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胡立根老師執(zhí)教的《歸園田居》(其一)教學為例,分析了“字義揭秘”和“文本揭秘”在古詩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這兩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學習到鑒賞古詩文的方法,也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
關鍵詞:胡立根;字義揭秘;文本揭秘;課堂教學
胡立根老師認為,語文的課堂教學,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教材有什么樣的教學價值;二是課堂上師生的教學行為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材的教學價值。
相對而言,“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材的教學價值”尤為重要。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古詩文不感興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由于古詩文自身晦澀難懂,學生讀不懂,也就無從感知詩文之美;二是很多教師單純“授之以魚”,而未“授之以漁”,即教師只重視傳授詩文知識,而缺少對詩文鑒賞方法點撥,無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胡立根老師執(zhí)教的《歸園田居》(其一)一課,以“詩文揭秘”的形式來教授古詩文,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古詩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到了鑒賞古詩文的方法。下面以這節(jié)課的幾個教學片斷為例,來說明如何實現(xiàn)“詩文揭秘”。
一、字義揭秘,理解詩義
同很多常規(guī)課堂一樣,胡老師與學生一起先梳理字詞,但他并未泛泛而談,而是抓住了其中一兩個字詞,主講解讀其義的方法,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如:
師:詩文是由字詞句組成的,因此,要想理解詩文,必須要弄懂詩文中的字詞。好,下面我們首先看一個修飾詞,“羈鳥戀舊林中”的“羈”是什么意思?
師:假設不看注解,也不查字典,我們怎么知道這個“羈”字的意思呢,到底“羈鳥”是一個什么鳥呢?這時,你就需要調(diào)動原有的積累,原來我們知道的“羈”字有什么意思?
生:羈絆、約束、拘束。
師:那么“羈鳥”呢?
生:受約束的鳥
師:我們再來看一下“羈”字的字形,由網(wǎng)(罒)、革(皮革)、馬三個部件組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用皮革制成的網(wǎng)來把馬絡住,它的本義就是“馬籠頭”。用網(wǎng)套住馬,這個馬就不自由了。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出“羈鳥”是什么鳥?
生:不自由的鳥。
教師首先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組詞,從而得出“羈”有羈絆、約束、拘束的意思。這時,教師再用“因形求義”的方法進行佐證,“羈”由網(wǎng)(罒)、革(皮革)、馬三個部件組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用皮革制成的網(wǎng)來把馬絡住。這樣,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就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個具有較強邏輯思維的模型:組詞——因形求義。再如:
師:好,我們再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曖曖”,假如我們不看注解,“曖曖”該如何解釋?
師:我們剛才講了一個“羈”字,是通過分析字形的方法來獲得字義的,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
生:“曖曖”里面有一個愛情的“愛”字,左邊還有“日”,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師:對,這句詩里不止一個“曖”字,還重疊了,我們叫它疊詞,這種疊詞有什么作用呢?
生:給人一種很朦朧的感覺,還有強調(diào)的作用。
師:強調(diào)?(指著一位個子很高的同學說)“這個同學高高的”,這里“高高的”是表示強調(diào)嗎?
師:比如說,你是一個很瘦的同學,你是喜歡別人說你“很瘦”還是喜歡說你“瘦瘦的”?再比如,你有一個微胖的同學,該怎樣向別人介紹他呢?是說他“有些胖”,還是說他“胖胖的”呢?
生:喜歡“瘦瘦的”“胖胖的”。
師:為什么呢?
生:當聽到“瘦瘦的”“胖胖的”這樣的詞,有一點讓人喜悅、喜愛的感情色彩。
師:對,說一個同學“胖胖的”,表示他很可愛,但說同學“很胖”,意思就是他該減肥了。
師:因此,疊詞除了具有“強調(diào)”的表達效果外,還有“描寫”的作用,表達“喜愛”的感情色彩。
師:好,我們再來看“依依墟里煙”中的“依依”。剛才我們分析“曖曖”的時候運用的是“聯(lián)想法”,雖然在這個詩句中我們不知道它的具體意思,但并不代表我們沒見過它,它可能就裝在我們的腦袋里。
師:我們想一下哪些句子含有“依依”?
生:“小鳥依依”“依依不舍”。
師:這里的“依依”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柔弱”“留戀”的意思。
師:還有哪些含有“依依”的詩文?
生:“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師:這里的“依依”表示什么意思?
生:隨風搖擺的樣子。
師:剛才我們說到了疊詞具有“強調(diào)”“描寫”“喜愛”三種作用,那么“依依墟里煙”中的“依依”表示什么意思?具有什么表達效果?是具有這三種表達效果呢,還是其中的一個?大家用2分鐘時間討論一下。
生:“依依”給人“依稀”的感覺。
師:我們是不是可以將“依稀””換一個詞?
生:“隱約”。
師:哪一個更好?
