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瑟曦王后是《冰與火之歌》中刻畫最為豐滿的人物之一,本文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將其與希臘神話中的天后赫拉進行比較,從婚姻、性格、奪權失敗等方面分析其神話原型,通過原型分析為這一角色從手握大權到游街示眾的命運巨變提供解讀的新視角。
【關鍵詞】冰與火之歌;瑟曦;原型批評
【作者簡介】張弛,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
一、概述
J.R.R.托爾金的《魔戒》和C.S.劉易斯《納尼亞傳奇》系列之后,西方奇幻文學界似乎陷入了低迷狀態(tài),直至1996年,矮腳雞圖書公司在美國出版了喬治·R·R·馬丁的奇幻文學史詩——《冰與火之歌》,其恢弘瑰麗的想象和史詩般的宏偉架構迅速吸引了大批讀者,重新點燃了奇幻文學的希望之火,在全球范圍內引發(fā)熱議,至2014年,該系列已出版的五卷被譯為三十多種文字在各國發(fā)行。2011年,該書被美國HBO電視網改編為電視劇,影視化進一步帶動了“冰火熱”升溫,其影視作品《權力的游戲》于2015年破紀錄斬獲了第67屆艾美獎中的12項大獎,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劇情等重量級獎項收入囊中。2016年12月,該劇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2016十佳劇集。
《冰與火之歌》系列圍繞虛構的“日落王國”——維斯特洛大陸上人民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經歷的王朝斗爭、異鬼侵略、冒險游歷呈獻給讀者一個波瀾壯闊的史詩傳奇。與大部分奇幻文學不同的是,喬治·R·R·馬丁延續(xù)其偶像托爾金的做法,即小說中的人本身幾乎都不具備使用魔法的能力,并且基本遵循現實世界中人的生命規(guī)律,其魔法氛圍的渲染主要集中在“異鬼”、“魔龍”等魔法生物上,是一部相當“低魔”的奇幻小說,其引人入勝的強大吸引力一大部分來源于書中成功塑造的數百個極度“擬真”的人物。瑟曦·蘭尼斯特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推動著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本文意在通過原型批評的方法分析瑟曦·蘭尼斯特的神話原型,進一步加深對這一人物的理解,分析其悲劇命運的成因,以期更好地理解這部奇幻文學的鴻篇巨制。
二、神話原型批評
原型批評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批評流派,對當時西方的文學研究,尤其是在中世紀文藝復興的研究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主要的思想來源和理論基礎有二:一是以弗雷澤為代表人物的文化人類學,二是以榮格為代表人物的分析心理學。
人類學興起于19世紀末,通過比較各地、各族、各國之間文化的異同來研究整個人類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和變遷,其中,弗雷澤的12卷巨著《金枝》搜集了幾乎全球范圍的巫術儀式、神話和民間習俗,確立了交感巫術原理,明確了從巫術到宗教再到科學的發(fā)展過程,是20世紀初人類學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譽為人類學百科全書,給予后續(xù)研究者巨大的啟示。榮格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為基礎,將無意識概念拓展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榮格認為,人類自原始社會以來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經驗能夠通過“集體無意識”的形式積累并遺傳,“它既不產生于個人的經驗,也不是個人后天獲得的,而是生來就有的”。個人無意識的內容是各種各樣的“情結”,而集體無意識的內容,那些“自從遠古時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就是“原型(Archetype)”,遍布于人類集體無意識的眾多原型為藝術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和主題。
基于前者的研究,諾思洛普·弗萊建立了以神話—原型為核心的一套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理論,其《批評的解剖》一書可以說是神話原型批評的集大成者,該書進一步明確了文學批評中“原型”的定義,即文學作品中“一種典型的或重復出現的意象”,并大膽提出了文學的循環(huán)發(fā)展理論,建立了一種整體文學觀。通過對神話原型的深入研究,讀者和批評家可以從新的視角,透過藝術作品中一些表面上沒有什么關聯的文本解讀出原型模式,了解作品表層之下的深層內涵。
