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桂,朱曉姝,陳 功,劉 嵐,魏芳震,云 虹
(1.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 100871;2.北京大學醫(yī)院信息科 100871;3.北京大學醫(yī)院外科 100871)
心血管疾病是現(xiàn)今全球范圍內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1],死因占比高達30%,據(jù)預測未來20年我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規(guī)模將增加50%[2]。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3]。我國老年人的血脂異常的檢出率高達40%~50%[4-5]。老年教職工是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在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不斷加速的背景下,進行老年教職工的健康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我國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從而進行有效的干預措施和衛(wèi)生管理,本文對北京某知名大學醫(yī)院2015年老年教職工體檢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選擇2015年6月北京大學老年教職工體檢人群共3 827人,剔除未完成血脂檢測的247人,最終有效個案數(shù)量為3 580人,有效率為93.5%。該樣本年齡60~98歲,平均(71.43±8.16)歲,其中男1 737人(48.5%),平均年齡(72.56±8.34)歲,女1 843人(51.5%),平均年齡(70.36±7.84)歲。
1.2.1研究內容 采用數(shù)據(jù)庫中的基本人口學特征因素、個人健康行為因素和體檢主要指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是否喜好偏咸飲食、是否喜食肉類、是否喜食蔬菜、是否經常運動、身高、體質量、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等數(shù)據(jù)。
1.2.2體格檢查 檢查前,受檢者被要求填寫關于基本情況的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日常飲食偏好和健康行為情況等。檢查時,由經培訓的調查員測量身高和體質量,測量前須脫鞋;休息15 min之后,采取汞柱式血壓計測量受檢者血壓,于右上臂測量3次,時間均相隔5 min以上,取3次平均值。
1.2.3實驗室檢查 所有受檢者均要求禁食12 h,并于晨起后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抽血,F(xiàn)PG由氧化酶法測定,并采用7600-0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測定TC、TG、LDL-C和HDL-C。
1.2.4診斷標準 (1)血脂異常標準[6]:TC≥5.18 mmol/L定為TC過高,LDL-C≥3.37 mmol/L定為LDL-C過高,HDL-C<1.04 mmol/L定為HDL-C過低,TG≥1.70 mmol/L 定為TG過高,以上任意1項出現(xiàn)異常即定義為血脂異常;(2)體質量指數(shù)(BMI)標準[7]:當BMI<18.5 kg/m2定為體質量過瘦,18.5~<24.0 kg/m2定為體質量正常,24.0~<28.0 kg/m2定為超體質量,≥28.0 kg/m2定為肥胖;(3)血壓標準[8]: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4)血糖標準[9]:如果空腹FPG≥7.0 mmol/L或餐后2 h FPG≥11.1 mmol/L則診斷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5)健康行為標準:吸煙為過去1年每天吸煙平均大于1支;飲酒為過去1年內每周平均飲酒次數(shù)大于1次;經常運動為每周鍛煉4次及以上。
表1 北京某高校不同性別老年教職工身體健康狀況比較[n(%)]
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檢出率為57.1%,其中高TC檢出率為39.9%,高TG檢出率為23.7%,高LDL-C檢出率為38.6%,低HDL-C檢出率為16.6%;超體質量和肥胖、高SBP、高DBP和DM的檢出率分別是53.0%、47.4%、9.4%和19.1%。男性在超體質量和肥胖、高DBP、低HDL-C、DM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在高TG、高TC、高LDL-C和血脂異常的檢出率顯著高于男性(P<0.05);SDP的檢出率無性別差異(P>0.05),見表1。
女性在TC、TG、HDL-C和LDL-C的平均值上均顯著高于男性,見表2。無論男女,血脂異常均呈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趨勢。具體而言,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高TC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而高TG、高LDL-C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趨勢在男性群體中較為明顯,高LDL-C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下降的趨勢在女性群體中較為明顯,見表3。
