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64-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提出寫作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的事物,寫自己想寫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這提醒了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關注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不灌輸學生寫作技巧的應運;引導學生寫感興趣的內容,而不逼迫學生寫應試類的主題;提倡學生在想象中寫話,而不強制學生寫真實的生活??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興趣著手。那么,要讓低年級學生寫些什么,才能讓他們盡快喜歡上寫作呢?我首先想到了兒童詩。
兒童詩是指具有詩歌的特點,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又具有兒童特色的詩。它具備童心、兒童的視野和語言,并保護兒童天生的詩情畫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學生“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可見,兒童詩的誦讀、想象、理解、體驗及其語言的感受都是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兒童詩語言精煉,內容有趣,讀起來瑯瑯上口,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趯W生對閱讀兒童詩的熱情與喜愛,教師可以通過兒童詩寫作教學將其轉移到兒童詩的寫作上來。所謂兒童詩寫作教學,就是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在賞讀、品讀中萌發(fā)詩意的種子,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展兒童詩創(chuàng)作,用詩來抒發(fā)孩子心中的情感,讓孩子享受到寫詩的樂趣。目前,我就小學一年級兒童詩寫作教學展開了實踐研究。
一、以聯(lián)想形式拓寬思路
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運用聯(lián)想,拓寬思維模式,展現(xiàn)思維個性,豐富寫作內容。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了兒童詩《風》,并讓學生說一說:作者把風想象成什么?又通過生活中的哪些小情景,聯(lián)想到了風在做什么?學生充分朗讀、理解詩意之后,我提議讓一位同學隨意說一樣物品,我們一起通過聯(lián)想編一首小詩。我抽了一位同學,他低頭看看了,說了一個字:“鞋?!蓖瑢W們的驚呼聲匯成一片,紛紛表示太難寫了。我笑著給他們鼓勵:“別著急,我們一起試一試,說不定我們最后能成功的?!蓖瑢W們鎮(zhèn)定下來以后,我問他們:“你們想一想,誰有鞋子呀?”剛開始,學生們想到的都是人,比如:自己、同學、老師、爸爸、媽媽等。我又詢問他們:“除了人之外,誰還有很特別的鞋?”學生們受到啟發(fā),紛紛回答交流,有的說小花有鞋,它在草叢里,小草就是花的鞋;有的說小鳥有鞋,它在云上飛,它的鞋是云朵;有的說鉛筆有鞋,鉛筆末端有橡皮,橡皮是鉛筆的鞋……學生們的思路打開了,接下來,我就指引他們用兒童詩的語言去表述:“那么你們能不能用詩歌的語言來說一說誰有鞋,要求每行的字數(shù)相同,有七個字?!睂W生們先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然后班級里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把大家的話串起來。最后,一首兒童詩《鞋》就在課堂上誕生了:小花有雙綠葉鞋,順著風兒跳起舞;小鳥有雙白云鞋,自由自在快樂飛;我有一雙紅皮鞋,踢踏踢踏滿地跑。這首詩的語言很樸實,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令人讀之忍俊不禁。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豐富聯(lián)想拓寬寫作思路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類似聯(lián)想通過相似之處形成聯(lián)想;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因果聯(lián)想通過因果關系形成聯(lián)想;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對比聯(lián)想通過相反特點形成聯(lián)想;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接近聯(lián)想通過相近事物形成聯(lián)想;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關系聯(lián)想通過事物關系形成聯(lián)想……這樣,學生就能在天馬行空中恣意暢想,在廣闊思路中獲得靈感。
二、以擬人手法增添童趣
所謂擬人,就是把物當人來寫,讓物像人一樣具有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思想、情感。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來寫物,又稱“人格化”。低年級的學生處于想象力最豐富的時候,在他們眼中,花朵、雨滴、螞蟻、課桌都是富有生命力的。他們是天生的詩人。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幫助他們挖掘靈魂深處的詩意。
有一回,我指導學生把事物擬人化。我問他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喜歡?!蔽矣謫枺骸澳銈?yōu)槭裁聪矚g看動畫片?”有的同學回答道:“因為動畫片里所有的東西都會說話,都會活動,很好玩?!蔽壹傺b若有所思:“所有的東西都像人一樣會說話,會活動,很好玩。那么,如果我們平時說話、寫話的時候,也讓所有的東西都像人一樣說話、活動,應該也會很好玩的。”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說橡皮掉到桌子下面,像是蹦極;有的說粉筆在黑板上留下粉筆灰,好像在播種;有的說,樹在風里發(fā)抖,葉子“嘩嘩”落,它一定太冷了……我夸獎他們把沒有生命的東西當作了人,好玩極了。我還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把這樣的有趣故事寫得完整一些。同桌討論并作記錄之后,我們進行了班級交流。有幾位學生寫得不錯。其中有一首詩叫《好冷》,寫得特別生動形象:好冷,風直往我的衣領里吹,我冷得發(fā)抖,雙腳止不住地拼命跺。大樹,你一定也很冷,所以頭發(fā)一點點發(fā)黃,還一陣一陣地掉頭發(fā)。我想,如果我是大樹,我也會發(fā)愁的,門外太冷可你進不了屋子。真可憐,我的大樹,夏天你為我遮陽光,現(xiàn)在就讓我用擁抱為你取暖。我表揚了這名學生,并把這篇作品投稿于區(qū)級報刊,最后得以成功發(fā)表。
