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君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課堂,因此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上。本文將以蘇教版九年級第四單元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閱讀課為例,從問題引領、預測、推理判斷、評判四個方面的教學設計為切入點,探討了初中英語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9-016-1
思維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思維的內容和方式?jīng)Q定了語言的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語言是思維的物質載體和表現(xiàn)方式。因此,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同時是鍛煉思維能力的過程。筆者現(xiàn)以蘇教版九年級第四單元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閱讀課為例,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一、在設問中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閱讀了外語心理學后,筆者發(fā)現(xiàn),具有啟發(fā)作用的問題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越具有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思考過程也越具思辨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應盡量避免淺顯的、單一性的問題,而應增加那些通過多思維通道的思考才能回答的思索性問題。
課堂導入,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1] Do you like sports? What kind of sport do you like?
[2] Do you like basketball? Who is your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 Why?
課堂一開始教師就圍繞閱讀主題提問,問題[1]的設計緊貼學生的學習生活,問學生自己最想做什么決定,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情感上將學生融入到閱讀內容中,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問題[2]教師先以一般疑問句的形式來詢問學生是否被允許自己做此決定,所有學生都可以用Yes / No來回答這個問題,然后教師及時追問why,調動學生深入思考,在追問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在預測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預測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指讀者根據(jù)篇章提供的線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結合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亦稱圖式)和經(jīng)驗,對文本的主題、內容等作出的預先推測。通過預測,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運行能力,為完成下面的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利用標題、配圖、關鍵詞、文本信息對閱讀篇章的內容大意進行猜測,激活直觀思維;可以讓學生對細節(jié)進行預測,激活分析思維;可以利用已有的文本、圖表等其他信息綜合分析,激活聚合思維。預測活動為后面的閱讀任務做了鋪墊,這種有效的閱讀策略,可以激起學生對閱讀的激情,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讀前預測,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并朗讀課文標題(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思考:
[1] Whats the boy in the picture doing? Who is he?
[2]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圍繞標題和課文插圖進行預測,由問題[1]的具體形象預測,到問題[2]的分析預測,最后進行整合,對文章進行綜合預判,學生給出了許多有理有據(jù)的答案,在思辨中形成閱讀期待,為文章的閱讀做好充分的鋪墊。
三、在推理判斷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英語閱讀并不僅僅是對篇章字面意思理解或表層信息的獲取,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推理判斷策略的介入。通過語篇的邏輯關系以及各個細節(jié)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對文章文本解讀后,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 What was Spud Webbs dream?
[2] Why was it difficult for Spud Webb to play in the NBA?
以上問題的提出必須建立在對文本充分解讀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找尋字里行間的提示和線索,分析語篇邏輯關系,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捕捉文本的言外之意,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獨立思考,給出有理有據(jù)的回答。這個過程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四、在評判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閱讀應該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與想法直接影響著他們,學生要試圖接受它、理解它;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對閱讀篇章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既可以贊成作者的觀點,又可以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讀后活動,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以下問題:
[1] How did Spud Webb realize his dream? Do size and body type matter?
[2]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at is your dream? Are you serious about it?
[3] Is there anything against your dream? What is it? What should you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為夢想努力,同時也應該讓他們了解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失敗。教師將切入點變小,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在討論以上問題時中,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質疑,激烈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會千篇一律地贊同或者否認來迎合文章的觀點和教師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非常有好處,學生可以形成自己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評價和判斷。最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了激烈的思辨,激發(fā)了思維的火花,學生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學生的表達不再是呆板的、封閉的,而是自由的、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