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43-02
郭思樂教授提出“生本理念”,并對“生本理念”進行簡單詮釋,他指出“生本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郭思樂教授認為,學生是最大的資源,教學中應構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課堂,還課堂給學生,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下面,就生本理念下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方面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情境,促學生主動參與
生本教育理論認為兒童的潛力可以挖掘,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生才會在體驗中感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獲得。語文教學中,通過“自我感悟”、“情感體驗”、“情感交流”等,創(chuàng)設愉悅的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識字教學時,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如“猜字游戲”,如教學“晶”時,教師說出“72個小時”,通過思考一天是24小時,72小時就是三天,一天也是“一日”,“三天”就是三“日”,于是猜出生字“晶”;教學“田”時,教師給出“久雷不雨”,讓學生從字面猜出“雷”字沒有“雨”,于是想到“田”……“猜字謎”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也提高識字效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游戲的同時,讓學生自主選擇和設計游戲,孩子們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想出了諸如 “走迷宮”、“捉迷藏”、“釣魚”、“接龍”、“摘蘋果”等,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在玩中創(chuàng)新,從而對語文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對語文課產(chǎn)生期待,增強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二、開放課堂,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自主、探究模式,前提是開放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開放課堂,首先應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對問題進行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促使學生“會學”的轉變。如《蘋果里的五角星》的閱讀教學,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說說對文章的理解;閱讀《霧凇》前,讓學生借助于網(wǎng)絡資源查閱我國四大著名的自然景觀——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吉林霧凇、長江三峽。借助于拼音自主先學生字、借助于相關資料或者根據(jù)課文上下文理解生詞“籠罩”、“凝結”、“繚繞”、“銀光閃閃”、“瓊枝玉樹”等的含義;初讀文章,思考霧凇的主要特點有哪些?用1-2句話,說說霧凇是怎樣形成的?想一想霧凇形成的主要條件有哪些?閱讀了《霧凇》后,讓學生借助于信息資源,查閱古詩詞中描寫“雪”、“霧”的詩句……這樣的課堂教學,從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開展,到課后的開放性的作業(yè)的布置,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此外,開放課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有效學習。如讓學生在文本的空白處,寫出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寫出對人物的評價、對情節(jié)的猜測。如《霧凇》的閱讀時,讓學生對“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讓學生在這個地方標注出這句詩詞屬于“引用”,注出誰的詩詞?原詩的題目是什么?指出此處的梨花代指什么?
課堂開放,學生自主學習,還應該改變問題的方式?!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應把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主學習情況而提出問題,讓學生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提高問題能力,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
三、精心設計練習,促其善學的轉變
語文是交際語言,是運用為主的學科,是工具,需要在反復訓練中熟練掌握。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練習、拓展探究,使學生練到實處,練到點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促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
如低年級的拼音教學,可以通過游戲:闖關游戲、開火車、找朋友、順風耳等,多樣化的游戲的融入,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積極性被調動,也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主動性。如“順風耳”的游戲:教師將拼音字母卡片下發(fā)給學生,然后,教師或者學生說出一個拼音字母或者音節(jié),讓學生找到聽到的拼音,如教師或者學生說出ui,然后學生找到ui并且說出“找到了、找到了,ui在這里”,這個游戲的開展,以音、形容易混淆的拼音為主,以提高拼音的學習效率。這個游戲的開展,也可以兩人開展、小組開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對于低段的學生,應注重自感自悟能力的培養(yǎng),如《陳毅探母》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出思考性的問題:文章主要寫的誰?陳毅是個怎樣的人?“探”的意思是什么?為什么“探母”?閱讀了《狐貍和烏鴉》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對于高年級的閱讀,問題的設計,可以從探究性、研究性問題的設計著手,融入讀寫訓練……
對于問題的設計、活動的開展等,可以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可以小組合作,也可以全班合作。討論應建立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合作的習慣,并進行及時評價,將學生推進問題的“漩渦”、討論的“激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
生本理念下的課堂改革的重心是課堂的翻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從預習、課堂過程、到當堂訓練,乃至問題的提出、活動的設計等,都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注重發(fā)展為本,學生在課堂上快樂,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課堂因學生的參與而綻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