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不得了了,我兒子突然情緒非常不好……”
“怎么了?為什么?”
“他失戀了,追求3年的女孩子忽然不理他了,說是嫌他胖……”
“有這事?”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完全不聽我的了,今天一天都在體育場跑步?!?/p>
“這樣,你先穩(wěn)住他。明天上午我找他談談。”
第二天第一節(jié)是語文課,筆者該怎么辦?置之不理,顯然不妥,假如要理,從何理起?會不會“引爆”他?
踏進教室那一刻,筆者靈機一動。
“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先評講作文《xxx,我想對你說》。請大家思考,在你的眼里,‘你’是指誰?誰讓你刻骨銘心?”
“名著,我的最愛,我就喜歡讀書?!?/p>
“釣魚,我最喜歡的課余愛好,我對周末充滿期待?!?/p>
“媽媽,在我的心里,媽媽最偉大?!?/p>
“不錯的定位和思考,親情是永恒的話題,老師也非常喜歡這樣的選擇。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這樣的主題,表達血濃于水的親情呢?”
“我們不妨先感受一下偉大的親情:大家一起來聽聽《朗讀者》節(jié)目中斯琴高娃的聲音,然后再一起談談收獲。”
“老師,感人至深。他們太厲害了,他們的寫作水平、朗讀水平太高了!作家對母親的感情太深了!”
“我聽出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傷,尤其是伴著舒緩的樂曲,真令人難忘……”
“我終于理解了為什么說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尤其是親情之愛,滲透進了骨子里……”
“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不禁要問:現(xiàn)在的我們,該對父母說些什么?”
“媽媽,我愛你!”
“爸爸媽媽,我會永遠感激你們!”
……
這節(jié)特殊的作文評講課筆者始終沒有看他,沒有向他提問,只是悄悄留意他,課后也沒有找他談話。晚上10點半,筆者和家長溝通,學生的媽媽說:“謝謝老師關心,孩子今天回來恢復了正常,感覺也更加聽我的話了……”
聽后,筆者內心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
后來,初三的一整年,他都表現(xiàn)不錯,再也沒有因為戀愛或違紀問題出現(xiàn)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