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開始對古詩比較陌生,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該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再現(xiàn)形象、理解內(nèi)容、體驗詩人的感情,從而進入領略詩的意境、鑒賞詩的美呢?本文試圖探討古詩的教法。
關鍵詞:語言 境美 鑒賞 情感
一、賞詩之語言美
如何使學生能緊跟著教師的思路循序漸進地理解并掌握古詩呢?如何逐步引導小學生去欣賞古詩的美呢?那就必須先對古詩的字詞進行理解教學、掃除障礙,使文言文白話化。具體做法就是先粗讀古詩,找出不易理解或根本不理解的字詞,再聯(lián)系課文講解字詞,對重點字句進行推敲。對故事進行疏讀時,可以同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掃除語言障礙,使學生能初步會讀全詩,并適當介紹詩人和寫作時的社會背景,為理解詩作準備。
在教學字詞句時,先對一些重點的詞進行推敲教學,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文中“綠”字是詩眼,這個字究竟妙在何處呢?在教學時可以將詩人王安石推敲這個字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詩人開始用了“滿”、“到”、“人”,后來才改成了“綠”字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把春天之色寫出來了,把春風給江南披上了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形象地顯現(xiàn)出來,使我們朗讀時自然地產(chǎn)生一種“春意昂然”的畫面。
在教學古詩時,對重點字詞可采用推敲的方法教學。當然對個別的難以理解的詞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字詞典去理解。一些冷僻的字詞,則須由教師作準確講解,如教學李賀的《馬》,此詩中的“金絡腦”,是指為了駕御馬,在馬頭上安置的轡頭、嚼子、韁繩之類的東西。
二、會古詩之意境美:
(1)創(chuàng)情設境,帶入境界。如《登鸛雀樓》是唐帶詩人王渙之的一首名詩,寫詩人登上鸛雀樓之所見所感,表達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由于時代背景的久遠,低年級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看電腦顯示的插圖,通過流動的畫面向?qū)W生展示“白日依山盡”的情景,拓展學生的想象。詩的第二句“黃河人海流”,單就字面理解淺顯易懂,但怎么感受黃河流向大海的氣勢呢?教者可以這樣導入:“下面老師帶你們到黃河邊上去聽一聽,看一看?!保曄裢斤@示)同時設問:“你們在黃河邊上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學生在黃河邊上聽到了黃河滔滔的水聲,看到了黃河水奔騰不息,滾滾向前的氣勢。
(2)再現(xiàn)特定事物,帶入意境。古詩文中,許多事和物、風土人情,都是那個時代、地方特有的,有的教師也不易講清。在古詩教學中,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直接欣賞到古詩的畫面,理解古詩的意思。如《山行》一詩描繪的是秋天楓林盡染的秋意圖,利用錄象,在學生的眼前出現(xiàn)“楓葉流丹,漫山紅透”的圖畫。通過鼎革手段,學生可以清晰地看清楚楓葉的各種狀態(tài),再連里畫面朗讀詩文。
(3)通過理解和想象,再人意境?!霸姟迸c“畫”是密不可分的,好多詩因為教學的需要,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在的教學掛圖。為了易于理解詩、體會詩之意境美,有些詩,還有必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和想象去作畫,畫出自己頭腦中的情景。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可以讓學生要求不要太高,想的什么就畫什么。然后再展示掛圖,進行分析、比較。
三、鑒詩之情感美
為使小學生的情感易于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可以通過吟讀來造就一種特有的氛圍。所謂吟讀就是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頓挫,讀出詩的重音、輕聲,從而吟出詩文“言猶盡而意無窮”的余韻。輕松喜悅的心情,往往表現(xiàn)為明快而跳躍的節(jié)奏,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詩歌寫的是深秋夕陽落山時江中美景,通過吟讀,學生體會到“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美景。昂揚激烈的情緒須讀出急促而有里的節(jié)奏,如李賀的《馬》,“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巴ㄟ^吟讀,詩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之情變油然躍入紙上。吟讀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于一些電教手段來點撥渲染。配樂詩朗讀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寫與友人惜別的場景,表達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詩中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深遠,感情真摯??梢宰寣W生看錄象:滔滔的江水滾滾向前,一片孤帆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邊看邊聽《送別》之旋律,一種與朋友分別后依依惜別之情、茫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這時,吟讀這首詩,已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真情的流露。
吟讀,可以真正體會詩人的情感,再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更能使學生接受詩人的情感,進入角色,身臨其境。如陸游的《示兒》,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設身處地的想想:一個人臨死時,該有多少話要講哪?但是陸游說了什么呢?“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痹娙藢又責o一掛念,唯獨牽掛著祖國的統(tǒng)一,多么強烈的愛國之情!因此,他囑咐子女的身后之事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倍嗝磸娏业男拍?!詩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堅強的信念不正是該詩的情感嗎?這種情感正是學生要領會的,要鑒賞的。
參考文獻
[1]張慶著.我的小學語文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曹佳芳.古曲新弦[J].小學語文研究,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