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閱讀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閱讀為中心的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英語教學模式。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學習,二是教師為學生明確閱讀方向和目標。具體來說,是以教材閱讀課程為基本載體,通過學生在課外收集、整理來擴大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同時,研究性閱讀也對學生認識世界、擴大視野、培養(yǎng)能力、自我發(fā)展有所幫助。它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包括:
一、確定研究課題
如何選好研究課題?這是保證開展好研究性閱讀教學的第一道關(guān),教師通過教材閱讀課的教學,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閱讀目標和閱讀范圍,為閱讀確定方向。使學生立足課本,以點帶面,注重課內(nèi)精讀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研究的能力。
現(xiàn)行的高中課程標準與教材有利于開展研究性閱讀教學,教材以語篇為中心,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名人傳奇、社會習俗、環(huán)保、科技與人文知識等各類題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二、收集、整理資料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進行相關(guān)資料信息的采集、篩選、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新《課標》指出,“高中英語課程要特別著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毖芯啃詫W習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去“做事”。通過“做事”的方式學習,讓學生在“做”中學。其過程要對大量的詞匯及純正的英語語言理解并消化吸收。例如,在對新課標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5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的教學中,當學生學完教材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后,課后去查閱、下載及閱讀報刊雜志,收集大量關(guān)于Canada的文章,學生之間加以整理歸類,最終形成了一整套體載各異、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
三、創(chuàng)設(shè)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組,如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通過辯論、角色表演、采訪、合辦簡報、模擬對等形式來共同分享成果。筆者在執(zhí)教Module 3 Unit5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一課時,課前給學生們布置了課外探究性學習任務(wù)——尋找盡可能多的有關(guān)Canada的信息與資料。在課上,通過利用多種“任務(wù)型”活動讓學生交流并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源:學科
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學生熱情很高,課堂氣氛活躍,通過這些有效的合作交流,可以讓學生分享彼此的智慧,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也有助于激發(fā)各自的靈感,促使更深層的理解與體驗。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
經(jīng)過合作研究后,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小論文。學生可以通過摘抄、小組合作等形式形成小論文,總結(jié)專題研究成果。教師應適時組織“優(yōu)秀小論文”評選活動,舉行論文交流會,研討會?;蛘咄ㄟ^舉辦英語書法比賽、演講與辯論等,舉辦English Corner、英語手抄報、學校英語廣播等活動來對學生的研究性成果加以展示,發(fā)動全體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及時表彰先進,推廣經(jīng)驗。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反省認識的能力,將獲得的知識轉(zhuǎn)化到實踐中去,使學生的研究成為一種“習慣行為”。
那么,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必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講解閱讀文章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觀念上要進行根本的轉(zhuǎn)變。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引導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chǔ)的同時,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知識、獲取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使學生體會到成功喜悅的同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2.要聯(lián)系課本,恰當選題。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做好指導工作。指導選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實際英語水平,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研究的課題不要太寬、太難或者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要立足課本,注意課內(nèi)外的銜接,不可脫離實際確定研究性課題。
3.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提供的課題應當是確定的,同時又應當是可變的、不確定的,教師要隨時隨地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深入鉆研精神和學習習慣。在對搜集整理出來的某些文章可以進行深入地挖掘、理解,提出一些細節(jié)問題加以分析和探討并進行升華,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4.注重實效,不搞形式。研究性閱讀教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對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進行研究性閱讀教學時,并非形式越多、交換越頻繁就越好,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chǔ)。
總之,研究性閱讀教學是創(chuàng)設(shè)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指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從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活動。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多樣化學習形式,提升自身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作者簡介】傅福傳,上杭縣古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