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奎
花謝花開,秋去冬來,驀然回眸,改革開放40年,幾多風云,幾多潮涌,鐫刻于心。
當春風吹遍大地,年輪之間,衣食住行,不知有你我多少感慨……
1978年,我愿你吃飽穿暖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1978年的大年三十,我們一家老小圍坐在火爐旁,母親正皺著眉頭,為我們兄弟姐妹縫補因穿得太久而磨出了洞的褲子。
年僅10歲的我,眼睛不時瞟兩眼哥哥身上那件唯一的新衣,眼里滿是羨慕。
那時的我瘦瘦小小,許是營養(yǎng)不良的緣故吧。
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由于家里人多,生產隊按勞力和工分分配糧食,父母必須一年到頭在生產隊干活。
雖然人口多,但由于父母拼命勞作,我們家分到的紅薯、土豆、玉米面還是勉強夠吃,只是想吃碗面條、白米飯卻十分不易。
在家里,一個水煮雞蛋都是奢侈品,雞蛋都被母親精心攢起來,換點兒錢,好買鹽吃。
有一次,我生病了,母親給我煎了個雞蛋,哥哥妹妹們羨慕了好久,恨不得自己也生場病,吃上一個香噴噴的煎雞蛋。
那時,能吃飽穿暖就是一大家子人一年到頭最大的心愿。
1996年,我許你衣食富足
“媽,我上學去了,中午我想吃糖醋魚!”
女兒蕾蕾一口氣喝完了杯子里的牛奶,背起書包急匆匆地就要去上學。我連忙追出來,一邊幫她把帽子戴正,理了理嶄新的校服,一邊叮囑道:“自己慢點走,紅領巾沒戴?。窟€有放學不要亂買零食吃……”
女兒做了個鬼臉,一邊答應著一邊步履匆匆地向學校走去。
“媽媽今天上街給你買了一套漂亮的裙子,是對你期末考試第一名的獎勵。”
正在看電視的女兒歡呼雀躍地跑過來,穿上美麗的裙子,舞動著裙擺轉了一圈,笑靨如花:“謝謝媽媽,以后我要更努力學習?!?/p>
落日余暉灑滿了寧靜安詳?shù)男〕牵紤械姆諊慌畠恒y鈴般的笑聲打破,她牽著爸爸的手,催促道:“爸爸快點,說好的教我打羽毛球呢!”
父女倆笑盈盈地在寬敞的操場上揮舞著球拍,汗珠從父女倆的額頭滴落,在平坦的地面上映出了一朵朵曇花。
1996年,歲月一新,雞蛋再也不是孩子眼中的奢侈品,孩子吃上了美味佳肴,穿上了美麗新裝,在運動場上強健體魄。
我們要的就是一方小家,許你衣食富足,愿你健康成長。
1987年,惟愿居者有其屋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1987年,那時的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著這首唱出無數(shù)人心聲的流行歌曲。
19歲的我從師范學院畢業(yè)后,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平時住在學校分配的宿舍里,周末就回到父母家。
家里的老房子剛翻新過,雖然是泥土夯筑成的土墻房,卻冬暖夏涼,很舒適。
大哥也外出工作了,我們兄弟姐妹告別了原來擠在一個房間睡覺的尷尬,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
那時,城市里高樓大廈還是“稀缺品”,而在小鄉(xiāng)村里,一間獨立的居室已足以讓我午夜夢回,滿心歡喜。
2004年,居者優(yōu)其屋而適
“快來搭把手幫爸爸把冰箱放好!”
女兒聽到爸爸的召喚,三步并作兩步從客廳跑出來,看著比自己還高的大冰箱,想著馬上就能自己動手做凍冰棍,女兒嘴角不由得上揚。
2003年,我們一家從租來的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搬到了這個三室兩廳100多平方米的大居室里,女兒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小房間,還擁有了一臺電腦。
家里擺放著一組組新款家具,柜子上放著一臺29寸的彩電,閑暇時還可以和同學相約在家里用VCD看一場電影。
“聽說咱們小區(qū)被評為文明示范小區(qū)了!”
剛放學回家的女兒聽到樓下休閑區(qū)的爺爺奶奶們的閑談不禁放慢了腳步,她抬頭看了看,小區(qū)內,假山上流水潺潺、噴泉高唱;花壇里翠竹青青、鮮花綻放;便道旁綠草茵茵、柳樹成行。
新世紀,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諧的大家園中,幸福感在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
1986年,回望漫漫回家路
“起床了!同學們,走啦!”
一個寒冷的凌晨,我被寢室同學叫醒,趕緊爬起來,手忙腳亂地收拾行李。
18歲的我,當時是巫山縣師范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學校放寒假了,我們都趕著回家。
可那時,我的老家雙龍鎮(zhèn)錢家鄉(xiāng)距離巫山縣城有100多公里路,彼時巫福路的路況也不好,沒什么車跑。
老家的人,想去趟巫山縣城簡直太難了。
每次上學,我都只有徒步十幾里山路到涂家壩坐船,或走三十幾里山路到雙龍鎮(zhèn)坐船。
放假回家,我和幾個同學每次都是凌晨3點就必須從學校出發(fā),走十幾里路到龍門口去坐船。
那些年,大寧河冬季是枯水期,河里灘多水急,行至著名的銀窩灘,船行受阻,我們還得下來走好長一段山路。
船要午后才到涂家壩,饑腸轆轆的我,還得再走十幾里山路,傍晚才能到家。
那些年,漫漫山水總阻隔著我心中回家的期盼。
2018年,暢行在繁花似錦的年代
臘月二十八一大早,女兒女婿就駕車載著我們去西雙版納過春節(jié)。
在美麗的西雙版納,我們賞美景、品美食,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jié)。
2016年,我們全家人還自駕去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暢游桂林山水,觀賞石林,蕩舟漓江,品味人在畫中游的美感。
2017年,我們全家人還坐飛機去過山西、陜西、甘肅、四川……攀登過舉世聞名的華山,游覽過中外馳名的九寨溝,還觀賞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壺口瀑布。
春節(jié)期間,我們又坐高鐵去了大連看海。
隨著國家交通飛速發(fā)展,我們暢行在繁花似錦的年代,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
改革開放40年,春風化雨,我們一家三代人生活的點滴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面。
春風十里,耀我中華,總有一句話時常縈繞在我的心頭,那便是“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
(作者系重慶市巫山縣巫峽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