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時起,我就喜歡上了讀書,讀書的習慣也始終未放棄。妻子喜歡養(yǎng)花,但家里不大的空間里讓我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使妻子的花沒有地方擺放。她總抱怨說,養(yǎng)花能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你真不懂生活情趣。我則一笑了之,拿本書跑到角落里悠閑自得遨游于書海中。
讀書是苦中有樂,苦中尋樂,樂,永遠是讀書的主調。捧一本心愛的書,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與書的作者作一番時空交流,心靈從而棲息,精神得以倦歸,這是何等的快樂!人生實質上是一次苦旅,總想尋找一個讓心靈安寧與自由的地方,書就是最好的精神家園。書香彌漫的人生歲月,能在有限的生命時間欣賞無限的生命美景,可使我們活得更加豐富與智慧、充實與從容。我們只有一次的短暫人生,經歷的事情也非常有限,讀書多了,見識廣了,精神世界豐富了,讓你在有限的時間里感受到更大的世界,人生也更加絢麗多彩。
平日里,我總是愛把閑暇時間用在讀書上,很少有外出旅游、與人打麻將這樣的選擇。動輒靜靜地捧書而讀,也許讓人有簡單枯燥、不解風情的感覺。但對我來說,讀書有一份無可替代的快樂。獨坐桌前,孤燈相伴,一卷詩書在手,會感到是多么愜意。徜徉在書中看朝霞和白云,體會生命的燦爛和寂寞。邀游在書中看冷暖和百味,體會人生的艱辛和不屈。每當讀到一段精辟的思想見解或者發(fā)人深省的警句時,會令我感受到心靈的震顫,那是智慧的火花帶來對精神上的一次洗禮,使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讀書可以感悟人生,這個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歷史的滄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歷史的滄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認識你自己”。而讀書是一個可以很好地認識自己的途徑,當我們內心浮躁時,拿出一本季羨林的散文集,體會到“真”與“樸”的真諦,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原來自己可以如此平靜,原來文字可以如此美麗。當我們內心失落彷徨時,可以拿出一本魯迅的雜文選,讓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來震撼你的心靈,此時此刻,整個人的內心都充滿堅定。而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與精彩。
讀書就像望遠鏡,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心靈。讀書看似簡單,會讀書的人不見得多。光讀書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的知識。治學之道,既要善于讀書,也要善于思考。
讀書,是用心去讀,是心與心的交融。讀書使我充實自己,欣賞自己,享受自己。在書的境界里飛翔,沉淀自己的思想,在書的美文里暢想,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不禁讓人想起:“書能香我何須花”。