表2 北京某高校不同性別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狀況
表3 北京某高校老年教職工血脂異常的年齡性別分布[n(%)]
將血脂異常設為因變量,將性別、年齡、是否煙酒、是否喜好偏咸飲食、是否喜食肉類、是否喜食蔬菜、是否經常運動、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家族史、是否超體質量、糖尿病和高血壓設為自變量,構建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表明,血脂異常與性別、年齡、飲食、超體質量或肥胖、高血壓因素顯著相關,女性、低齡、喜好偏咸飲食、不喜好蔬菜、超體質量和患高血壓的老年教職工更易患血脂異常,見表4。
表4 北京某高校老年教職工血脂異常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疾÷蕿?7.1%,其中高TC患病率為39.9%,高TG患病率為23.7%,高LDL-C患病率為38.6%,低HDL-C患病率為16.6%。與部分研究相比,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疾÷侍幱谳^高水平。其中,老年教職工血脂異常狀況高于全國18歲以上血脂異?;疾÷仕?18.6%)[10],與老年人群的血脂異常水平(43.72%)相比也較高[11],且高出成年教職工血脂異常水平(48.21%)近10%[12]。流行病學的前瞻性研究發(fā)現(xiàn),患高LDL-C的7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血管性癡呆的概率將提升3倍[13]。因此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患病率水平偏高現(xiàn)象,需引起特別重視。
本文發(fā)現(xiàn)老年教職工中女性的血脂異?;疾÷矢哂谀行裕@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14]。通過文獻回顧發(fā)現(xiàn),在50歲前后女性處于絕經期,所分泌的降低血脂水平的雌性激素出現(xiàn)明顯下降,容易導致體內脂質代謝出現(xiàn)紊亂,從而推高血脂水平[15]。50歲之后的女性血脂異?;疾÷仕矫黠@增高甚至超過男性[14]。
進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老年教職工血脂異常的關聯(lián)因素有喜好偏咸飲食、不喜好蔬菜、糖尿病家族史、超體質量或肥胖及高血壓。在飲食方面,多食蔬菜和偏咸飲食分別是血脂異常的保護因素和危險因素。由于蔬菜中富含維生素B3和維生素C,而維生素B3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從而增強脂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游離脂肪酸的水平,最終降低TC和TG,提高HDL-C[16]。然而,喜好偏咸飲食易導致日常鹽的攝入量過多,加大了鈉的攝入,研究表明鈉具有助氧化的特性[17],鈉過多易造成體內的代謝紊亂,提高血壓,并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本研究中,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與糖尿病家族史、超體質量或肥胖及高血壓顯著相關[18]。其機制可能在于糖尿病、超體質量或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均與胰島素抵抗相關聯(lián),并容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16]。胰島素抵抗促使更多的脂肪酸被釋放入血液循環(huán)中,過多的游離脂肪酸將刺激肝分泌超低密度脂蛋白,導致血脂異常,并導致高三酰甘油血癥。此外,超低密度脂蛋白能夠刺激HDL-C和LDL-C中TG的流失,并在這一過程中釋放出載脂蛋白ApoA-1,降低了HDL-C的活性和數(shù)量,并導致LDL-C和超低密度脂蛋白不斷變小變密,而過小過密的LDL-C正是心血管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另外,胰島素抵抗還使細胞內皮代謝活性下降,游離脂肪酸也具有抑制血管擴張的作用,二者疊加誘發(fā)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19]。本文還發(fā)現(xiàn)糖尿病家族史中與血脂異常相關,其原因可能在于此類代謝類疾病具有顯著的家族性特點,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相似的飲食、行為模式和醫(yī)療條件,家族史是導致血脂異常的重要因素,并且血脂預防干預一般須從整個家庭的角度進行全面干預[20]。
綜上所述,應重視我國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偏高現(xiàn)象,做好老年教職工血脂異常防治工作。特別關注女性老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狀況,提倡多食蔬菜和低鹽飲食,同時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fā)現(xiàn)超體質量或肥胖、糖尿病等相關疾病并進行治療,對于有家族病史的老年教職工還應格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