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古代文學資源也是頗豐,詩、詞、歌、賦等都是古代文學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今天,仍舊發(fā)揮著其中的魅力。古代文學是文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寶貴資源,同時對于未來的文學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要引起相當?shù)闹匾?,將古代文學進行傳播,是對古代文學的一種珍視,對未來文學發(fā)展的一種導向。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有多種,其各自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及影響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論述,主要從三種傳播方式來論述,即:口語傳播方式、文字傳播方式、文本傳播方式,以期望能夠為文學傳播提供有效的價值。
關鍵詞:古代文學;傳播方式
作者簡介:孫國超(1978-),男,漢族,河北滄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0-0-01
中國古代文學是國家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是對人們古代生活的真實寫照,是文化、情感等一系列元素融為一體的文化。只有對文化進行傳播,才能最終實現(xiàn)其價值,所以傳播古代文學,可以使古代文化能夠更快更好的發(fā)展,并被人們所熟知,同時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產(chǎn)生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對社會主義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和社會價值。
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主要有語言和文字兩種,其它的傳播方式都是以這兩種傳播方式為基礎,從而衍生的另外的傳播方式,由于篇幅所致,以下只從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和文本傳播三種傳播方式做了簡要論述。
一、口語傳播方式
口語傳播方式是對古代文學的最初的傳播方式,通常是以神話故事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通過神話故事的傳播,在人們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力量,并通過這種信念力量,來克服一些問題,將古代文化進行傳播??谡Z傳播的形式是非??斓?,對文化,經(jīng)驗以及一些知識進行傳播,人們相互之間的口語相傳,雖然傳播快,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傳播信息的失實。通過口語進行文化的傳播,是在文字傳播方式之前,而文字傳播形式的興起,使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有了轉(zhuǎn)折性的意義。一些王公貴族掌握文字后,產(chǎn)生了階級控制,文字的掌握成了貴族的象征。
二、文字傳播方式
文字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最早的依據(jù),同時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無論語言如何變化,都是需要進行文字記載的,所以文字的傳播方式是較為重要的。早期的文字傳播中,甲骨文是最廣泛的傳播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考古學家比較認可的形式。在河南安陽發(fā)現(xiàn)的殷墟甲骨文遺留,其恰恰證實了甲骨文是最早出現(xiàn)的文字種類,這個發(fā)現(xiàn),其影響和產(chǎn)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現(xiàn)階段,甲骨文的詞匯已經(jīng)上千個,其詞匯的屬性也有多種,如:動詞、形容詞、代詞、量詞等等,這些詞匯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成為一篇文章,所以文字體系是非常健全且完善的。后期隨著國家的發(fā)展,文字也有了一些變化,甲骨文只是一個開始,后期又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現(xiàn)階段,各個國家的文字不同,但是其基礎都是甲骨文,后期的演變和變化又衍生了其他的文字和字體,如:日語、漢語、泰語等等,同樣甲骨文的演變,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證據(jù)之一,為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文本傳播方式
3.1文學選本
文學選本,在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中是比較明顯的方式,孔子的“詩三百”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選輯的開端,為文學選輯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另外文學選輯的代表作《文選》,這本是作者通過編輯選本,闡述作品內(nèi)容,以及作品的思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播文學,更能發(fā)揮文學的導向作用。選本中,可以借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借用他人的文章,主要是通過作品來宣傳文化的內(nèi)容,最終達到對古代文學的傳播的目的。
3.2文學評點
文學評點是以文本為基的鑒賞式、隨感式的評論,其帶有很強的傳播者的觀念與思想傾向,對傳播對象有著更深的影響。其中,小說戲劇的文學評點,主要源于詩文評注的深刻影響。漢代的文人學者通過對儒家經(jīng)典進行品評與注釋,誕生了所謂的詩文評注,如朱熹評注的《四書》、王逸評注的《楚辭》、《史記》三家注等等。同時,還有對詞作品的評點,經(jīng)典的詞作也會吸引諸多文人學者對其進行品評,一旦評價都較高,則該詞作就會出現(xiàn)許多仿作。另外,品評還會影響到詞作的風格、形式與題材等,比如,詠物詞的出現(xiàn)與興盛就深受文學評點的影響。
3.3雕版印刷
古代文學的傳播過程中,促進了雕版印刷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唐朝的讀書風氣、政府部門將文學作品記錄在紙上等等,這些都促進了雕版印刷。同時在所有國家中,中國是最早使用雕版印刷的。印刷術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速度,文人墨客通過紙張來書寫文字,文字精簡,使其更加準確。與此同時,雕版印刷技術不僅僅提高了紙張的質(zhì)量,同時也提高了數(shù)量。
四、結語
中國有著幾年前的文化歷史,其文化組成凝聚了無數(shù)人心血,這些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不菲,保護這些遺產(chǎn)是每一名炎黃子孫不可推卸的責任,文化體系的組成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傳承,我們要能夠懷著感恩與敬重之心去繼承并發(fā)揚文化精神,并將其能夠一直發(fā)揚下去,使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
參考文獻:
[1]張次第. 略論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目的與方式[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2).
[2]楊超迪. 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研究的思考[J]. 飲食科學. 2018(04).
[3]楊雪梅,肖紅. 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的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