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段時間微信上瘋轉的一篇文章《孩子寫作業(yè)太磨嘰,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嗎?這不是搞笑的段子,而是一條真實的新聞。沒過幾天,武漢也有個媽媽輔導15歲兒子做作業(yè)把自己給氣傷了。據報道,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科近日搶救了一名42歲的女性急性心?;颊?。一年來,這名母親經常因為兒子心不在焉的狀態(tài)生氣,醫(yī)生懷疑其急性心梗發(fā)作與長期情緒應激、焦慮和睡眠少有關。
在孩子作業(yè)和學業(yè)有關的問題中,其實輿論此前關注的“家長作業(yè)”問題有著不少故事化演繹,真正普遍和尖銳的不是“做作業(yè)”而是“陪作業(yè)”。而這不只發(fā)生在低年級,也不只發(fā)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說,只要孩子還沒有上大學的家庭,或者說準備孩子上大學的家庭,這個問題都十分嚴重,越接近高考這個點越嚴重。
一直以來,人們都感慨“十年寒窗苦”。都在同情求學的不容易。其實對現在的家長來說,在孩子求學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更是超乎想象。很多家庭的孩子只要上了初中。11點前睡覺基本上就成了一個奢望;而上了高中,11點半前睡覺基本上就是一個空想。不要以為這只是孩子不睡覺?,F在很少有孩子做作業(yè)而父母在休息睡覺的。
每天忙到深夜,等到孩子睡覺了,父母才睡覺。早上,在孩子起床前,父母就要早早起來,需要準備好早餐及其他上課前的工作,為了節(jié)省孩子時間也為了配合學校要求,即便到了高三也要每天接送。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還有其他生活上的事情需要操心,可以計算一下,父母每天才睡幾個小時。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小孩的話。情況只會比一個孩子更嚴重。
最近有個很火的詞叫做“遠交近攻”,意思是“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有些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這個解釋當然更多是年輕父母的調侃,卻反映了很多實情。隨著孩子學習進入關鍵階段,父母“陪讀”的問題就凸顯出來,對于不少父母而言,說其“舍命陪孩子”并不為過。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重視教育,關心孩子,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做作業(yè)。
在學習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不僅是孩子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就連家長也是如此。孩子需要減壓,家長也需要減壓?!吧崦愫⒆印笨雌饋硎莻€段子,實際上卻遠不是段子,而是一個尖硬的現實。要讓“舍命陪孩子”成為一個純搞笑的段子。我們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