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童話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重要的語言文化價值。以民間童話為參照,窺探俄羅斯民族個性的某些特點,無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本文以俄羅斯民間童話為對象,揭示該類童話結構的特殊性與俄羅斯民族個性。
【關鍵詞】民間童話 俄羅斯 民族個性
【基金項目】黑河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兩種文化語境下中俄民間童話美學特征的比較研究”(RWZ201602)。
【中圖分類號】K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25-01
民族性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民間童話則是具有鮮明民族性的民間文學體裁,因此以民間童話為參照來探究俄羅斯民族個性特點,可以更好的詮釋俄羅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本文試圖挖掘俄羅斯民間童話中鮮明的俄羅斯民族個性來揭示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
一、民間童話結構的特殊性與俄斯民族個性
俄羅斯著名的學者В.Я.ПроппВ在《Русскаясказка》一書中提出民間童話區(qū)別于其他童話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結構特殊。例如,俄羅斯民間童話有獨特的表達結構的手尾公式(коне-чныеформулыилифинальныеформулы)和過渡公示(переходныеформулы)等,這種獨特的起始方式與其他民族的民間童話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如英國民間童話常以“A long long time ago…”作為開端,如中國民間童話往往以“很久很久以前……”作為時間的開始,很多民族的民間童話起始首先是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而俄羅斯民間童話則首先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在哪里,這就由童話這種體裁形式?jīng)Q定的。強調(diào)童話的非現(xiàn)實性把聽讀者帶入情境中,這種開頭的特殊性并不是一種偶然,而是由于俄羅斯民族長期生活在寬廣遼闊的土地上,體現(xiàn)了俄羅斯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接受,表達了俄羅斯民族對空間的一種特殊情感。俄羅斯民間童話敘事結構也非常的特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空間,一種是故事中的現(xiàn)實空間也就是主人公居所, 另一種是了虛的空間也就是主人公注定要到達的地方,為了完成的使命,主人公需要穿梭于兩種不同的空間。這種結構布局顯示了空間在俄羅斯民族意識中的特殊地位。在連接故事情節(jié)所采用的典型的敘述性過渡公式(повествовательныеформулы),并且在童話中運用了一些表示空間的詞匯,如близко,далеко等來表達兩個空間之間距離的遙遠,或使用動詞的重復,通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襯托出廣闊的空間跨度。這種敘事結構的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俄羅斯民族對空間的理解,或者說反映出遼闊空間給該民族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魔幻童話的敘事結構中所投射的影子。
二、民間童話主人公與俄羅斯民族個性
1.民間童話主人公形象中的消極性
民間童話主人公形象中的消極性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和文化根源,這種消極性的形成與俄羅斯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密不可分。俄羅斯地廣人稀,廣闊的空間也塑造了俄羅斯人民的性格。包含正反兩個方面,使其民族意識中存在著與眾不同的性格矛盾,如俄羅斯人的性格就包含著消極的成分,俄羅斯常年處于凍土地帶,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俄羅斯人不是積極主動的去努力,而是態(tài)度消極懈怠。
2.民間童話主人公形象中的惰性
俄羅斯民族個性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惰性非常鮮明,同時惰性也有著許多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俄羅斯民間童話中最為典型А.И.Гончаров筆下的奧勃洛莫夫斯基, 在民間童話中,俄羅斯民族個性中的惰性以獨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所有民間童話中,我們找不到故事主人公通過自身頑強拼搏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獲得最終的勝利的例子,最為典型的是Емеля-дурак的形象。這個人非常懶惰,每天躺在床上不愿勞作,第一次勞動就獲得了一條能夠讓他心想事成,神奇的狗魚,俄羅斯民間童話中創(chuàng)作出很多在神奇力量幫助下成為英雄。他們不是依靠個人的拼搏努力,靠的是神奇力量的幫助而成為奇跡,這類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夠出現(xiàn),一方面得益于普通民眾通過這種方式寄托自己的期盼,另外一方面就是俄羅斯民族根深蒂固的惰性。
3.民間童話中主人公形象的忍耐性
忍耐是俄羅斯人民民族信仰中的美德,忍耐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俄羅斯人用這種美德去鼓勵身邊身處逆境的人們,相信一切苦難都會隨時間而消散,只有堅持和忍耐才能獲得美好,俄羅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忍耐力,堅韌不拔,頑強不屈,俄羅斯人民在生活中承受苦難煎熬的同時依舊期盼美好的未來。民間童話中所提倡的忍耐精神正是俄羅斯全民族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其對外部形勢和狀態(tài)的一種回應。
三、結語
民間童話的特殊性就是原汁原味地體現(xiàn)和保持了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是一種特殊的言語產(chǎn)品. 俄羅斯民間童話與俄羅斯民族個性研究具有極高的語言文化價值的文本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本文僅僅是在這一研究方向上的一次初步嘗試。
參考文獻:
[1]李慧.《童話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李慧娟.《俄羅斯民間童話語篇詞匯語義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呂丹(1981-) ,女,達斡爾族,黑龍江人,講師,碩士,從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