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專題調研側記"/>
文/張壬戌
根據代表法規(guī)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每年都會圍繞兩至三個題目開展專題調研。專題調研是常規(guī)工作,但每年的調研從選擇題目到組織開展,再到起草調研報告,都會有新意,且講實效。今年的調研堅持以“立足上??慈珖⑻錾虾?瓷虾!钡乃悸?,圍繞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精選題目,組織代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認真開展專題調研。大數據作為當前的熱點話題,引起了40余位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大數據共享與安全”的專題調研也隨之高效展開。
為了選好今年專題調研的題目,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辦公室首先就選題征求了全體市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代表們對本次調研非常重視,一共提出了12個選題建議。為了優(yōu)中選優(yōu),市人大常委會陳靖秘書長于6月1日邀請部分全國代表召開了選題討論會。選題會上,與會代表對12個選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最后進行了聚焦,歸納形成4個建議選題(即:涉眾型金融案件的風險處置、對口幫扶工作的立法調研、進口貿易的制度供給和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報常委會領導批準后,最終確定了今年的專題調研題目為“大數據共享與安全”與“對口幫扶工作的立法調研”。專題調研題目確定后,代表工委辦公室向全體代表再次征求意見。丁仲禮、殷一璀、廖國勛、劉曉云、張本才等38位上海市全國代表及在滬的解放軍代表宋元俊、臺灣代表張雄共40余位全國代表報名參加了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專題調研組,并由陳鳴波、樊蕓、陳力三位代表作為召集人。隨后,成立了由市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常委會代表工委辦公室、市經信委相關處室及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的同志組成的工作小組,全程服務保障本次專題調研。
7月3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了2018年全國代表專題調研動員會。代表工委副主任傅愛明通報了今年開展專題調研的準備工作情況和總體方案。專題調研組第一召集人陳鳴波介紹了本組開展專題調研的設想和打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作動員講話。殷主任指出,要充分發(fā)揮代表主體作用,著力提高專題調研質量。專題調研動員會后,召集人組織本組代表開展討論,形成了具體調研方案。在分組討論時,最初的調研方案,提出要到上海幾家單位開展調研并召開相關部門座談會,聽取相關情況介紹,開展座談交流。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高院院長劉曉云在分組討論時特別提出上海市高院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服務審判工作、加強審判管理、推動司法改革、落實司法為民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他建議本次調研,可以到上海市高院圍繞信息化建設開展調研座談。專題調研組根據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對專題調研方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修改完善。
7月10日,專題調研組根據調研方案安排,赴上海市公安局開展調研。代表們認真聽取了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徐匯區(qū)科委等相關部門的情況介紹,并開展座談交流。代表們對本次調研非常重視,在京全國代表顧軍還專程趕到上海,參加此次調研活動。
7月23日,專題調研組赴上海市高院開展調研。市高院領導介紹,為更好地以信息化引領上海法院各項工作全面發(fā)展,市高院適時制定信息化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以實現(xiàn)“四全”(即執(zhí)法辦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視、全程監(jiān)督、全程公開”)和“六化”(即:法官辦案智能化、司法公開常態(tài)化、司法為民便捷化、司法決策科學化、法院管理可視化、司法監(jiān)督系統(tǒng)化)為目標,實現(xiàn)上海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代表們對高院的信息化建設予以了高度肯定,并就進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設,發(fā)揮好大數據的作用,提出了意見建議。代表們尤其強調,應充分運用信息化的手段有效破解執(zhí)行難等難題。在京全國代表王俊峰專程趕赴上海,參加此次調研活動。
