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寧
十九世紀,伴隨著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原本是宗教節(jié)日的圣誕節(jié)逐漸世俗化。傳說中,圣誕老人會在平安夜坐著馴鹿車,悄悄從房屋的煙囪溜下去,為熟睡的孩子們帶去禮物。圣誕文化中,圣誕老人幾乎代表孩子們心中圣誕節(jié)的全部意義,是圣誕節(jié)的關鍵內核,也是圣誕產業(yè)的重要支柱。故事中的圣誕老人給予孩子禮物,現實中的圣誕產業(yè)卻收益頗豐,談到圣誕產業(yè),肯定離不開這位笑容可掬的老人家。
所以,哪里的圣誕老人最正宗,就成了不少國家爭取的重點。冰島和格陵蘭人說常年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最適合圣誕老人居?。幻绹苏f圣誕老人就住在阿拉斯加的北極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曾召開過圣誕老人世界大會;瑞典、土耳其、俄羅斯、日本和德國等紛紛建起圣誕老人村……但在美譽度、知名度、產業(yè)規(guī)模和收益上,他們都遠遠落后于芬蘭。世界諸多國家的孩子們都認為芬蘭拉普蘭地區(qū)羅瓦涅米的圣誕老人最正宗,他長著白胡子,頭戴紅帽子,穿著大氈靴,是圣誕老人最經典的樣子。孩子們相信,芬蘭拉普蘭有座“耳朵山”,圣誕老人和他的馴鹿就住在那里,傾聽全世界孩子們的聲音,從羅瓦涅米圣誕村發(fā)出的圣誕老人信件和禮物才是最珍貴的。羅瓦涅米圣誕村也成為尋訪圣誕老人的熱門景區(qū),每年有40多萬游客拜訪,一年四季游客不斷,圣誕節(jié)前后更是游人爆滿,住宿費昂貴,一室難求。
芬蘭是如何把圣誕老人產業(yè)做得如此之好且經久不衰的?帶著這個問題,今年6月,我到羅瓦涅米住了兩日,里里外外四處轉了轉。這期間,芬蘭人認真演繹圣誕老人故事,并以故事風格來設計圣誕村的做法,給我留下很深印象,這可能就是芬蘭圣誕老人產業(yè)興旺的原因,對我們的文旅開發(fā)很有啟發(fā)。
我是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坐夜班火車到羅瓦涅米的。六月是赫爾辛基最好的季節(jié),風和日麗,游人如織。但在以圣誕老人、絢麗極光、厚厚冰雪和馴鹿拉車為特色的羅瓦涅米,六月卻是旅游淡季。我一路上都在擔心,大老遠跑去,會不會撲個空?雖然官網上說“圣誕老人一年四季不放假”,畢竟這時距圣誕節(jié)還有大半年呢。早晨7點到了羅瓦涅米,天空很亮,這座位于北極圈的小城正處在極晝里,在火車站有到圣誕老人村的專線,偌大的公交車就拉著我一個人,來到城北8公里處的目的地。雖然村里只有幾十位游客,可工作人員并不少,各處都在正常運營。郵局里擺滿各種充滿童話色彩的郵票和明信片,從此處寄出的信件,會蓋上北極圣誕老人郵局的郵戳。桔色小房子郵箱里的信件當日發(fā)出,紅色小房子郵箱里的信件會在圣誕節(jié)前發(fā)出。郵箱下有梯子,方便孩子投遞。游客還可以在郵局預訂一封由圣誕老人親筆簽名的信,圣誕節(jié)時寄到親朋好友手上,價格約30歐元。郵局工作人員都很忙,他們每年收到全球20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寫給圣誕老人的50多萬封信件,會隨機選一半,由圣誕老人回復。
是的,在這里,圣誕老人不是貼畫,也不是人偶,而是真實存在、活生生的人,他會與游客互動、合影,會傾聽世界各地小朋友的想法,還會回他們的信。追求真實可信是芬蘭圣誕老人文化的精髓,芬蘭人用各種方式讓孩子們相信,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全世界相關圣誕老人的電影有幾十部,可芬蘭拍的《圣誕傳說》最深入人心,特別得到各國孩子的喜愛?!妒フQ傳說》講述了圣誕老人尼古拉斯的身世,他出生在一個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意外成為孤兒后,得到同村人的援手,讓他在每家吃住一年,直至成年。尼古拉斯與每個寄居家庭的孩子成為朋友。他手巧,用木頭刻的動物栩栩如生,每年圣誕節(jié),他就把自己刻的動物放在這些小朋友家的門前,表示感謝。后來,他做了木匠,做更多的禮物放在更多孩子的家門前。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的胡子越來越長,手藝越來越好,禮物越送越多,越送越遠,遍及芬蘭,遍及世界,最終成了全世界熟知的圣誕老人。傳說里,尼古拉斯一生清苦,孤獨一人,只有馴鹿為伴,圣誕節(jié)給孩子送禮是他最大的快樂和事業(yè)。