擬人手法有助于學生在兒童詩里呈現(xiàn)自己眼中獨特的世界,展現(xiàn)自己心中奇妙的天地;讀者也能在孩子的詩歌里感受童真童趣帶來的愉悅心情,重溫童年時光留下的美妙意境。
三、以排比修辭提升語勢
所謂排比,即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詞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個整體的修辭格式。它為語言表達提升語勢,使人感受到詩歌的感染力。
教學中,我讓學生朗讀了梁世榮所寫的《樹》,體會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的情景,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愿意成為什么,并模仿詩歌中的句式“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嘗試著說一說、寫一寫。兒童詩寫作實踐活動分為四步:第一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把自己的小詩填寫在練習紙上;第二步,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評價、修改,并把所有組員的小詩整合成一首較長的童詩《如果》,詩歌各個段落的語言模式盡可能接近,詩歌內容也要逐步遞進;第三步,由小組匯報員代表小組進行班級反饋,其他同學指出其閃光點和須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進一步作點評;第四步,小組成員根據(jù)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并把修改好的兒童詩認真謄寫在白紙上,由教師貼在作業(yè)展示欄上供大家閱覽。經過一次次語言錘煉,學生們的兒童詩歌的語言表達相比最初的原稿,有了非常顯著的進步。其中,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如果我是涼風,我就吹啊吹,吹走媽媽臉上的汗滴。如果我是果樹,我就長啊長,結出果實給媽媽解渴。如果我是月亮,我就走啊走,照亮媽媽回家的路。如果我是星星,我就眨啊眨,為媽媽編出一個美麗的夢。整首小詩語言質樸,富含童真,充滿了溫暖的親情和溫馨的美感,觸人心弦,令人動容。此外,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也質量高,效果好,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使我感到比較滿意。
通過排比的方法,學生可以把不同的故事圍繞一個主題組織起來,可以把不同的情景按照一種遞進關系串聯(lián)起來,可以把不同的類比依據(jù)一定表達順序描述出來,令詩歌更增語勢,更顯氣勢。
四、以反復方法升華意蘊
反復修辭格是通過刻意地重復相同詞語,以達到突出重點、形成語義銜接并具有強調作用的修辭格。運用反復的修辭方式,可以使詩歌循環(huán)節(jié)奏,飽含情感,升華意蘊。
教學中,我把學生耳熟能詳?shù)耐{《小兔子乖乖》引入課堂,從童謠中反復出現(xiàn)的“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入手,讓學生了解反復修辭手法。然后,我讓他們同桌兩人一組展開學習活動,嘗試就身邊的人物為主題,結合生活實際以及合理想象創(chuàng)作童詩,選擇詩歌中最重要、最美妙、最令人感到溫暖的句子進行反復方式的運用,反復的語句可以出現(xiàn)在每一節(jié)的開頭,可以出現(xiàn)在每一節(jié)的結尾,也可以分別出現(xiàn)在整首兒童詩的開頭和結尾處。同桌共同創(chuàng)作之后,以大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建議并評選出最佳作品,由兩位創(chuàng)作者代表大組成員面向全班同學作朗誦匯報。最后,獲得班級最佳詩歌的是《老師的聲音》這首兒童詩:老師的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像陽光下的樹葉在和春風打招呼,又像小鳥兒在用甜甜的嗓音歌唱。即使我在教室里安靜地做作業(yè),一刻也沒有抬起頭,我也能從老師的聲音里,看到老師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老師的聲音里,我和知識交上了朋友,也學會了很多有用的道理,那聲音牽著我的手教我長大。我愛老師的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像陽光下的樹葉在和春風打招呼,又像小鳥兒在用甜甜的嗓音歌唱。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語句相同,都是“老師的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像陽光下的樹葉在和春風打招呼,又像小鳥兒在用甜甜的嗓音歌唱?!痹娋渫ㄟ^對老師聲音的描述和聯(lián)想,表達了對老師的深情。首尾呼應,情意翩翩,意境無窮。
反復手法的運用并不難,只要找到最有意義的句子,在詩歌中多處適當使用即可。而且,學生以前接觸過的很多童詩、童謠都采用了反復手法。所以,它很適合一年級學生遷移運用。這種方法如果使用得恰當,能夠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兒童詩讀起來有韻律,聽起來有韻調,品起來有韻味。
小學一年級兒童詩寫作教學的實踐研究中,我以聯(lián)想形式拓寬思路,以擬人手法增添童趣,以排比修辭提升語勢,以反復方法升華意蘊,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激發(fā)寫作情感,增強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詩歌寫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于首平.兒童詩的修改應保護童心[J].讀與寫,2017(27).
[3]王雪敏.放飛想象的翅膀——淺談兒童詩的寫作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