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我一直住在靜書村。
靜書村不是村名,而是我給她起的名號,離村口比較近,屬前幾戶院落,我便以8號定位她的門牌。
靜書村頗大,東南西北望不到頭,屋舍仄仄斜斜,稱不上規(guī)矩,但很是自然。靜書村8號院落上下三層,住著七八戶人家。當(dāng)然,除了房東之外,其他住戶和我一樣,都是租客。租客永遠(yuǎn)都是外來者,為了一點(diǎn)營生居在此處,對于這片天地來說,你永遠(yuǎn)都是客人,遠(yuǎn)方的,近處的,一視同仁。偌大的8號院落,實(shí)質(zhì)上屬于我的僅僅是五六平米大的一間斗室,我叫她“靜書居”。
靜書居是一個獨(dú)立的空間,有門有窗,有新鮮的空氣,可以采光通風(fēng),可以伸頭瞭望,可以大口呼吸,可以低聲嘆息。關(guān)上門,便是自己的世界了。雖說窗外是另一方世界,是區(qū)別于斗室里的,但往往,外部天地間的聲響就從窗子里傳進(jìn)來,通過耳膜影響著你的思維,綜合著室內(nèi)的氣息。無意間的一瞥,看見了窗外搖擺的柳樹和股枝背后不遠(yuǎn)處高大的樓房,與我形成八十度大的仰角,條條框框里的住戶,通過眼眸,傳遞出某種難以猜測的信號,是在呼喚我?片刻,酸疼的頸椎告訴我該醒醒了,于是不得不作罷。當(dāng)然,這情景是變換著的,如同變換著的四季,也像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的人生??匆娏藰淙~的顏色和股枝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就能輕易地辨別此時此刻在枝葉間流動的是某個節(jié)氣、某個時辰的風(fēng)和陽光。天空也在變換著,或明麗或黯淡,始終是高深莫測的,空白而豐富,如同不遠(yuǎn)處的樓群。
靜書村有多條巷子,但其實(shí)是連在一起的,或村頭或村尾,或在村中間橫橫豎豎交在一起。屋舍一排排緊挨著,每戶人家門樓近乎相同,紅色鐵龍門坐鎮(zhèn),左右各一扇。家家戶戶都有側(cè)門或后院門,通往廁所。后排院落居室的窗望著前排人家的后背墻,依次排列。隔壁人家養(yǎng)著三條狗,一條大狗,兩條小狗,大狗叫,小狗也叫。叫上兩三聲,不遠(yuǎn)處人家的狗也就跟著叫了起來,混雜的聲音非得持續(xù)片刻才肯消停。村人樸實(shí),除年輕后生外,均以農(nóng)民打扮。也許是沒有坐在桌前用餐的習(xí)慣,或者是只有特殊節(jié)日家人聚集時才會那樣,便時??梢姸酥埻攵自邶堥T口的村民,扯開嗓子,和不遠(yuǎn)處端著飯碗的人拉著家常。吃罷飯,五六個莊稼漢坐在村中間一棵老槐樹下,也說家長里短,婆娘針線;也談國家政策,扶貧創(chuàng)收,談笑風(fēng)生,樂而忘歸。
日子難免是有些浮躁的,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凈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所謂的城市里,就更為其難了。靜書居屬于較難的一類,還好,我是幸運(yùn)的。搬進(jìn)靜書居是在年后不久,天氣晴朗的日子,春天還是春天的樣子,陽光還不讓人心生敬畏。城市的春天不同于鄉(xiāng)下,它是短暫的,短的讓人猝不及防,你不得不奮力抓住它的尾巴,感受不可多得的那一瞬間。至少,在這里,那一刻是美好的,我對她的好感皆停留在了春天。院里的花花草草活力騰騰,外墻一面的爬山虎,像長著絡(luò)腮胡的老頭,年歲已達(dá),卻虎虎生威,一個勁兒地往上爬。
靜書居外時常好生熱鬧,房東的孫女和住戶家的小孩們玩游戲,吵吵鬧鬧,偶爾幾聲哭鬧打破寧靜。從村口傳來的叫賣聲,逐漸接近,傳入耳朵。黃瓜、辣子、西紅柿一類蔬菜,香蕉、蘋果、西瓜一類水果,收破爛的,修補(bǔ)房屋漏水的,收雞收狗的,商業(yè)宣傳的,無所不有,吆喝聲不絕入耳。從這點(diǎn)來說,靜書村是無限接近卻永遠(yuǎn)有別于城市的,至少在骨子里不是的,永遠(yuǎn)也不會是。
靜書村是具有包容性的。有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來自于河南、四川、廣西等地的打工者,建筑工地上,或者是小商小販一類。他們在最底層打拼著,為了生計甚至卑微地活著,當(dāng)然也包括我,從性質(zhì)上來講,我們都是同一類人。生計所需,舍此又能做什么呢?恐怕他們也不知,高貴與卑微在于不同的理解。生活方式的差異,不完全等于精神層次的差異,精神世界的豐盈或許比物質(zhì)生活的充沛更加值得贊許了吧。他們都在積極地生活著,如同院墻上的爬山虎,鉚足勁向上沖,堅韌而不倦,是值得愛憐的。
說是靜書居,是從心而論的。
靜書居桌子上有厚厚地幾沓書,四五十本,魯迅的,冰心的,梁實(shí)秋的,沈從文的,汪曾祺的,林語堂的,柳青的,路遙的,賈平凹的,和谷的,余華的,畢飛宇的……是我零碎買來或者是作者贈送的,時常翻來看看,讀上幾篇。正對桌子的是和谷先生的一幅書法作品“凡有血?dú)饨杂徐o心”,我將它視為我的人生格言。能把控住自己的情緒,遇事可冷靜思考的人,才配有血?dú)夥絼偟钠焚|(zhì),二者是和諧存在而相互融合的。倘若用兩句話來概括戰(zhàn)國時期的精神,一句是韓非子所說:“多事之時,大爭之世”;一句則是晏子的話:“凡有血?dú)?,皆有爭心”。那么對于?dāng)下的社會環(huán)境來說,至少對我而言,以靜為心者,比凡事必爭之人更具有血?dú)饪裳浴N以陟o書居這方世界里看書寫文,讀詩放歌,發(fā)泄怨氣和宣言志氣;也與姑娘視頻通話,交心至深夜;也邀好友前來,暢談人生,肆意而坐,取清茶淡酒,飲而醉之。一時忘我,夜深,風(fēng)止月暝,一片蛐蛐鳴叫,偶爾幾聲犬吠入耳,方才清醒,倒床睡去。
最近又聽房東說,靜書村面臨拆遷,恐怕時日不多了。這里的一切也將會消失無蹤影,那些虎虎生威鉚足勁向上沖的爬山虎,也將會像我一樣成為喪家之犬。但我不會為它們感到憐惜,也不會為我感到同情。它們也許只是換了個地方繼續(xù)鉚足勁向上沖著,而我,也是到該離開的時候了。那時,我會選一個暮春時分搬離靜書村,但并沒有遠(yuǎn)離,相反,我被埋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