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旬的曾德鈞,從7歲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動手造一臺收音機。
最初,這只是他作為收音機重度愛好者的一個小目標。現(xiàn)在,卻變成了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日常。2015年開始,他創(chuàng)辦的公司憑借貓王收音機,不僅俘獲了許多年輕人的心,還獲得了一輪又一輪投資者的青睞。
曾德鈞第一次觸碰收音機,是在7歲那年。他搞不懂收音機的工作原理以為收音機面躲著一個人。收音機的出現(xiàn)叩開了曾德鈞通往外部世界認知的大門。
第二次碰到收音機時,是在學校的教室里。后來,他拿著兩三元就能買到的原材料,動手造了第一臺屬于自己的礦石收音機。因為對收音機的癡迷,他比同齡人多了一份鉆研技術的熱情。從7歲開始,接連幾年,他都要自己做一臺收音機。
1976年,19歲的他去當兵,有一次,部隊的收音機壞了,問起誰會修,這才讓曾德鈞從一名可能去挖坑道的士兵,走向了一名無線電報務員,重新連起他和聲波之間的緣分。
幾十年來,曾德鈞一直專注聲音技術研究,制作出了中國第一臺Hi-Fi膽機、第一臺Hi-Fi CD機、第一臺Hi-Fi級電子管多媒體音箱,5次斬獲美國CES音響類設計大獎,被稱為“中國膽機之父”,同時也是一名“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
貓王收音機是他第六次創(chuàng)業(yè)的作品,“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產(chǎn)物。”2004年,曾德鈞開始把自己制作收音機的過程,以圖文的方式分享到收音機愛好者的論壇上。
這是一臺外殼取材原木制作的收音機,有著美式老收音機的復古外觀,引起了論壇上許多愛好者的關注。“只是想自己做著玩的,沒想到變成了商品。”那時,這款收音機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但在整整10年內(nèi),賣出去3000多臺。
直到2014年,在幾位年輕人的建議下,57歲的曾德鈞開始接觸眾籌。從那一刻開始,他的收音機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貓王”。
貓王1代成功眾籌60多萬元后,次年推出的貓王2代收音機又一次通過眾籌獲得360萬元。2016年,貓王小王子系列收音機登陸京東眾籌,上線1個多小時就完成了眾籌30萬元的目標,不到3天眾籌突破了百萬元。4年多來,曾德鈞的云動創(chuàng)想公司憑借貓王收音機完成了兩輪融資。
貓王收音機進入市場后,從最初的一天能賣30臺,到后來一個月能賣10萬臺。不同系列的貓王收音機,還出現(xiàn)在許多影視劇、甚至綜藝節(jié)目上。
曾德鈞并非貓王的粉絲,以這位搖滾巨星的名字命名的創(chuàng)意,來自公司年輕人。貓王是音樂史上的一代傳奇。被冠上了貓王名字的收音機,也希望能譜出屬于自己的傳奇。
他更多的時間在思考如何把產(chǎn)品做到極致、做精做細。他每天背著的雙肩包,有15公斤之重,里面塞了不同款的貓王收音機,“我會反復地體驗它們,想想哪里還能改得更好?!?/p>
和聲音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盡管很多人給他貼了很多標簽,但他認為最能代表自己的,還是“設計師”這個身份。
這個老“設計師”的腦子里每天都冒出不同的新想法,但他知道,好的產(chǎn)品更多的是精益求精,“不做加法做減法”。
(摘自《中國青年報》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