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孺子?!眮碓从隰斞傅摹蹲猿啊罚哼\(yùn)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jìn)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最早是魯迅寫給柳亞子的?!遏斞溉沼洝?932年10月12日記有“午后為柳亞子書一條幅”,并錄下本詩和跋語。
其實(shí),“孺子牛”一詞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古代,“孺子”是指小孩子的,尤其是指幼兒?!叭孀优!弊钤缡浅鲎?《左傳·哀公六年》:齊景公有個(gè)小兒子名叫荼,齊景公非常溺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齊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口里銜根繩子,扮著牛的樣子,讓小兒子騎著、牽著玩花樣。不料,小兒子一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
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齊景公死后,荼繼承了王位。但是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并在齊國大臣田乞協(xié)助下陽生篡位,將荼流放后害死。在擁立新主的時(shí)候,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鮑牧的意思是陳僖子你忘了君王給荼做孺子牛的時(shí)候折斷牙齒的事了嗎?今天你違背了先王的遺命??!從這個(gè)典故來看,那時(shí)“孺子?!钡脑馐潜硎靖改笇ψ优倪^分疼愛。
按此理解,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谋疽獠⒎鞘菫椤按蟊姟睙o私奉獻(xiàn),而是泛指“后輩”,對后輩“甘為孺子?!?。但后人的揣測分析越來越多,漸漸將“孺子?!本裆A和拓展。郭沫若在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報(bào)》《孺子牛的質(zhì)變》一文中提到,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引錢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郭沫若指出“但這一典故,一落到魯迅的手里,卻完全變了質(zhì)。在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現(xiàn)在我們常常用“孺子?!眮肀扔餍母是樵笧槿嗣翊蟊姺?wù),無私奉獻(xiàn)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