三、瑟曦的神話原型
瑟曦·蘭尼斯特是《冰與火之歌》中處于權利中心,直接推動劇情發(fā)展的主要角色之一。她心高氣傲,野心勃勃,出身顯赫且手握重權,但在第五部中落得游街示眾的下場。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這一人物在婚姻、性格等方面與希臘神話中的天后赫拉有著極大的相似性,這為我們解讀瑟曦的悲劇命運提供了新的視角。
1.婚姻。希臘神話中,赫拉嫁給了推翻父親統(tǒng)治權的新一代神王宙斯。希臘神話眾神時期,神王基本都與血親結合,初代神王烏拉諾斯與地母蓋亞結合,其子第二代神王克魯諾斯與姐姐瑞亞結合,宙斯也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娶姐姐赫拉為妻。作為婚姻和已婚女性的守護神,赫拉自身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宙斯與赫拉最初是否存在愛情很難判斷,但已婚的宙斯在神界、凡間依舊四處留情,心高氣傲的赫拉無疑是十分失望且痛恨的,從勒托到邁亞,從伊娥到塞墨勒,神王留下數不清的風流韻事和數量眾多的私生子。
瑟曦作為蘭尼斯特家的長女,在奪取權利的大戰(zhàn)開始時,因為嫁給了勞勃·拜拉席恩,變成了七大國的至高王后。雖然兩人的結合是出于利益考慮,瑟曦最初還是期望著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先民”的國王,物欲旺盛的勞勃先是在新婚之夜喊出了另一個女人的名字,此后又跟眾多女人發(fā)生過關系,生下十六個私生子女,使得瑟曦對他痛恨至極,自此,她和勞勃之間只有婚姻沒有愛情。
2.性格。赫拉出身高貴,后成為神王之妻,驕傲任性,其最廣為人知的性格特質是善妒,因丈夫宙斯屢次出軌而十分多疑,對丈夫的情人和私生子極端無情,其對情敵及情敵子女的迫害和宙斯的出軌韻事一樣流傳深廣。赫拉不讓懷有宙斯子女的勒托在地上分娩,并且派巨蛇皮同追擊;派牛虻晝夜不停地折磨伊俄;誘騙塞墨勒看宙斯真身而被燒死;僅僅因為??韧鯂c宙斯的一個情人同名,就給全島送去瘟疫,導致一國尸橫遍野;更是使盡手段試圖殺死宙斯和阿爾克墨涅的兒子赫拉克勒斯。但與此同時,赫拉也有其善良的一面,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因憐惜被雨淋濕的杜鵑(宙斯化形而成)將其抱至胸口取暖和憐愛剛出生的嬰兒(赫拉克勒斯而給他喂奶)。小說中的瑟曦同樣出身優(yōu)渥,蘭尼斯特是當時最富有的家族,且?guī)椭鷦诓衔?,可謂有權有勢。家族長女瑟曦驕傲任性、富有野心,寡情善妒。對于丈夫勞勃的私生子們,盡管庶出的子嗣不可能威脅到她的兒子,瑟曦仍舊試圖將他們全部殺害;瑟曦從未停止過對其他女性的嫉妒,獲得了雷加和勞勃青睞的萊安娜·史塔克被她稱為“小狼女”,年輕美麗、廣受擁戴的瑪格麗被其評價為“穿得像個妓女”;此外,瑟曦偏執(zhí)地將于母親的早逝和兒子被毒死歸罪于弟弟提利昂,想方設法欲置提利昂于死地。與赫拉一樣,瑟曦的性格也并不是純然冷酷,當御前首相知道了關于王位繼承的重大的隱藏秘密的時候,瑟曦并沒有殺掉他,而是將他逐出王國。
3.奪權失敗。赫拉因惱怒丈夫的不忠,曾聯合雅典娜、波塞冬、阿波羅密謀翻宙斯的統(tǒng)治,差點成功,但因內訌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介入宣告失敗,赫拉作為主謀被宙斯用金手銬吊在空中鞭打。瑟曦在成為攝政太后之后專注排除異己和迫害提利昂,導致國家內憂外患,瑟曦本人也因中總主教的圈套被教會拘捕監(jiān)禁,在教會要求下赤身裸體游街示眾,崩潰地哭倒在紅堡門前。
四、總結
透過天后赫拉的原型,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瑟曦性格中的善良與狠辣,驕傲與決斷,“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如果你不選擇贏,那等待你的只有死”是她的信條。與赫拉不同的是,瑟曦更具野心,對權位的迷戀深入骨髓,同時又極為放縱自己的欲望。她一生都在追逐權利,先后將兩個兒子送上王位,成為攝政太后,短暫的掌權沒能讓她放下執(zhí)念,反而更為放縱欲望,喪失應有的決斷,在權與欲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做出大量自毀長城的決定,最終導致眾叛親離,痛失所有。
參考文獻:
[1]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2]吳持哲.諾思羅普·弗萊文論選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古斯塔夫·夏爾克.古希臘羅馬神話[M].譯林出版社,2010.
[4]袁元,彭家海.《冰與火之歌》中瑟曦的原型分析[J].現代交際, 2012(10):70-71.
[5]袁元.原型批評視域下的《冰與火之歌》[D].湖北工業(yè)大學, 2013.
[6]同質與異化:原型解析現代史詩奇幻小說——以《冰與火之歌》為例[J].洪姣.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