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是我在大學的教法課中學過的理論。從教三十年來,我始終遵循這一原則,不斷尋求更有利于學生接納、更有成效的方法對學生實施教育。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隱性教育的效果遠遠高于直白的說教與強硬的要求。目標教育+信念教育+情感關愛=成功教育。
目標是前進的方向
拿破侖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边@就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剛參加工作時,只是習慣于對學生進行說教,總是教育學生“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做祖國的棟梁”。至于做什么樣的棟梁?怎樣成為棟梁?學生一頭霧水,教師一片茫然。只好學著看,走著瞧,考后定。最終是教師磨破嘴皮子,學生耳朵聽出繭,仍然收效甚微。學生學習很被動,考試成績不盡人意。
后來,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啟發(fā)了我:我家原來住平房,女兒2歲時搬進了樓房,是二樓。每天抱著孩子上樓,比住平房吃力了一些。有幾次抱著孩子去住在4樓的同事家做客,中間歇了兩次,還是累得氣喘吁吁。當時暗自慶幸:多虧我家沒住這么高,不然天天爬四樓我可受不了。兩年后,我家搬進了6樓。開始時,上樓累得腿發(fā)軟,下樓轉得頭發(fā)暈,上下班時直發(fā)愁。但是,無論我怎么討厭爬樓,我都必須爬,因為那里是我的家,是我的目的地。一個月后,我上到四樓很輕松,爬到六樓剛剛好。現(xiàn)在,我爬山、爬樓的能力都遠遠超過同齡人、甚至強于年輕人。如果我一直住在2樓,可能這輩子六樓都會成為我“不可逾越的樓層”。 這不正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嗎?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而且,較高的目標會提高你的能力,因為能力和目標是成正比的。
總結出這樣的理論之后,我便開始在學生和家長中宣講,開始在學生中實施。具體做法如下:1.從高一年級起,每位學生就確定自己高考的升學目標。2.確定的目標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要記在心里,寫在紙上,貼在自己經常能看得見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3.目標要定高一些,要超出自己的現(xiàn)有能力和水平。但不要過高,以“翹翹腳、夠得著”為原則。因為只有目標高一些,才能激發(fā)你的斗志與激情,才能去努力、去拼搏。即使你經過努力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也一定會高于你沒有目標、盲目前行時的終點。4.將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逐步努力去實現(xiàn)。比如:高一、高二、高三要分別有每個年段的目標,層層遞進。5.要對照目標找差距。要時時明確與目標的差距,分析存在問題的根源,不斷地改進與修正,縮小與目標的差距,直至實現(xiàn)目標。
我的做法被學生和家長所接受。學生們開始紛紛制定升學目標,然后“不用揚鞭子奮踢”,一個循環(huán)下來,目標達成率很高。我們一個小小的中學,畢業(yè)生只有800多人,僅僅2005年高考,就有10人考入清華、北大、科大、人大四大名校,二類重點60多人。一位家長稱我的理論為“黃氏上樓理論”。她說她的兒子本來在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是二類苗子,但是,她兒子聽了我的話,把考入清華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并不斷努力奮斗,最終真的成了清華學子。
信念教育是加速器
目標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但僅有目標是不夠的,還需要堅定的信念做支撐。要讓他們學會:不拋棄理想、不放棄目標。眾所周知,王金戰(zhàn)(《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作者)的女兒的成才之路就說明了信念的重要性,王金戰(zhàn)的女兒從小就立志要考清華、北大,信念堅定,百折不撓。在中考落榜的情況下,她仍然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刻苦拼搏,執(zhí)著前行,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她說:“有的人只是想想說說而已,而我是真的很想很想,它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所以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回頭,不達目標絕不罷休。”是的,如果一個人認準了目標,并努力去踐行,還用你去督促嗎?恐怕你是想拉都拉不回來的。
情感關愛是融合劑
目標的實現(xiàn)不僅需要學生自己踏踏實實去努力、去奮斗,更需要教師的不斷鼓舞、激勵與關愛。在一次座談會上,我曾說過我的觀點:“教育是用‘心’去完成的事業(yè)?!苯處煂W生一個溫情的眼神,一句關懷的話語,在他頭上一個輕輕的撫摸,往往勝過多少說教、多少批評、多少道理。多年來,我會經常找學生談心,幫他們分析問題,查找不足,指點迷津;對他們提出中肯的意見,也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因此,學生們把我當成知心朋友,樂于接受我的幫助、教育,也更樂于接受我的教學。
每年高考時我都會頂著炎炎烈日,站在考場的入口處,對每個考生或拍拍肩膀、或摸摸頭、或握握手,給他們一個鼓勵的眼神、信任的微笑。仍是這位考入清華的家長對我說:“今早孩子的狀態(tài)特別不好,是你在考場門口給我兒子的關愛與信心,使他找到了良好的心態(tài)和勇氣,發(fā)揮出較好的水平。我們全家永遠感謝您!”
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顯性的、直接的教育固然重要,但隱性的教育如果應用得體,運用恰當,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讓我們共同挖掘教育資源,探究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學生們的成功成才,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