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求美”群體的不斷壯大,折射出社會審美觀念的轉變。整容從“不光彩”變得“無可厚非”,不僅是年輕人,不少70后父母也在為孩子的“求美”行為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甚至把整容當作給孩子的“開學禮物”。
(8月27日《中國青年報》)
青年學生整容已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方面,當今社會這個大舞臺對所有“演出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就像演藝明星有顏值就可能星途坦蕩,名利雙收。同樣的,求職者如果一表人才,就可能在面試中占有優(yōu)勢。另一方面,整容機構聯(lián)合媒體夸大宣傳以吸引消費者,牢牢套住了愛美心切的孩子和家長。
一個人的容貌固然重要,甚至可能會給求職或工作帶來一些便利。但好的容貌只是一塊敲門磚,絕不是唯一的途徑。像演員這樣的職業(yè)對從業(yè)人員的顏值要求確實高,但也不只是靠顏值,還要求有演技講藝德。
即便演員這樣的職業(yè),也有大把以實力取勝的例子,且高顏值職業(yè)只占社會的一小部分。整容費用昂貴,還有不小的風險,青年學生們真的沒必要盲目走上“求美”之路。何況顏值并不等于成功,反而有的大學生在整容成功后想著“靠臉吃飯”,不思進取,導致貽誤青春。
筆者認為,比容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責任心、品行、工作能力和富有文化底蘊的從容自信。因此,青年學生無論是面臨何種境遇,都不必把顏值看得過重,而應努力提升自身實力,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
首先,青年學生應充實自我。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學識,增長才干,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特別是要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學精,這才是長久之計。其次,修煉個人的談吐氣質。每個青年學生都應該多學多練說話的本領,做到說話時思路清晰、語言準確、重點突出、表達簡練。最后,有意識地讓自己變得自信、樂觀,更加從容地對待生活,這種“自信美”往往比顏值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