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熱情,講究“呼啦”一下子一擁而上。如吃飯結(jié)賬,一伙人會為爭著買單而撕扯;如誰家有急事,親朋好友會聚攏過去出主意。幾千年的歷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織的歷史。但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壞在人情上,溫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
好人情是一筆沉重的欠賬。在人情泛濫的社會里,最先淪陷的,往往是契約和規(guī)則。規(guī)則是所有人的事,人情是兩個人的事。在利弊的平衡上,所有人是大不過兩個人的。從某種程度說,所有人的事,就意味著沒事。于是,兩個人的事就成了大事。人情鏈條上最私密的投桃報李,不過是用瞞天過海的手段,動規(guī)則的心眼,挖規(guī)則的墻腳。
敢于動多危險的規(guī)則,就意味彼此有多大的交情。對規(guī)則的極度漠視,即是對人情的極大認同。人情喂胖的,是貪婪和自私。人情的溫床上,人性的美和人性的丑結(jié)伴而來。講人情的好處是古道熱腸,有情有義有溫暖,壞處是如若人情至上,極易顛覆了操守和公平。
比人情的格局更大的,是道義。它不違背規(guī)則,不漠視契約,便是因為它的“大”。群體的道義感,就是一個民族的情懷。一個有情懷的民族,必然要從人情出發(fā),卻不止于人情。為弱者呼號,為貧窮奔走,為自由抗爭,為和平斡旋,道義始于溫暖和善良,最終抵達正義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