與傳說中圣誕老人清苦、質樸的生活方式相匹配,圣誕村里的一切都簡單、樸素,講究環(huán)保和實用。村子以低矮的木質建筑為主,沒有昂貴的雕塑和紀念碑,僅以尖尖的屋頂突出童話色彩,而黑色屋頂、圓木外墻、木質扶手和花圃,都像極了這里的普通民居。這樣的建筑,既不像花花綠綠的卡通世界,也不像富貴豪華的宮殿城堡,卻最符合傳說中圣誕老人的苦孩子身份和品質。圣誕村的布局如傳說中描寫,進出有一座門頭,門頭附近有些小房子,但沒有圍墻,不要門票。門頭后是一個大院子,地面鋪著原石,院子里有一圈石頭底座的玻璃燈。院內尖頂主建筑是圣誕老人辦公室和居所,兩側有禮品店、咖啡店、問詢處和郵局,后面是樹林,林中有馴鹿園,其后的賓館也延續(xù)了簡單實用的風格,看極光的房間設計得像地窖一樣,玻璃屋頂能讓游客可以在溫暖的室內躺著看極光。圣誕村里唯一高調之處是隨處可見的圣誕老人照片,照片里他與孩子一起做游戲、讀書寫信、野外垂釣、深林伐木……都是表現他熱愛兒童、熱愛勞動和熱愛自然等特質,整體風格親切活潑,健康向上。
拜訪圣誕老人辦公室并與他合影,是游客來圣誕村的興奮點和主要目的。芬蘭人精心設計了整個拜訪流程,從指示牌到辦公室間50米的距離被設置為一條幽暗的通道,上方燈光如星星閃爍,不時有極光劃過,兩側松樹芳香,鈴聲清脆。推開燈火通明辦公室的門,眼前頓時一亮,震撼極了——圣誕老人就坐在那里,他身材高大,戴著大紅的帽子,長長軟軟的帽尖垂下,白色的眉毛連著齊腰的白胡子。他的白色外套很長,套著紅馬甲,藍褲子寬寬大大,套著厚厚的紫色毛襪,腳上穿著淺藍色的大頭氈靴。室內面積不大,陳設簡單老舊,椅子、凳子和桌子是橡木的,書架上擺著許多硬殼書,還有一座老式的單筒電話,一個地球儀,墻上的木制世界地圖標出了他坐馴鹿車為孩子送禮物的路線。圣誕老人的“秘書”告訴我,他老人家正在閱讀世界各地小朋友的來信。我在“秘書”那里刷卡30歐元,就可以與圣誕老人合影了。許多照片里的圣誕老人戴眼鏡,我遇到的那位沒戴,但一樣的笑容可掬,和藹可親。他以磁性的聲音問了我的國籍,然后用中文輕聲說了“你好”“歡迎”,與我握手,手掌厚實又溫暖,他邀請我坐在身旁的凳子上,合影時,他親切地用一只手摟著我的肩頭,挨得很近。送我出辦公室時,他又用中文說“謝謝”“再見”。整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圣誕老人的真誠、親切和友善。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地選拔圣誕老人的條件嚴格透明,要求身高1.85米以上,外貌慈祥可親,博學多才,起碼要會五種國際語言,用遞補法限額錄用15人,在全市的相關窗口輪流上崗。圣誕老人的主要工作是與游客合影、回復信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仍能毫不懈怠、充滿熱情相當不容易。有趣的是,我后來在咖啡店喝咖啡時,又巧遇卸了妝的他,我從他與工作人員交談的聲音“聽”出了他,果然高大面善、舉止優(yōu)雅。
盡管美譽度最高,圣誕村卻沒有過分強調,而是平和應對。1995年圣誕節(jié)前夕,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將一封發(fā)給圣誕老人的節(jié)日賀卡寄到了這里,這是圣誕村獲得的來自官方的肯定。但圣誕村并沒有以此彰顯地位,村子的里里外外也沒有此處是圣誕老人“最正宗”、“第一”等提法,因為這不符合圣誕老人精神和圣誕文化。圣誕老人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如果爭議過多,爭搶得太激烈,都會影響孩子們對他的美好印象和美妙幻想,也會徹底毀掉這一產業(yè)。這一點,各國心照不宣,爭奪有底線,而芬蘭則帶了好頭。
(作者系新華日報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