生:“隱約”更好。
師:“依依”給我們一種“若有若無”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理解?
生:還有一種“輕柔”的感覺,輕煙緩慢地、裊裊地升起。
師:很好,幾縷青煙在那里隱約地、依稀地、若有若無地、輕柔地飄著。還有沒有其他的感受?
生:還有一種“恍惚”的感覺。
師:對,輕煙緩緩地、慢慢地,很有意境,很有味道。那么,這里“依依”的表達效果就具有了剛才所說的疊詞的三種效果——“強調(diào)”“描寫”和“喜愛”。
胡老師對疊詞“曖曖”“依依”的講解,主要運用了“知識遷移法”,這里的遷移既有對已學詩文的遷移,也有對日常語感的遷移。通過組詞造句,將知識講解“化繁為簡”。讓學生們比較“這個同學胖胖的”和“這個同學很胖”兩句話的感情色彩差異,學生們很快就明白了“胖胖的”這樣的疊詞具有“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和“描寫”的功能。另外,講授清楚了疊詞的表達效果,也就為下面的授課內(nèi)容——“陶淵明喜歡田園生活的原因”作了知識鋪墊??梢娭v解字詞是為了理解文本服務,文字、文本實現(xiàn)了水乳交融。
二、以“解寫”來“解讀”,實現(xiàn)文本揭秘
誦讀完這首詩后,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會異口同聲地稱贊陶淵明這首《歸園田居》(其一)寫得好,也就是文學理論中所說的“審美自失”狀態(tài)。但為什么好,讓學生說出個原因來,很多學生可能會覺得困難。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一句俗語: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因此,讓學生發(fā)現(xiàn)那些隱秘的文本之美,就會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如:
師:(指著板書的標題)討論完了“歸”,我們該探討什么了?
生:(齊讀)園田居。
師:這一部分內(nèi)容主要寫了什么?
生:寫了環(huán)境。
師:這樣說太大了,具體寫了什么?
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雞、狗、桑樹、煙、村莊。
師:大家說這些景物美不美???
生:(齊說)美!
師:真的嗎?特別美嗎?
師:如果你覺得這個地方真的特別美,那么,美到什么程度?
(生不語)
師:大家看,“方宅”“草屋”這些景物是不是很平凡?。楷F(xiàn)在我們很多地方也都有,不光有雞、鴨、狗,還有魚,還有鳥,尤其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還很好的時候,這樣的地方太多了。
師:那么,作者到底覺不覺得這些景物美?
生:(齊答)美!
師:為什么?
(生不語)
師:大家設想一個情景:當我們喬遷新居的時候,你怎么向來訪的客人介紹你家呢?
(找了一位同學,讓他站起來)
師:同學,你怎么向你的同學介紹你的新家呢?
(生沉思一下,并未作答)
師: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給人介紹:看,這是客廳,那個是我爸媽的房間,這是我的房間,這是餐廳,這是放映廳(生群笑),我們舉個例子而已。
師:好,下面我們再讀這段“園田居”的詩句。讀快一點。
(生齊讀)
師:能不能邊讀,邊數(shù)一下手指頭,介紹一下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再齊讀)
師:數(shù)了嗎?一共幾種景物?
生:10種。
師: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是?
生:十全十美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陶淵明數(shù)著手指頭介紹自己家,(師邊說邊做數(shù)手指頭姿勢)說明他對他家熟悉不熟悉?
生:(齊答)熟悉。
師:對,他跟我們一個一個地數(shù)他家里的東西,如果他不喜歡他家里的這一切,還會不會數(shù)?
生:(齊答)不會。
師:對,是喜歡這一切,才會一個一個向我們介紹。他不是想告訴別人這里有多美,而是期望別人明白他“歸田園”后的欣喜之情。
師:我們可能會覺得陶淵明的審美水平太低了,現(xiàn)在這樣的地方都不難找到,更不用說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了。他卻非常高興,非常喜歡這一切,太難理解了。對不對?
生:不對,他想回歸自然。
師:是的,陶淵明介紹這些景物,其目的不在于這些景物是否漂亮,而是表達他想回歸田園,回來了。
生:自然、安靜、樸實、隱居、安閑。
賴瑞云指出:解讀就是解“寫”,解“寫”就是文本解讀中揭“秘”、解謎最重要的任務。本課中,胡老師以“介紹自己的新家”這樣生活化的舉例,讓學生很輕松地明白了陶淵明為什么喜歡“田園”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化舉例”,也就是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即陶淵明為什么要這樣寫)來解讀文本,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詩文的熱情。
“教什么”“怎么教”,這兩個問題一直是縈繞在教師心頭的兩大問題,在這堂課中,胡老師以“詩文揭秘”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不僅傳授了古詩文鑒賞的方法,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侯典國(1983—),男,廣東省東莞高級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