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攬儲:一年貼息6%,受害人湊錢存款
實際上,從2013年3月到2015年底,在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lián)合社的三個網點,像付玲一樣遭遇“存款消失”的儲戶,共有27名,“消失”的存款共計1.6億余元。山東省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年12月5日做出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段某、楊某等11人,先后在鄒平農商行臺子支行(山東農信社分支機構)鎮(zhèn)中分理處等3個網點,偽造金融票證,以高息吸引“存款人”辦理“存款”,共偽造金融票證43張,非法吸收公眾資金26473萬元,尚有16035.09萬元沒有收回。
判決書顯示,所有涉案人員中共有5人為銀行職工,其中段某在案發(fā)時系鄒平農商行臺子支行行長。其非法吸收的“存款”均被用于創(chuàng)能石化公司進行融資。付玲說,案發(fā)后多名受害人曾前往法院提起對銀行的民事訴訟,但均被法院以“對被害人財產應依法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為由,不予受理,“我們是在銀行存的錢,銀行員工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存款轉走,現(xiàn)在存款不見了,我們卻連起訴的機會都沒有?!?/p>
付玲回想起這兩年多以來的維權經歷,顯得身心俱疲,她將根源歸結到曾讓她非常信任的“陽光貼息”,并自責太過大意,“誰能想到,存在銀行里的錢也會出了問題?”2014年10月,付玲接到一名“中介”的電話稱,山東濱州一家銀行有貼息,年利率是6個百分點,問她是否有存款意向。“這個中介是做‘陽光貼息’的,這種存款方式,一般都是由中間人介紹,將錢存到指定的銀行后,然后有筆貼息款,相比于一般的存款回報更高,也比購買理財產品更安全,我存過幾次,從沒出現(xiàn)過問題。”付玲說。
付玲告訴記者,受環(huán)境影響,正常的利率下,銀行很難招攬到大額的存款,因此會通過中介,以貼息的方式進行攬儲,“相當于是給回扣,這對于很多大額儲戶來說,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苯涍^簡單溝通,付玲得知此次攬儲的銀行是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農村信用社渤海五路分社,限定的存款金額為1100萬,她隨后聯(lián)系了包括老父和胞妹在內的七名親友,湊齊了這筆錢。存款當天,她收到了60萬元貼息,“我按照湊錢份額分給了親友”。
付玲說拿到存單后,她并沒有多想直接返回了杭州,沒想到存款到期后,出現(xiàn)了問題。2015年10月17日,1100萬元存款到期后,付玲與愛人再次前往濱州市濱城區(qū)農信社渤海五路分社,打算將存款兌付。但當他們將存單遞給柜員時,對方從柜臺遞出一張紙條,上面寫有公安局的地址,要求他們去報案,“柜員說沒有這筆存款,還說這個存單是假的”。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付玲和愛人愣在當場,他們隨后找到濱城區(qū)農信社渤海五路分社的負責人,要求查賬,讓付玲覺得奇怪的是,交易明細顯示,她在2014年10月16日存入1100萬元,但這筆錢在存入當天就被以轉賬方式支取。
11人受到法律制裁
付玲后來才知道,早在他們前往濱城區(qū)農信社渤海五路分社兌付存款之前,已有人遭遇了相同的境況,越來越多的儲戶在兌付存款時發(fā)現(xiàn)被騙而報了案。這期間,有受害人在網上發(fā)帖求助,他們隨后相互結識,并由此獲知,此次“存款事故”共發(fā)生在濱州農信社的3個網點。所有的受害人均是被以“貼息存款”的方式,通過中介帶入這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判決書顯示,從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段某、楊某等11人先后在鄒平農商行臺子支行、博興農商行曹王支行、濱州市濱城區(qū)農村信用社渤海五路分社3個網點,偽造金融票證,以高息吸引“存款人”前來辦理“存款”,分工協(xié)作,交叉作案,共計偽造金融票證43張,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6473萬元。濱州中院經審理查明,該案僅有4起事實中的涉案資金歸還,還有27起共計16035.09萬元沒有收回。根據上述事實,濱州中院于2017年12月5日,以偽造金融票證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段某及楊某有期徒刑20年,并處罰金80萬元;其余9名被告人,被判刑3年6個月到17年不等,并處罰金。
(據澎湃新聞 6.15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