有拿出有說服力的表現(xiàn)。與世界一流選手相比,幾名小將在速度、攻擊力、體能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留給這些小將的成長空間和時間也已捉襟見肘。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臺北選手戴資穎23歲;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名將山口茜還不滿21歲,就已率領日本女隊奪得冠軍;印度的辛杜和泰國的因達農(nóng)也不過二十二三歲的年紀。年齡,已經(jīng)不再是國羽女隊的優(yōu)勢。
人才斷檔,新人遲遲難以頂上,說明中國羽毛球隊的長期規(guī)劃出現(xiàn)了不小的問題。在挖掘球員潛能的同時,盡快尋找有能力的“潛力股”加以培養(yǎng),才有可能在未來走出低谷。與此同時,女單項目的全面落后也顯示出,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的訓練模式和技戰(zhàn)術體系已經(jīng)落后于時代。 (摘自《人民日報》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