7月30日,專題調研組成員,赴上海優(yōu)刻得公司及大數據交易中心兩家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并進行座談交流。兩家公司在座談中建議加強本市大數據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規(guī)劃,建立健全大數據法規(guī)制度,從規(guī)范大數據交易流通、個人隱私保護、保障公共數據安全、科學規(guī)范利用公共數據等方面開展工作,在促進大數據共享開放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與會代表在發(fā)言中指出,當前數據交易的定價機制缺失,國家應該推進這方面建設,同時數據資產的清楚定義將有助于整體數據價值的發(fā)揮,以優(yōu)化社會各方面管理和決策,但也要注意對個體數據特別是個人隱私的保護。另外,代表們還強調,提高數據應用的價值要發(fā)揮生態(tài)的力量,做到專業(yè)分析、專業(yè)應用,而數據資產產權的權屬問題也是需要研究和推動的方向。
為了全方面了解全國大數據共享與安全的相關情況,專題調研組精心選擇了貴州省貴陽市、浙江省杭州市兩座城市,于8月份開展了實地調研。之所以選擇這兩座城市,是因為它們在大數據建設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又各有特色。專題調研組在兩地調研時,先后考察了云上貴州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云上貴州系統(tǒng)平臺監(jiān)控調度中心、貴州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貴州貝格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杭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云棲小鎮(zhèn)等單位,并與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杭州數據資源管理局開展深入座談。
我國數據資產化管理實踐相比國外起步較晚,目前處于探索階段。貴州省先行先試,出臺了《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應用促進條例》,將大數據發(fā)展的目標定位、發(fā)展應用、共享開放、安全管理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建立“數據鐵籠”,對公共權力、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等進行全過程監(jiān)督。其“云上貴州”大數據平臺堅持統(tǒng)籌建設、優(yōu)化管理,用“需要什么數據、有沒有、怎么來、怎么用”的思路,來梳理推進信息化系統(tǒng)整合和大數據應用。同時,貴州省2017年率先出臺全國首個《數據資產管理登記暫行辦法》,形成政府數據資產登記、管理、交易一體化的閉環(huán)管理體系。
杭州市依托城市大數據平臺,利用城市生命體理論打造“城市數據大腦”,先行試點“交通小腦”應用,交通治堵成效明顯;依托行政服務中心及辦事服務APP,在不動產及商事登記、投資項目審批、公民個人辦事“最多跑一次”“移動辦事”方面,極大提高了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貴州省通過“精準扶貧云”建設,打通17個部門和單位的數據,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精準施策、精準管理;推動“扶貧云”與“國土資源云”“教育云”融合,調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并實現(xiàn)貧困家庭子女免學費自動管理。
在兩地調研時,專題調研組專程考察了貴州貝格大數據產業(yè)公司等相關大數據公司并開展座談。在座談中,很多企業(yè)反映,企業(yè)用于業(yè)務需求的數據資源供需不對稱、來源渠道不足,基于政府開放數據的典型應用案例不多;主要以原始數據“粗加工”為主,相關產品、服務、算法及衍生品的增值開發(fā)不夠、變現(xiàn)能力弱,數據資產評估、大數據質押及融資等配套業(yè)態(tài)也未成型;有些地方甚至存在“一地多機構”現(xiàn)象,同質化競爭嚴重,標準規(guī)范缺乏,沒有成熟的交易模式,容易產生數據交易“分割”現(xiàn)象。代表們對這些問題做了詳細記錄,并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反映到調研報告中。
在對上海、貴州、浙江等地大數據發(fā)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后,專題調研組即開始準備調研報告的起草工作。為了更好地掌握情況,專題調研組還面向政府部門、企業(yè)和個人開展了問卷調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發(fā)現(xiàn)當前數據安全保障體系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完善等問題。專題調研組還借鑒美歐大數據發(fā)展的立法實踐,從立法建議、體制機制、標準建設等角度,提出推動大數據發(fā)展的有關對策措施,形成了調研報告初稿。報告初稿及報告摘要形成后,專題調研組成員進行了多次詳細的修改。尤其是陳鳴波、樊蕓、陳力三位召集人對調研報告逐字推敲,先后提出了多條詳細的修改意見。這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大數據共享與安全的現(xiàn)狀與問題,并就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八方面的意見、建議。有代表表示,要在這份調研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再調研,在明年的全國兩會上,將就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代表議案或建議,以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