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
摘 要:針對展品解說牌對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作用的分析,首先從展品解說牌的種類入手,然后闡述了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現(xiàn)狀。其次結合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應用現(xiàn)狀,闡述了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效果。最后結合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效果,對創(chuàng)新展品解說牌內容,提升社會教育功能,進行有效評價。
關鍵詞:展品解說牌 博物館 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236-02
博物館是一個展示我國文化底蘊的主要地方,而且博物館也是旅游行業(yè)中的一個重要旅游地。隨著我國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隨之提高,游客對博物館中的展品解說系統(tǒng)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博物館需要完善展品解說牌的信息,創(chuàng)新展品解說牌的形式。游客可以通過展品解說牌,了解展品信息,在了解展品信息的同時受到了博物館社會教育,但是目前游客對博物館中展品解說牌的關注度較低,以至于展品解說牌沒有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展品解說牌對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作用進行研究。
1 展品解說牌的種類
在博物館中,展品解說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對一個展品放置的小說明牌,第二種是掛在展示廳中的說明牌,主要是介紹背景知識的展板。在博物館中通常是說明牌和展板互相搭配,為游客全方面介紹展品的信息,向游客傳遞博物館中展品的意義和歷史內涵,從而使展品解說牌可以發(fā)揮出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1]。
2 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現(xiàn)狀
隨著我國旅游行業(yè)和文博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最近幾年的博物館變成了游客了解歷史和陶冶情操的主要地點。而且,很多專家都在加深挖掘博物館的功能和意義,然后提出有助于博物館發(fā)展的有效觀點和建議,其中主要針對展品解說牌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展品解說牌中的兩個理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對博物館的發(fā)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這兩個理論就是展品解說牌內容的“ABC原則”和“3-30-3”法則。但是這兩個理論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應用這兩個理論的展品解說牌的時候,解說內容很少,這樣致使沒有辦法把展品的詳細背景介紹給游客,致使游客對展品解說牌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博物館對游客進行社會教育。
3 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效果
3.1 展品解說牌是體現(xiàn)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徑
博物館中的展品解說牌可以體現(xiàn)出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展品解說牌不僅僅是介紹珍貴展品的,也是介紹一般的展品的,博物館要禁止出現(xiàn)對一般展品給一個籠統(tǒng)的名稱介紹[2]。由于每個游客參觀博物館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對展品解說牌的需求也就不一樣,有的游客只對珍貴的展品感興趣,有的游客對某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展品感興趣。展品解說牌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渲染博物館整體的展覽效果,因此在設計展品解說牌上,從內容上到字體上都需要注意,這樣可以使展品解說牌的特點突顯出來,也可以把博物館展覽的主題突顯出來,從而使博物館通過展品解說牌對游客進行社會教育。
3.2 展品解說牌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擺放
博物館要想通過展品解說牌,揮社會教育功能,就需要合理科學的對展品解說牌的擺放。由于每個展品的展品解說牌的尺寸較小,而且展品解說牌的指向性比較明確,因此展品解說牌的擺放位置沒有明確的要求,博物館只需要對展品解說牌進行科學合理的擺放,統(tǒng)一的擺放在相應的器物前面就可以。不過由于展板受到展示館的空間和展覽主題的影響,博物館需要結合展品的擺放位置進行懸掛,使游客可以更好的對展板內容進行閱讀,從而使博物館通過展板和解說牌,發(fā)揮出更好的社會教育功能。
3.3 收集游客對展品解說牌的意見
博物館的管理人員需要注重收集游客對展品解說牌的建議,使博物館中的展品解說牌可以更加完善,發(fā)揮出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3]。由于每個游客的文化水平和知識底蘊是不同的,因此提出的意見也會有所不同。博物館的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有效地對游客的意見進行整理,然后挑選出有價值和可行性較強的意見。博物館需要有針對的結合游客的意見,對展品解說牌進行創(chuàng)新,然后再把創(chuàng)新后的信息反饋給游客。這樣可以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中,提升展品解說牌的質量,從而使博物館在以后的展覽中,可以更好的對游客進行社會教育。
4 創(chuàng)新展品解說牌內容,提升社會教育功能
博物館中的展品解說牌的內容主要是通過給游客接受展品的信息背景,對游客進行社會教育。但是由于每個游客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水平不同,因此展品解說牌的內容就需要涵蓋不同層次的游客。簡單來說,就是在有限的空間里,把展品信息背景最大程度的表現(xiàn)給游客,讓游客可以通過展品解說牌,對展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
4.1 創(chuàng)新說明牌內容
說明牌是介紹單個展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游客了解展品的有效途徑。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游客對于文化知識的需求程度在不斷的提升,傳統(tǒng)的展品解說牌已經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4]。因此博物館需要對說明牌中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加強說明牌的信息量,讓每個層次的人都可以從展品說明牌中學習到知識,從而使說明牌,發(fā)揮出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博物館可以在說明牌上添加展品的圖片、文物號、詳細尺寸、功能作用和流傳的經歷以及研究現(xiàn)狀等內容,然后在文明說明牌上附上二維碼,可以依靠信息手段,讓游客在手機上也可以觀看到解說牌上的內容。針對比較有價值的珍貴展品,博物館可以針對此類的珍貴展品另外再做展板進行描述。然后在制作說明牌的時候需要注意說明牌字體的大小、字體間距的遠近、字體顏色的搭配,特別需要注重對生僻字和次的注釋,然后博物館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作英語說明牌。
4.2 創(chuàng)新展板內容
說明牌和展板的社會教育功能是不同的,說明牌展示的內容是展品的基本介紹,而展板展示的內容是展品的時代背景等,兩者在內容的展示上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展板的內容基本都比較枯燥無趣[5]。因此,博物館可以在展板原有內容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注重描述展品的器物組合和展品衍生的意義。在描述的時候,需要突出展品和其組合的獨特性,避免展板上出現(xiàn)一些復雜的論證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寫出展品組合的內部關聯(lián)。這就要求博物館在陳列展品的時候,把存在關聯(lián)的展品放在一起,從而激起游客的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展板發(fā)揮出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
5 結語
博物館是蘊含我國豐富文化歷史的重要場所,具有傳承的作用。展品解說牌可以有效的體現(xiàn)出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作用,因此博物館需要加強對展品解說牌的創(chuàng)新,吸引游客進行閱讀,從而達到對游客進行社會教育的目的。博物館需要豐富展品解說牌的內容,提升展品解說牌的質量,科學合理的安排展品的擺放位置,博物館管理人員還需要注重收集游客參觀以后的反饋信息,從而使博物館可以通過展品解說牌,更好的發(fā)揮出社會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 林澤,李冬蕾,郭蕊,等.基于“5W”模式的博物館解說系統(tǒng)現(xiàn)狀探析——以中國文字博物館為例[J].經貿實踐,2017(9):269,271.
[2] 朱慧芬,孫玲,施凱依.中國博物館展品解說牌英譯研究——以中國江南水鄉(xiāng)博物館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4(2):46-51.
[3] 王克敏,蔡君.云臺山地質公園博物館解說效果評價研究[J].熱帶地熱,2015,30(4):408-413.
[4] 周潔茹.翻譯倫理觀和博物館解說牌示漢譯英翻譯探析[J].海外英語,2016(7):16-19.
[5] 郝明勤.淺談博物館解說之轉型[J].四川文物,2017(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