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在敬獻花籃的時候,柴騰虎的眼淚再次奪眶而出。整整24年過去了,11月29日上午,當他循一年一度的慣例,再次來到位于山東聊城的孔繁森紀念園的時候,那份懷念故人,懷念好戰(zhàn)友、好同志的心情,仍濃郁得化不開。
“永久的懷念,永恒的精神,永遠的孔繁森!”柴騰虎在講話時,多次如此深情地表示著。
孔繁森的去世,源于一場車禍。生于1944年的他,在1994年11月29日,于西藏阿里地委書記任上,從新疆塔城返回阿里途中,以身殉職,時年50歲。
當人們?yōu)榭追鄙侠砗笫聲r,發(fā)現他的兩件遺物——一是兜里僅有的8元6角錢;二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fā)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這副挽聯是柴騰虎所作,鐫刻在孔繁森墓碑上。多看一眼,柴騰虎再次哽咽了。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拉薩烈士陵園里,孔繁森在拉薩工作時的通訊員、現任西藏空港新區(qū)主任崔健勇,同孔繁森收養(yǎng)的兩名藏族孤兒曲印、貢桑也來到孔繁森墓前祭掃。
此前,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共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改革開放杰出貢獻擬表彰對象的公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入選這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擬表彰對象名單。
從1961年17歲時光榮參軍開始,孔繁森就連年在部隊獲評“五好戰(zhàn)士”。1966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孔繁森從部隊復員后,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
孔繁森為其收養(yǎng)的藏族孩子輔導功課。
改革開放伊始的1979年,35歲的孔繁森已經成長為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在家鄉(xiāng)工作順風順水的孔繁森,聽說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就主動報名,并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xiāng)”的條幅,以表決心。
那時候,孔繁森的母親已年近八旬。他的妻子王慶芝體弱多病。夫妻倆有三個孩子——大娃八歲,老三才兩歲。而孔繁森不顧這些家庭困難,說服母親和妻子,只身來到西藏。當時,他擔任日喀則地區(qū)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xiāng)村、牧區(qū),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藏族老人久阿是孔繁森的好朋友之一。2016年,久阿曾將一塊菜板和一根搟面杖交到孔繁森紀念館副館長李光手里。原來,這是久阿和孔繁森友誼的見證。1981年,正是孔繁森援藏三年期滿的時候。在返回聊城之前,孔繁森請老朋友久阿到家里吃面條。吃完飯后,他對久阿說:“這個菜板和搟面杖我用不著了,留給你做個紀念吧?!敝螅追鄙簧砜钢粋€小包袱回聊城。而當年的普遍做法是——援藏干部結束援藏后,可以制作兩只大木箱,用以裝行李。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干部進藏??追鄙苊鼛ш牰胃安毓ぷ鳌?/p>
“娘,兒又要出遠門了,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要翻過好幾座山,過好多條河?!北?979年又衰老許多的母親只是說:“咱不去不行嗎?”
“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得給公家辦事?!笨追鄙?。
第二次赴藏工作之初,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wèi)生、民政。上任最初的四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八個縣區(qū)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了結束尼木縣三個鄉(xiāng)群眾易患大骨節(jié)病的問題,他數次爬到海拔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
1992年,本是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期滿的時候,但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xù)在西藏工作。阿里地區(qū)比他之前工作的拉薩來說,條件更為艱苦。位處藏西北的阿里地區(qū),地況地貌復雜,境內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氣候惡劣。然而,孔繁森依舊保持著在崗巴,在拉薩,包括在山東工作時的干勁,赴任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跑遍阿里106個鄉(xiāng)中的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如果不是車禍,他勢必跑完阿里全域。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1994年,全地區(qū)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qū)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guī)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游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率領相關單位赴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回程中,不幸發(fā)生車禍,以身殉職。
1980年5月,孔繁森帶隊組織救災不慎落馬摔傷,藏族群眾抬著擔架,跋山涉水30多里把他送到醫(yī)院;1989年11月,孔繁森驅車下鄉(xiāng)檢查工作途中發(fā)生車禍,造成嚴重腦震蕩、顱底骨折;1994年2月,孔繁森率工作隊深入阿里災區(qū)賑濟災民,遇到嚴重高原反應,離死神一步之遙。最終,孔繁森還是把鮮血和生命獻給雪域高原。
1978-2018
郎平(1960年12月出生,天津武清人)
傳承“女排精神”,把中國女排重新帶上巔峰。
胡小燕(1974年1月出生,四川武勝人)
通過自強不息,踏實苦干,她在農民工群體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企業(yè)一線管理人員。
胡福明(1935年7月出生,江蘇無錫人)
沖破“兩個凡是”思想禁錮,他作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
南仁東(1945年2月出生,2017年9月去世,吉林遼源人)
他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洼地作為望遠鏡臺址,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
南存輝(1963年7月出生,浙江溫州人)
他堅守實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推行股權配送制度等股份制改造,使正泰電器迅速發(fā)展壯大,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智能、綠色和服務型制造轉型。
柳傳志(1944年4月出生,江蘇鎮(zhèn)江人)
他立足我國本土市場,大力發(fā)展民族品牌,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1984年創(chuàng)立聯想公司,在與國際個人電腦巨頭競爭中贏得勝利,帶動了民族信息技術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鐘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廈門人)
他為戰(zhàn)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并主動承擔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wèi)生知識。
禹國剛(1944年2月出生,陜西安康人)
他牽頭擬訂《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等重要文件,奠定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制度基礎,促進了我國證券市場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
施光南(1940年8月出生,1990年5月去世,浙江金華人)
他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和群眾性相統一,為人民留下了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姚明(1980年9月出生,江蘇吳江人)
2002年獲得CBA聯賽總冠軍,同年被休斯敦火箭隊選中,他是唯一成為美國職業(yè)籃球聯賽選秀“狀元”的中國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